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講座】從表演到文字-莎士比亞的劇本為什麼寫成這個樣子?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沙士比亞 對開本

沙士比亞 對開本

莎劇至迄今,已變成學術界的學問之一;如同「紅學」(研究《紅樓夢》的學問)。經由何一梵老師2小時的講座分享,讓我對莎劇的劇本不再停留於淺層的認知,而是更有深度與細節的認識。

莎劇 : 表演取向的戲劇構作

當時英國莎劇的劇本與表演模式,與現今一般所認知的戲劇表演模式有些微不同。莎士比亞的劇本是表演取向;也就是讓演員「演」給觀眾看的。以觀眾為重心,觀眾對何種議題或事物有興趣,或是劇作家想傳達什麼意念給觀眾,就會被寫入劇本中。
開場引領參與者一起朗讀《皆大歡喜》憂鬱者傑克的獨白台詞(第二幕第七景),直接證明這是表演取向的例證。這段安排對戲劇的劇情、人物沒什麼關連性,場景安排是在人物與人物間上下場連接時出現的。更直白地說就是殺時間用。

非有機結構

何老師提出一個概念:非有機結構。

語言合乎劇情、演員合乎角色,是現在的戲劇主流,也是一般的認知,稱之為有機結構。

但莎劇卻非如此。當時戲劇是融合多種表演元素,可說是大雜燴的型式。

  • 語言可脫離劇情

為了現場表演的戲劇性,即使有不合理的漏洞,亦無傷大雅。這也是現在研究莎劇的文本,常在其中發現不合理處而百思不得其解。
以《威尼斯商人》為例,安東尼歐開場一段說明他是個悲哀的男人,但直至戲劇結束,也從未解釋他為何悲哀。後世搬演改編時,為合乎邏輯,常會有過度解讀之虞。然而何老師表示大可不必如此,就是單純的表演片段。

  • 演員可脫離角色

不僅語言可以脫離劇情,演員也可以脫離角色。當今的職業演員,從各方面都有所訓練要求,演出每一種角色時,務必將其角色活靈活現與栩栩如生,必要時更要將本人的本質個性消失於角色內,這是當今公認的職業演員。

當時職業演員並非如此,不是靠對角色的演技磨練,更多的是依賴演員個人的獨特魅力

,在當時,只要被人承認,就是一位職業演員。所以當時的演員,表演時常在個人與角色間進進出出。

觀眾

究竟為何莎劇當時的戲劇表演形式會與當今如此地不同?
首先,劇場的形式不同
當今劇場,大多是舞臺三面包圍,最後一面是觀眾席,俗稱第四面牆。舞臺上演出,宛如觀眾不存在,而觀眾窺視著舞臺上的一切。所以,觀眾與舞臺是有一定距離的。

而莎劇當代舞臺,則是在正中央,周圍都是觀眾。1樓是站票觀眾,包廂則是坐票觀眾。可參考英國倫敦的環球劇場。因此演員與觀眾是近距離的,可直接面對觀眾,對觀眾的親和性高。

當時,娛樂項目少,戲劇可說是全民運動。基層平民因為教育程度低,或許不理解劇情,但整齣表演至少看地懂1~2成,或是驚嘆某演員的魅力,當作人與人交流的話題性。

同時,觀眾不只是指平民,更是包含王室與貴族。當時英國劇團都要有所謂的贊助人,才能運行,通常贊助人為王公貴族,劇團也成為其家臣之一。因此戲劇的首演,有時並非是在劇場,而是在贊助人(王室或貴族)的家中演出!

劇本

其次,則是劇本。

劇本是為表演而服務,是為讓觀眾看,所以很重視當時觀眾所關注的議題,演出觀眾興趣的戲劇主體,才會有人氣與營運錢財,說劇本是客製化也不為過。

當時劇本,也沒有今日所謂的作者觀念。莎劇劇本主要由故事來源、劇作家本人想法、工作人員(含演員)建議、觀眾反饋四部分所組成的,並經過多次編修。才會有後世認為莎劇並非由莎士比亞所作的謬誤觀念產生。

實際上莎士比亞,終其一生,從未想過要將其劇本出版的意圖。直至死後,同事才將劇本整理出版,也就是今日所知的莎劇對開本。

不過莎劇有所謂的四開本,也是今日所謂的盜本、抄襲本。因為莎劇在當時實在太受人歡迎,劇本又被人隱密保護。為此,商人想出個歪腦筋,聘雇速記員在現場速記台詞或重金賄絡演員背出個人的台詞,以此出版,這就是「四開本」。不過從四開本中,可看出當代的社會現象與趣事,也是現今研究莎劇的材料之一。

演員

再者,當時的演員,一年需演出40場。根本沒多餘時間排練。所幸,演員的記憶力都不錯,能背出自己的台詞。當時的演員劇本,不是全本劇本,而是只有自己的台詞與對接的台詞提示。莎士比亞也會運用此特色作為表演效果。

而演出這麼多場,演員不可避免地會忘詞,此時,出現所謂的「提詞人」,專門為演員提示台詞。

戲劇作用

演講最後,何老師拋出幾個問題讓參與者反思

戲劇有什麼實質意義?

