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文章
投資策略思考|價投好難〈8〉:進出場的個人策略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圖片來源:Midjourney繪製

圖片來源:Midjourney繪製

「邏輯投資」專欄每月分享至少 4 篇【個人研究個股心得、投資觀念分享或潛力股週報】,目的是作為投資領域之學術研究與知識/資訊交流,未有推介股票之意圖與行為,亦未對證券價值進行分析,內容絕無任何目標價及買賣建議,也未有招收會員或開設群組,請讀者務必詳閱「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內容不建議作為投資行為之最終依據,投資前請審慎評估並自負盈虧。專欄訂閱費用每月 129 元,能夠幫助作者持續分享投資知識與市場觀點,歡迎訂閱支持。請記得「追蹤」本專欄及「邏輯投資」臉書粉專Treads,作者將不定期分享更多市場觀點與產業看法。


寫在前面(近況閒聊)

很久沒有寫「價投好難」系列了,上一篇是在今年2月,其實我自己很喜歡這個系列,也有很多想法想要分享,但更新頻率下降的原因還是老樣子:工作繁重,外務眾多。

最近因為某些事情,有開始認真思考是否要全職投資,然而兼顧工作跟投資,其實是我本來的理念,也是我認為一般上班族(包括自己在內)能做得到的事情,所以故事變得有些奇怪,本來經營專欄跟社群只是「無心插柳」,自己事業的重心還是在本業工作與投資上,然而隨著專欄、社群能見度不斷提升,開始出現各種邀約,同時本業工作也因為換了新職位而進一步加重,就開始覺得有點吃不消。

簡單說,本來我的生活模式是「投資為主、本業次之、專欄(社群)隨意」,現在是「投資、本業、專欄(社群)三者角色吃重」,且預期這三種角色都還會繼續放大(這兩年投資部位大幅增加),該說是做得好呢?還是自找苦吃?總之,這是我近期的人生新課題,也讓我相當苦惱。

但讀者不用擔心,我還是會盡力維持既有專欄的內容品質與更新頻率,這是我對付費訂閱的讀者的基本責任與承諾。


閒聊結束,讓我們進入本文主題吧!


讓人又愛又恨的市場

台灣加權指數屢創新高,今年以來已上漲近兩成,除了台積電獨領風騷外,其實包括營建產業在內,不少個股早已跑出翻倍漲幅,例如「邏輯投資」追蹤的營建股,包括新美齊、冠德、達麗、長虹等,今年都帶來優異的投資回報。

raw-image


但除非你是指數投資人,堅定投資0050或是台指期,或是你眼光獨具,總是能挑中飆股,不然我想我們還是要面對一個很嚴肅的問題:

這些錢我真的賺得到嗎?


以營建類指數為例,你會發現2015-2023年這個族群整體走勢相對溫和,真正大爆發的時間點是2023年下半年至今,正所謂「十年不開張,開張吃十年」,整體行情可以說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但我們需要自問,我們真的有能力提早佈局迎接這波大行情嗎?

raw-image


例如電子產業在2020-2021年、2023年都跑出不俗的漲幅,回到這些時間點,我們是否會被市場主流吸引而選擇布局電子股而非營建股呢?

raw-image


像航運股更是一個經典的例子,2021年貨櫃航運大爆發,航運三雄每天高掛漲停版,許多人因為這波行情賺了不少錢,轉做全職投資的「少年股神」不在少數,但之後從交易室重回職場的「股神」不在少數。

換言之,要每年都找到飆股族群大賺特賺,其實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至少以我來說,這是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標,我也不認為自己做得到。

資料來源:玩股網

資料來源:玩股網


市場總是充滿機遇與傳奇,就像NBA曾經出了一位「林書豪」,MLB出了一位「王建民」,帶動席捲體壇的熱潮,股市也一樣,總是不乏機會,有時候我們會碰巧遇上,但有時也會擦身而過,讓人又愛又恨。


因此本文我想提出來跟讀者們探討的議題是:

  1. 我們該如何思考「布局」這回事?
  2. 我們應該如何「建倉」?讓我們有機會掌握未來行情,不至於被中間波動吞噬。
  3. 而當行情到來,我們又該如何「出場」或減碼,才不至於賣在起漲點的後10公尺,而錯過龐大的「魚尾」。
圖片來源:Wikipedia

圖片來源:Wikipedia


以下我會分享「邏輯投資」自己的思考點與操作策略,要強調這只是個人策略,不見得適合你用,也不會帶來最佳績效,純粹是我自己用得順手,或我覺得符合自己邏輯的操作方式。

還是那句老話:「不要學我」,我衷心希望讀者們都能建立屬於自己的投資風格,也希望這篇文章能為大家「拋磚引玉」,我自認我自己不是好的「交易者」,相信大家琢磨過本文之後,一定能找到比本文更好的操作策略。


歡迎付費訂閱解鎖更多價值內容
本篇內容共 2056 字、20 則留言,僅發佈於邏輯投資-發掘投資機會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邏輯投資」發掘潛力股、營建股、定存股與冷門股,分享投資觀念、市場觀察與潛在風險,歡迎訂閱作者的投資專欄,每個月只要一個便當錢(99元)就能支持作者持續發掘投資機會,降低「韭菜率」,跨越投資痛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