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1|閱讀時間 ‧ 約 33 分鐘

EP5:明治寶庫—蒜頭糖廠

    EP18明治寶庫—蒜頭糖廠(甜言蜜語話糖史)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oe08qlr05lw01tn5aws5siw

    嗨!大家好!我是軒豪,歡迎您收聽「甜言蜜語話糖史」第5集的播出,今天我們要講的是「明治寶庫—蒜頭糖廠」。在去(111)年10月8日,台糖公司蒜頭糖廠五分車延駛至高鐵嘉義站通車啟用;今(112)年10月,再延駛至故宮南院,為嘉義的地方發展與觀光事業注入一股正能量。這一集,我們針對蒜頭糖廠做一詳盡的說明,使您對蒜頭糖廠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蒜頭糖廠是由「明治製糖株式會社」首任社長相馬半治於1906年所發起設立的,其位於朴子溪中游南岸,與六腳鄉蒜頭村隔岸相對,因地緣而得名。其實一開始,相馬半治沒有打算在蒜頭設立製糖所的,而是打算與同鄉的前輩小川䤡吉(日本明治到大正時代的企業家)預計在名古屋地方設立精製糖工廠,而且已經開始著手相關調查,但卻因時逢日俄戰爭導致計畫中止。

    後來,在1904年(明治37年)時,相馬從東京高等工業學校的教授職轉任臺灣糖務局技師,親眼目睹臺灣以人力或畜力推動舊式糖廍的落後製糖工業後,就興起企圖透過大規模新式製糖機械來經營臺灣糖業的念頭。

    1906年(明治39年)6月小川䤡吉、淺田正文(三菱商會成員、日本郵船専務,參與過東武鉄道、明治製糖的創立與經營)與相馬半治三人上京向時任臺灣總督府財務局長兼糖務局長的祝辰巳說明對臺灣糖業的計畫與見解,祝氏本以時機尚早勸退,但在與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多次電報交涉後,認為若內地資本家有堅忍持久經營事業的決心,總督府對此也無理由反對。於是計畫得以進展,並在子爵澀澤榮一(幕末到大正初期活躍的幕臣、官僚、實業家。設立第一國立銀行、東京證券交易所等多種企業和理化學研究所。有「日本資本主義之父」之稱。)男爵森村市左衛門(明治大正時期的實業家、社會事業家、教育家,影響近代日本陶磁器的先驅)等人的贊助下越來越具體化。

    當時臺灣待開發的甘蔗耕地仍相當廣,特別是濁水溪以南的廣大平原相當適合大規模的經營,公司製糖廠的設置選址一切由相馬半治負責,相馬半治除了關注適合的耕地外,也對水利與交通是否方便實地踏查。本來是以當時高雄州阿緱(屏東)地方為基礎,但該地當時還未鋪設鐵道,且顧慮到下淡水溪的水害問題,遂以當時臺灣蔗園的中心地臺南州佳里(舊鹽水港廳蕭壠)及蒜頭(舊嘉義廳下)為候補地,並希望將週圍納為原料區域,最後在與其他公司的範圍分配結果下,形成總爺本社與蒜頭工場兩處分立的情形。

    根據明治製糖株式會社三十年史的記載,1908年(明治41年)8月,在千葉平次郎等29名技師的監督下開始蒜頭工場的工事,先是在當時的嘉義車站內建事務所及倉庫,之後在嘉義市與蒜頭之間鋪設輕便鐵道以方便作業。1910年(明治43年)6月工場內的事務所、宿舍、俱樂部、修理工場、醫務室、郵便局等四十棟建築物完工。蒜頭工場內的基礎工程從1909年(明治42年)11月開始至隔年11月6日完成氣罐室、壓榨室、製糖室等機械的組裝並開始製糖,榨糖能力2200英噸,為臺灣產糖量第三大糖廠,砂糖品質特佳,素有「明治寶庫」之稱。

    說到這兒,要提一下「台灣三大糖廠」,台灣三大糖廠,分別為虎尾糖廠、屏東糖廠和蒜頭糖廠。虎尾糖廠隸屬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有兩座工廠,第一工場有兩座榨糖機器,榨蔗能力2200英噸,第二工場蔗能力1000英噸,合計3200英噸,是全台、也是全東洋最大的製糖工場。

    屏東糖廠,隸屬台灣製糖株式會社,榨糖能力3000英噸,為全台第二大糖廠,若以單座製糖工場而言,其生產能力則名列全台之冠。蒜頭糖廠隸屬明治製糖株式會社,榨蔗能力2200英噸,為全台第三大製糖工場,由於嘉義沿海一帶甘蔗品質特佳,故蒜頭糖廠有「明治寶庫」之稱。

    台灣史學長老林衡道先生,曾將虎尾、屏東與溪州列為台灣三大糖廠。溪洲糖廠原屬林本源製糖株式會社(林衡道先生為板橋林家之後),後為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兼併,就榨蔗能力而言,溪洲為1950英噸排名為全台第五(第四大糖廠為北港糖廠,榨蔗能力2000英噸)但若原料區面積而言,則為全台最大。

