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選擇權有風險,使用前請務必正確理解並自行承擔所有風險!
投資心理學雖然很重要,但我猜...同學們大概已經聽膩了人生道理😆,總之前菜差不多上完,該端上正餐囉!
起手式是策略最重要的步驟,沒有之一。
從這個大章的講座開始,老師將詳盡的介紹『終極降落傘』策略起手式的相關知識,將會涵蓋以下內容:
這部分對應了原 Medium 上的前 4 章,但我做了一些調整,增加了很多改進後的策略構思,有興趣的同學也可以對照看看。
初階版起手式已經包含了整個起手式的完整框架與變化前型態,變化後的策略在大致上也會維持類似的型態,也可能在數次調整後回到這個型態,成為一個循環。
進階的起手式僅在買入股票的方式有所改動,與初階版本相比,完成型態不變。
這個進階版的起手式老師已經發表在 Medium 的講座:
該篇講座從高低點位的觀念說起,一直到低價買股【抄底瑞士刀】策略,之後就能直接接上起手式了,給有興趣的同學學習囉。
進階買入股票的程序適用的市場範圍更廣,針對股價的階段性低點,對於高波動的標的也能保證用合理價入股,讓策略能更快達到中期乃至終極的不敗目標,不過這需要進階的選擇權知識與嫻熟的操作技巧,較為適合已經使用過『終極降落傘』策略一年以上的同學,使用起來比較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相對於進階版的複雜入股手法,對於新人學習『終極降落傘』,老師建議別想太多,先將這系列的講座知識消化吸收就好,而且初階的手法極為容易完成,成功率保證 100%,好的開始肯定是成功的一半。
當同學們看到起手第一式,應該馬上就會聯想到,莫不是還有第二式、第三式...
欸...還真沒錯👍!
『降落傘策略』的起手式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完成後,需等待股價有變化再交易,待第二階段順利交易完成後,才算完整的『降落傘』起手式。
所以雖然稱為第一式,不過後面的交易變化與第一式是因果關係,且與市場變動有關。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瞭解降落傘策略的起手式長什麼樣。
這個步驟是架構策略的基礎框架,這個框架包含【正股】與【兩個合約】。
建議同學們可以將分隔線的內容印下來方便記憶學習。
————— 分隔線 —————
⭐第一階段起手式的口訣如下:
1️⃣買股 → 2️⃣保護 →3️⃣掩護
操作步驟:
1. (買股) 買入 100 股
- 別管股價高低,變動少時買入就是好時機
建議參考 IV percentile (52 weeks) < 35%
2. (保護) 買一個 Put
- 行權價 = ATM
- DTE = 能買到最遠期的合約
3. (掩護) 賣一個 Covered call
- 行權價 = OTM
- 30 < Delta < 40
- 12 < DTE < 25
* ATM: At-The-Money 價平合約,合約行權價與當前股價最接近的檔位
* OTM: Out-of-The-Money 價外合約,一般 Delta < 40 就必定是價外。
* DTE: Day To Expiry 到期日剩餘天數
⭐三個步驟一定要按順序完成。
————— 分隔線 —————
建議同學們可以將分隔線的內容印下來方便記憶學習。
【買入正股】、【買入長期保護合約】與【短期掩護合約】這三個動作可以分階段完成,每個步驟間有點時間差也沒關係,但順序一定要對。
『順序』非常重要,因為順序錯誤的結果會導致意外虧損的可能性增加,雖然策略本身可以補救,但既然老師都告訴同學們地雷在哪了,幹嘛還要同學自己去踩踩看?至於更詳細的理由與同學們其它的一百個為什麼,老師會在後面的講座解釋,同學請先記住就好。
參數設定也請同學們先記住就好,接下的講座會逐步給同學們拆解,有足夠知識與基礎的同學自己先思考看看,然後再來跟老師討論實作時可能遇到的問題。
這是給同學們的操作建議,特別是已經準備好下場的同學千萬不能跳過,如果還只是觀望與模擬操作的同學在執行前一定要回來這節再複習一遍。
每個步驟的執行參數請先用老師這裡教的,原因後面接著就會談到。
⭐如果想要修改參數但不確定是否有問題,使用不同的設定前請來跟老師確認。
步驟一 - 買入股票
之前提過,順序很重要,所有的步驟都是從【步驟 1】 買股開始,千萬別自作主張就逕自跳到步驟二或三。
⭐買股前只有一個重點,那就是觀察這檔股票的 IV percentile rank,低的時候就是買入時機,股價本身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不懂 IV percentile rank 沒有關係,直接 google 就好。例如想要知道 Intel 這檔股票當前的 IV percentile rank,可以用下面的連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INTC+IV+percentile+rank
就會出現類似這樣的解答:
... ABC implied volatility (IV) is XXX.X, which is in the YY% percentile rank ...
