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8|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以西方教堂的形式重建生命紀念館

台灣過去的生命紀念館,因為沒有加入"觀光"的元素,給人一種必須避而遠之的感覺,非常可惜,筆者建議未來可以開國際標,以西方教堂的形式,例如西敏寺那樣,變成具有觀光等多功能的教堂,儘量推廣環保葬,骨灰可以放在地下室,另外因為西方人的骨灰是可以自己帶回家的,因此也就不必一定要放在公共空間,或是寺廟裏面,因為時間久了,問題也很大,子孫都不知道在哪裡,因此相關的法令可以修法,讓大家把先人的骨灰帶回家,或是一開始就不要入塔,很多加拿大人的骨灰都放在兒子家裡而已。

最近包括旗津生命紀念館也有了擴建的討論,剛好可以去思考,是不是可以全面改建成為夢幻教堂的形式,骨灰先移到中繼的寺廟存放,珍貴的土地如果以教堂的形式重建,搭配高速電梯,除了具有觀光的用途,教堂本身也是活動與儀式的場所,每個禮拜都會用到,像西敏寺本身也有賣票,未來通往教堂頂樓的電梯也可以賣票讓觀光客去鳥瞰旗津本島,這都是好事,變成一個國際化的地標。

筆者認為台灣還缺一百座教堂,讓公共活動空間與廣場改頭換面,冬天還可以舉辦聖誕市集,夏天的時候可以躺在草皮上看書,沒有恐怖的感覺,也禁止焚香燒紙,製造空氣汙染,大家只要用眼睛去看就好了,如果未來的生命紀念館,可以用西方教堂的形式來改建與重建,變成具有觀光、會議、婚喪儀式功能的場合,還有彩繪玻璃的天光照進來,那台灣的公共空間會有很大的進步,等於把以前大家不敢去、需要避而遠之的地方,變成大家都想去看看的地方。

另外,筆者也希望台灣的市區大家都不要燒金紙,因為空氣已經夠差了,大家學台北市市區不要燒金紙,大廟也把金紙都集中給環保局去焚燒,只要有儀式就好,不製造空氣汙染,這對於淨零目標也有幫助,但是要慢慢來,進行太快會被罵。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猴子看世界,希望你會喜歡。新詩、短篇創作,有感而發,僅供參考。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猴子看世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