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聽到 “台灣國語” 的意指 *。提到這點,我可以推想在 2030年把英語訂為第二法定語言的諸多正面道理,不過,以我對English 這個語言以及我們自己的國語在 “本質上” 的理解,我認為目前正在台灣社會成形的 “台灣英語” 一、二十年後普遍在此地應用通行, 免不了將會自然成為 “法定的台灣英文”。
提供朋友們參考,本文特別簡要探討幾點在台灣社會存在的 “學習英語的潛在障礙”,也是台灣英語的特點:
一. 不經意地添加額外的發音單元,音韻學所謂的 “音素” **(phonemes):英語的發音, 無論應、美、奧,所應用的大約 44個 “音素” 中並沒有國語注音符號的 “ㄩ” 所發的母音, 因此, 字母 “G/g” 絕對不可唸成 「ㄐㄩ / 居」****(合理的唸法應該是 “際 或 “基”)。 N/n 則需唸成接近「ㄧㄢ/煙」, 而不是 「ㄣ / 恩」, 否則美國無線新聞網 CNN 唸錯它會相當不好意思。
二. 字的結尾的子音,被忽略掉:英語在發音上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音節或是字的結尾 “子音”(consonants) 不可以被省略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音節之間, 或是字與字的之間,隨時有需要去做連音。下列幾個字與詞是很好的例子:
1. “objection” / əbˈdʒek.ʃən/
(反對),/ - n / 不可聽不見。
2. “disrespect”/ dɪs.rɪˈspekt/
(不敬),複合子音 / - kt / 必須點到,它們是這個字美妙的重點。
3.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ðə juˌnaɪtɪd ˌsteɪts əv əˈmerɪkə/
其中的 / -ted / 與 / - tes / 需要清晰地發出音來。
網路字典可以體驗這個詞是一氣呵成的唸出來,不過個別音節的結尾子音, /-d/, /-ts/, /-v/ 都需要適當地被發出音來。
三. 欠缺連音的習慣:國語的發音傾向於一個字一個字地唸,英語的唸法卻有子音接續母音的所謂 “連音”,”liaison” ,的常態性的唸法。
美國這個國名的詞中, states 和 of 之間的 /-tes/ 與 /of/, 由原母音人士來唸,自然的連音是清晰可以聽出來的。
由於以上幾個個原因,一個英語的詞或一個句子聽起來, 事實上,和一個英語字是沒有太大的差別,而過程中,很少有往下墜或是中斷的地方,而是如同行雲流水般地一氣呵成。
無需去神話英語或是過度去崇拜它,只需要從字母的唸法與子、母音的正確掌握開始建立 “紮實的基礎”,英語實力的修養, 事實上, 無需太費時、費錢, 甚至於太過費力。
問題是有幾位英語老師真的願意費心去指導好學員們,特別是小朋友們的英語發音呢? 舉個英語兒歌的歌詞為例:
“Old McDonald had a farm“ *****這條童歌的歌名與第一句可以很輕鬆地重複被唱過。不過, 容易被忽略掉的事實是 “這句歌詞” ,同時也是英字的尾音 /d/ 的提醒、重視,與練習的機會。
英語教學的一個高尚的意義是避免落入 “台灣英語” 的陷阱,我深深以為。
Fred Chou
October 24, 2024
*”台灣國語” 如果要用英語來表達,比較恰當的說法是 “Taiwanese Mandarin”, 而不是 “Taiwan Mandarin”。
**“因素” 音韻學以 “音素” 稱之。例如: “five” 和 “life” 兩個字中的 /f/ 和 /l/ 即是兩個不同的因素,分辨出兩個不同的英字。
*** 可以用 1. “United States population of America 的發音”
或是 2.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ronunciation”. 去做網搜, 再點一下喇叭的符號即可聽到應、或美的發音。
****唸對英語字母這項能力(以英、美唸法為主)把 /G/g 以(ㄐㄧ 或ㄐㄧˋ 唸之,即算是相當正確了)
既是一種美感,也是漂亮的面子。
****中文歌名與歌詞是 「王老先生有塊地...」。可以隨意地唱,不過,如果是英語歌詞的話,以發音正確去唱,卻是無價的重要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