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表達的技巧,有如下棋一般。
只要有中級以上的棋力,就可以藉由分析每個棋子怎麼下會更有機會造成勝利。所以最高原則是,每一個子都希望不是廢子,因為少數幾個廢子就可能弄垮一盤棋的氣勢,導致全盤皆輸。
誰能説,開口說話不像是一局棋賽,需要一個字、一個詞去考慮。換句話說,是在 “嘗試找到” 語音所代表的文字的最佳組合,最小化誤解的可能,以便把意思清晰地傳達給聽眾,完成說話溝通的目的
說話的原則,絕對不是人家怎麼講,我就撿來怎麼用,而不去考慮可能的負面影響。
特別是那些被過度濫用的,索然無味的 “陳腔濫調”,英語所謂的 hackneyed expressions.
不管別人採取的態度,發酸的食物 * 避免去吃, 應該是普遍的正確選擇。食物講究新鮮,說話的效果,不也是需要清新自然嗎?
我在這裡列舉幾個,“如雷灌耳” 的,每天重複聽到的 “國語” 表達, 提供參考。
1 “不好意思”: 到底是什麼意思 ??特別是男性朋友們動不動 “不好意思”,不會造出 “娘娘腔” 的印象嗎? 女性使用太多,也顯得過度 “低姿勢” ,不是嗎 ?
換著應用 “對不起”,“抱歉”;2030 後可以偶爾用用 “sorry”
2 “傻眼” : 什麼表情算是 “傻眼” 呢?
難以去解釋 “驚訝” 的反應,有何需要牽扯到 “傻” 這個字, 我想, 沒有幾個人願意流露 “傻” 的印象。 換著用 “吃驚”、“驚訝”, 或是 “讓我瞠目結舌” , 可以流露出來更有價值的新的氣息。
3 “做好做滿” / “- 好 - 滿”: 舉例說,何不拆解成為 “...做滿他的任期” ,讓整一下,可以讓句子更自然地表述出來。 特別是報新聞的場合, 是不是更值得避免掉入老套的陷阱呢?。
4 “大家說好,不好”:選舉造勢時的 “八股”。我的印象是, 絕大部分情況,很少有幾個人真正熱情地出聲做出正面的反應。這種情況有如不打自招,反倒顯示出來衰竭的氣勢。
5 “...的話呢”: 如果不是 「假設語句」的應用,像是 「假使下雨的話呢,健行活動就改到下一個週末好了」。事實上, “呢” 都是累贅的字,直接刪除掉, 會順暢許多。
曾經在社區的區全會,發現主委嚴重 “染了疫”。在做報告時,半句話就套用一個 “的話呢”。我聽不下去, 就提前離開會場。
綜合看來,自曝其短的負面效果至少有這幾點:
*顯示字彙量不足:
*欠缺 “換個話說” 的能力:不具備 “同意“ 與 “反意” 字詞的應用能力。
*讓自己落入 “俗套” 的深淵: 一旦落入,就是自己放棄掉個人說話 “脫俗” 的特質,也就是個人說話的正面的特質被犧牲掉。 實際效果幾近於 “拿著黃金去換垃圾”。
任何口語表達的情勢, 在技巧上,值得講就的是 “變化” 與 “創意” ,以便提升 “可聽度” 與 “新鮮感。
以上的分析與說明的目的,在於提出原則性的建議。不過,如果多少能夠去應用 “的話”,或許會帶來在說話技巧上 “豁然開朗” 的另外一層 “玩味” 級的體驗與享受。
Fred Chou, Jun. 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