劇場在莎劇時代,看戲並非唯一目的;也是人際交流的場所,具有時代的社會意義。

今日,戲劇與劇場似乎只有育樂性質,而又偏娛樂多一些。除娛樂作用外,戲劇與劇場能對現今社會或觀眾起到什麼實質意義嗎?

觀眾中心VS. 藝術家中心

目前大多戲劇是以藝術家為中心,觀眾只是去看藝術家的推出作品,最多,連結自身經驗有所感觸而已。

未來,戲劇是否能真正回歸以觀眾為中心? (此時,筆者突然閃過漢賦的勸刺作用)

raw-image


講座小紀錄

  • 名稱 : 從表演到文字-莎士比亞的劇本為什麼寫成這個樣子?
  • 講師 : 何一梵 教授
  • 日期 : 2024/05/25 14:00~16:00
  • 地點 : 兩廳院 表演藝術圖書館






avatar-img
2會員
6內容數
人生宛如是一本書。用玥魚生命歷程寫下一頁頁的故事,或許不引人入勝,平凡卻充實。 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玥魚丨紀實之書 的其他內容
歷史博物館舉辦臺灣現代藝術運動的萌發-五月與東方特展,回顧五月與東方畫會在臺灣藝壇的重要地位及貢獻。
歷史博物館舉辦臺灣現代藝術運動的萌發-五月與東方特展,回顧五月與東方畫會在臺灣藝壇的重要地位及貢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7/29(月)助詞線上講座報名中 主題:了解「で」的用法、學會如何使用
Thumbnail
期待已久的讀劇課終於開始了,下午來到師大推廣教育中心,跟老師同學們在一起三小時,一起講講話,做活動,我覺得很有趣,儘管過程中有點壓力,但是嘗試新的事物,對我本來就是會感到有點困難的。
Thumbnail
“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莎士比亞 神不在場發現一本突如其來、年代久遠的書,似乎有了自己的生命,每60分鐘才會開啟一次。 僅知道它一直在邀請不同的人進入,期待有人能改變什麼…這本書我們所知甚少,進去過的人,對它的說法眾說紛紜,你願意冒險進到魔書裡,接受它的邀請嗎?
Thumbnail
1. 先讀劇才演戲(想到電影《在車上》也很重讀劇)。 2. 法蘭西學院(當時的智囊團)從亞里斯多德《詩學》研究的伊底帕斯,提出「三一律」,即: 3. 時間統一律:戲的內容、劇情應在一天(24小時)之內。 4. 空間統一律:視覺範圍在同一地點(沒有現代戲劇的暗燈、落幕等轉換場
Thumbnail
情緒陪我演了對手戲 而我卻只在乎過去 是否寫了好詩句...
Thumbnail
讀了半天《戰國文字通論》,有點累,於是找了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來讀⋯⋯
Thumbnail
人文是這樣的:肚子先裝墨水,再動手不遲; 而「吸收」二字,是一輩子自我教育自我超越的精緻工程。
Thumbnail
7/29(月)助詞線上講座報名中 主題:了解「で」的用法、學會如何使用
Thumbnail
期待已久的讀劇課終於開始了,下午來到師大推廣教育中心,跟老師同學們在一起三小時,一起講講話,做活動,我覺得很有趣,儘管過程中有點壓力,但是嘗試新的事物,對我本來就是會感到有點困難的。
Thumbnail
“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莎士比亞 神不在場發現一本突如其來、年代久遠的書,似乎有了自己的生命,每60分鐘才會開啟一次。 僅知道它一直在邀請不同的人進入,期待有人能改變什麼…這本書我們所知甚少,進去過的人,對它的說法眾說紛紜,你願意冒險進到魔書裡,接受它的邀請嗎?
Thumbnail
1. 先讀劇才演戲(想到電影《在車上》也很重讀劇)。 2. 法蘭西學院(當時的智囊團)從亞里斯多德《詩學》研究的伊底帕斯,提出「三一律」,即: 3. 時間統一律:戲的內容、劇情應在一天(24小時)之內。 4. 空間統一律:視覺範圍在同一地點(沒有現代戲劇的暗燈、落幕等轉換場
Thumbnail
情緒陪我演了對手戲 而我卻只在乎過去 是否寫了好詩句...
Thumbnail
讀了半天《戰國文字通論》,有點累,於是找了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來讀⋯⋯
Thumbnail
人文是這樣的:肚子先裝墨水,再動手不遲; 而「吸收」二字,是一輩子自我教育自我超越的精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