IV percentile rank 的值,就是最近一年該股『波動值的相對高低指標』,這個值當然是愈接近 0 愈好,超過 50% 基本上就表示當前處於波動較高時期,風險狀態異於平常不適合買入;而一般來說只要低於 35% 就是可以接受的風險狀態,而這種『買點』一年內幾乎肯定會出現多次,且每次都會停留一段時間。
既然不用管股價,完成這第一步驟應該相對簡單 -- 請同學用市場現價 (Market price),或是限價單 (Limited price) 一次買 100 股,這樣就完成了。
簡單到不可思議吧😁!
但明明這麼直覺的操作,可我每次帶同學下場實作時,常常發現很多同學糾結在這一步很久很久...
老師,現在買不會太貴嗎?
老師,現在好像在跌,要不要先買10股就好,等跌一些再加碼?
老師,最近一直漲,不會買在高點嗎?
對於這些同學,老師的回答一律都是「別怕,買就對了!」,因為後面的合約交易遠比股價重要太多太多。
甚至還有同學雖然聽話,但買完立刻報喜報喪...
老師,我一買就跌了,怎麼辦?
老師,我一買就暴漲,現在可不可以賣?
😅😂🤣
各位同學請容老師再強調一次...
別管股價,買就對了!
對於還是不死心想買低價股票的同學,可以參考 Medium 講座上的【抄底瑞士刀】策略。
不過,再提醒同學一次,進階版本的起手式的確應用了抄底操作,但那是給 IV percentile rank 居高不下又很想持有某支股票時的應對方案,步驟多且操作複雜度高,還需要約兩週的時間來入股,選擇權新手使用前請務必來跟老師確認知識量與操作孰悉度,並在老師指導下操作為宜。
步驟二 - 買入保護合約
⭐操作重點有:
舉個例子來說,假設當前最遠的合約是兩年後,最接近的行權價有 $125 與 $130 兩個合約,倘若當前股價是 $128,那就選行權價 $130 的合約;若股價是 $126,那就選行權價 $125 的合約。
那那那... $127.5 呢?🤔
那就丟硬幣決定吧!🤪
這個買入合約很多同學都以為很簡單,但其實這是起手式第一階段中最難完成的步驟。
主要的原因是到期日如此長的合約,交易量小且 Bid/Ask 的價差往往很大,券商都會提醒要用『限價』交易,而正是因為交易量太小,用中間價不容易成交,一般都需要溢價一些來完成交易,而這個溢價幅度往往很難把握。
尤其某些股票本身的交易量 (Volume, Vol) 與期權未平倉量 (Open Interest, OI) 本來就低,此時這類價差問題會特別明顯!當價差過大,交易下單買入時給出的合約價格又太低,很可能根本沒有券商想收這種單,更別說會有散戶願意用中間價賣出這種合約,導致必須用比中間價高出許多來購買。
例如下面這個 Dell 在 6/7 某時的價平 ($125) 看跌期權 Put 合約
可以看到買入 (bid) 與賣出 (Ask) 價差高達 $2.2,以每個合約 100 股的價值來算,就是 $220 的價差。
不過我可以非常肯定的告訴同學,雖然 Ask $26.30 肯定可以成交,但絕對絕對別用這個價下單,用 Bid 價或中間價開始慢慢加,最後還是很有可能用比 Ask 好很多的價格成交。就以 6/7/2024 當天來說,波動範圍在 $23.5 到 $26.5 之間,最後當天有成交的那三張單,都是在 $25.6 以下。
至於 $25.6 到底算不算溢價呢?要知道答案很簡單,用 Option Price Calculator 算一下就知道了。
這種計算機網路上免費的一大堆,券商一般也有提供,我用的是這家(免費)。
使用方式很簡單,輸入參數後按[Calculator]就會給出答案了。參數都相當直覺,不會輸入的記得來問老師。
算出來的合約理論價格是 $25.684,再核對其他合約參數與 OptionStrat 的模型也大致相同,所以以當前市場狀態來說,若是確定要執行策略,$25.6 算是合理的價格,稍微高一點也還可以接受。若是加價達到 $25.85 還是無法成交,那就建議先放棄,等一小時後再嘗試。
