Brief a Week– 042

Brief a Week– 04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篇主要是寫給Patreon那邊的訂閱讀者,但各平台的Brief a Week仍照上。


這週是接到了不少的退訂通知(苦笑)。收到時,我都會在心裏謝謝會員的訂閱,畢竟是一份肯定。感覺該寫個私訊謝謝,在心裏謝,大家又不知道,還是硬著頭皮寫私訊去。所以今晚應該已經不少人收到我的私訊。理由我便不問了,畢竟在這個快速的時代,休閒娛樂甚至是工作收入都有限,曾經選擇我,我感到榮幸。謝謝——


寫了退訂的私訊後,忍不住想起系統曾經一直提醒著我要寫一封訂閱信,就是一訂閱會收到的初始信件。所以我終於寫了這封訂閱信。以下是內容,算是給一直訂閱著私夏連載的大家(心)。



「歡迎來到私夏連載,無論你是訂閱哪一個連載層級,都歡迎來到夏慕聰連載陣地。


會開始付費訂閱,是在深感環境丕變,網路的、連載的,更甚是出版的。為了在日常平凡的生活中,不被失敗感纏繞,我開始了這件事,錢雖然不是萬能,但小小的訂閱金額累積,給我的成就感倒是挺巨大的。再也不用哀怨寫的小說是不是沒人看了,怎麼發出去的小說沒有任何迴響。訂閱對我來說就是最好的回應。


二〇〇一到二〇二一,我寫了很多的小說,當中也包含了已經出版的黑書《軍犬》及貞書《貞男人》。面對小說寫作,我應該可以很自豪地說會繼續寫下去,「持之以恆」是我會做且做得還不錯的。


雖然我寫得不快,常常被自己的身心靈折磨,還有許許多多拖延我寫作的理由,但請繼續看我漂亮的堅持,讓這些小說陪伴你。謝謝了,由衷感謝(心)——」



我知道每一個連載訂閱層級,都會希望自己想看的能夠持續穩定的有新回。我努力《湯成紀》、《賤畜》、《軍犬3,》、《尿布冒險》的,當然沒被我點名到的作品我也是會努力,畢竟都是自己的小孩。然後當然是可以私下表達自己比較想要看哪部,這都會影響著我寫作時間的分配。點心按讚,更是一種不對話但表達的方式。因為既然訂閱了,我就不要求讀者表態了。在未表態之前,都會視為「隨便夏慕聰,我都好」。


avatar-img
夏慕聰沙龍
152會員
2.6K內容數
1977年生。獨立發行過個人誌,出版著作有長篇小說《軍犬》、《貞男人》(基本書坊)。 以網路連載為小說創作媒介。目前希望能夠增加漫畫方面的創作。 2022開始私夏連載@Patreon,2024開始多平台試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夏慕聰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來想從今日開始實施,不過覺得沒有公告,還是等下一輪再開始。我想要在常態、特別、狂熱、生夏、夏草及粹夏連載中加入日草連載,雖然我是每日都有在日草,但我想要在常態跟粹夏中間加一個日草。就是當日我要畫漫畫,會有一則「日草+」。 時間花在哪裏,那裏就會長出什麼。如果我不花點時間在漫畫上,這邊永遠都不會長
最近才因為「男同志」三個字重新翻了《2003認識同志手冊》我翻拍了小草的編輯語,已經寫得很清楚「同志」一詞在2003台灣已經擴成LGBT,更不用說後來這二十年這串英文字母擴大成多長。趁著今晚(3/11)剛好又看到「男同志」一詞,把照片翻出來,我本來是想懶就不要貼照片出來。 所以當別人說起「男同志」
這篇Brief a Week主要是想要感謝抖內的朋友。但在進入正題前我有猶豫了一下該用《Brief a Week》還是《思路》,我選擇了前者,應該會漸漸將這兩個做一個區分。 今晚意外在CxC收到抖內,其實是很久沒有收到單純抖內了。一時間好像有些話從心裏冒出,得紀錄。 最早最早的抖內應該是
本來想從今日開始實施,不過覺得沒有公告,還是等下一輪再開始。我想要在常態、特別、狂熱、生夏、夏草及粹夏連載中加入日草連載,雖然我是每日都有在日草,但我想要在常態跟粹夏中間加一個日草。就是當日我要畫漫畫,會有一則「日草+」。 時間花在哪裏,那裏就會長出什麼。如果我不花點時間在漫畫上,這邊永遠都不會長
最近才因為「男同志」三個字重新翻了《2003認識同志手冊》我翻拍了小草的編輯語,已經寫得很清楚「同志」一詞在2003台灣已經擴成LGBT,更不用說後來這二十年這串英文字母擴大成多長。趁著今晚(3/11)剛好又看到「男同志」一詞,把照片翻出來,我本來是想懶就不要貼照片出來。 所以當別人說起「男同志」
這篇Brief a Week主要是想要感謝抖內的朋友。但在進入正題前我有猶豫了一下該用《Brief a Week》還是《思路》,我選擇了前者,應該會漸漸將這兩個做一個區分。 今晚意外在CxC收到抖內,其實是很久沒有收到單純抖內了。一時間好像有些話從心裏冒出,得紀錄。 最早最早的抖內應該是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沒有我母親,我今天便不會站在這裡。 如果大家有在網路追蹤一些作家,都可以觀察到一個現象,那便是:創作者來來去去,隨時都有人放下筆,永遠離開文壇。 而真的有在創作的小說家,感受就更是深刻了。寫一年,會發現身邊少了一兩個身影;寫十年,會發現身邊大半的人都不在了,就連我自己都換了一個筆名重新開始。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
如果沒有我母親,我今天便不會站在這裡。 如果大家有在網路追蹤一些作家,都可以觀察到一個現象,那便是:創作者來來去去,隨時都有人放下筆,永遠離開文壇。 而真的有在創作的小說家,感受就更是深刻了。寫一年,會發現身邊少了一兩個身影;寫十年,會發現身邊大半的人都不在了,就連我自己都換了一個筆名重新開始。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