從上面的實例就可以看到,超長期的合約用中間價要成交雖然不是很容易,但還是有機會的,所以老師建議同學們買入時就先從中間價開始試,然後再逐漸提高價格,下單完成後等幾分鐘,沒有成交就取消合約,然後加 $0.05 再 bid 一次。
有些同學會擔心幾分鐘間股價變動對於合約價格的影響,這點請同學們寬心,因為遠期合約對於股價的敏感度 (Delta) 低,如果股價漲了正好幫助成交,就算跌了一些也別感到難受,儘快完成交易才是最重要的事。
順便給同學們科普一下,為什麼遠期合約的估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
事實上,因為『買入』看跌期權 (Buy put) 且是如此遠期的合約,真正影響合約估值最重要的參數是 【Vega】,這是合約參數中對於當前波動率 IV 非常敏感的數值。鑒於 IV 與風險直接掛鉤,再加上成交量少,最終投資人對於該合約估值的差異性就會特別被凸顯出來。
最遠期合約的 Vega 最高,靠近到期日 Vega 會變低。
遠期合約的估值都非常不準確,且這種估值誤差對於買賣雙方都非常不利,之所以會有如此不靠普的估值,主要的原因當然還是因為嘗試預測如此遙遠未來的市場狀況過於困難,風險期望造就極高的基礎 Vega。而 Vega 又可能再受到當前 IV 的直接影響,如果股價變化導致 IV 變動出現過於浮誇的現象時,會造成 Bid/Ask 的差距進一步擴大,最終容易導致特別想買的人容易買貴,或是急著賣出的人賣太便宜,在市場風向的影響下,產生極端不合理的價格。
若是同學們買入這個合約時用了溢價過多的價格購買,影響最嚴重時可能使策略的不敗目標延後很久才能達成,而要改善或避免這個情形只有一個方法:
⭐在 IV 相對低的時候買入合約。
同學們發現了嗎?其實在【步驟一】時,之所以要觀察 IV percentile rank 的根本原因,就是為了在第二步買入保護時,能夠取得合理的合約估值。
IV 相對低的這種時機就是市場告訴所有投資人,對於這個資產「想買的人不太著急,已持有的人也不會賤賣」,所以當下的買入價格趨近合理價。不過就算賣的人沒意願故意抬價, IV 低的時候想要撿到【便宜】也不太容易就是了。
幸好呢,最遠期的合約本來就是最便宜的合約,這點老師已經在特別講座給同學們說明過了,忘記或沒上過課的同學,記得回去補課喔。
步驟三 - 賣出 Covered call
⭐操作重點有:
稍微學過選擇權的同學都應該都很熟悉這個操作,這個步驟大概是起手式第一階段最簡單也最沒有難度的。
這裡的參數可能與一般同學認知中的 Covered call 賣法略有差異。
首先是到期日,選兩週或是三週都可以,但絕對絕對不能選當週到期的合約。
再來是請同學們注意到這個賣出合約的點位,用 Delta 可以輕鬆的定出來,雖然它仍是價外但卻相當接近當前股價。
關於到期日與行權價設定的原因涉及到策略框架與後續調整,這部分留到後面的講座再給同學們解釋。
實際例子可以看下面這個 Dell 在 6/7 某時的價外 ($138) 看漲期權 Call 的合約
範例中的行權價位的交易量稍小,但因為是近到期日的合約,大部分的合約都能輕易在中間價附近完成,至於設定上雖然比較特別,但交易上與一般的 Covered call 並沒有差別,稍有經驗的同學們應該都能輕易完成。
到此起手式的第一階段就完成囉!
下圖就是合約的完成型態示範,在上方的合約代表買入的保護合約,下方合約代表賣出的掩護 (Covered call) 合約。同學們請注意到期日的差異,這對於損益模型的視覺化會有很重要的影響,關於視覺化損益圖的說明,我們後面講座會提到。
用 Optionstrat (免費)可以幫助理解合約設定,老師建議同學們選定一個喜歡的股票,然後到網站上模擬看看!
同學們學習完講座後覺得不錯,想支持我的股市投資與選擇權策略,你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