    好,我們回題,明治製糖會社創立蒜頭糖廠後,不僅致力發展製糖的本業,為了增加公司收益也開發其他相關業務,進行多角化經營,像是設置酒精工場、為搬運甘蔗而建設的糖業產業鐵道,因為鐵軌遍及鄉村田野因此也兼營旅客、貨物托運的業務,所以,嘉義地區在蒜頭糖廠的發展下,帶動蒜頭、朴子、太保等地區發展。

    說到這個酒精工場,就要岔題一下,說說台灣的糖廠為什麼酒精工場的存在。在製糖的過程中,每榨取10公噸的蔗糖,當中便可得到2公噸的糖蜜。這些糖蜜在經過發酵之後,可提練純度極高的乙醇半噸。台灣第一座酒精工場是明治42年(1909年)於橋頭糖廠內設立,由於產量豐富、品質優良、成本低、加上市場反應佳,許多製糖會社紛紛跟進。

    在酒精的生產中,日本還研發所謂的「無水酒精」,也就是將酒精提煉到幾乎 沒有水分狀態的純度。以當時日本的技術,無水酒精可提煉到純度99.2%。提供機械、汽車、火車等工具運轉,使用廣泛度相當驚人。

    日本在台灣推動「皇民化運動」時,即認為酒精工業的發展十分重要並將其列為台灣工業化的重點,隨著戰局的惡化,昭和15年(1940年)日本在與軸心國德、義簽訂三國同盟前夕,占領越南北部、引起歐美列強烈反應,於是對日本實施石油禁運。日本在能源缺乏下,酒精即成為替代汽油的軍需工業,日本軍部將酒精與燃油以3:1的比例混合,作為日本航空隊戰備儲存航空燃油以維持太平洋戰爭的戰力。

    除此之外,日本軍陪也和製糖株式會社發展其他的酒精生產,例如丙酮和丁醇,都是軍方需求的重要資源,這些原料可用來製造噴漆原料、樹脂原料、化學藥品等,均是日本戰爭期間十分匱乏的資源,因此,台灣不但是地理的戰略要地,也是日本軍工物資生產的要塞。

    當時台灣的酒精生產量,不但能供應台灣航空隊之所需,且還有剩餘可運回日本本土供日本做本土決戰用。終戰前,四大會社酒精工場增加達25所,丁醇工場7所,密度之高,居全東亞之冠。(p64)針對這樣的局勢,美軍決定發動空龍摧毀台灣的酒精工業。雖然酒精工場被視為軍事目標而被摧毀或破壞,可是直至日本投降前夕,台灣依舊每月生產2700噸的酒精,可供400架以上的戰鬥機使用,對美軍仍充滿威脅。(P84)。

    昭和19年(1944年)10月12日,美軍首次空襲台灣,屏東和虎尾兩間大型製糖工場受,這是糖廠最早受到空襲的紀錄。由於(1)砂糖是民生必需品(2)台灣是日本最重要的產糖原料區(3)加上具國防功能的酒精及(4)2密布全台的鐵道,美軍很快將製糖工場列為軍事目標。至戰爭結束,計有蒜頭、龍巖、北港、岸內、南靖、台東、屏東、恆春、虎尾、苗栗、三崁店、溪洲、沙鹿、蕭壠 等糖廠受到空襲,幾乎無一倖免,致產糖量劇降至87692噸,大面積蔗園任其荒廢。,連日轟炸糖廠致生產幾乎涉於停頓狀態。

    光復後,蒜頭工場由台糖接手後更名為「蒜頭糖廠」,廠區因戰事損壞嚴重而暫停製糖業務,期間甘蔗改由位於嘉義縣水上鄉的南靖製糖所壓榨。1946年(民國35年)完成修復製糖工場與酒精工場的工程,隔年製糖季節才重新開始製糖作業。糖廠在民國時期的整修中,除了將受損建物改以水泥結構建築,也在廠區中興建八角樓、碉堡與水泥圍牆等防禦工事,以確保廠區安全。後因規模逐漸增大、員工人數眾多,便陸續強化廠區機能,除了增建員工宿舍,還設立了市場、運動場和許多民生用品商店。

    2001年(民國90年)時因受到納莉颱風侵襲,廠區嚴重淹水導致製糖設備受損嚴重,加上製糖收益已相當微薄,故於2002年(民國91年)7月1日正式關閉製糖工場,停止製糖業務。而後廠區謀求轉型,逐漸朝向休閒觀光用途發展,成為蒜頭糖廠蔗埕文化園區。

    2022年(民國111年)在台糖公司與中央、地方政府合力推動下,蒜頭糖廠五分車可通往嘉義高鐵站,今(112)年預計可通往故宮南院,對台糖公司而言,藉由糖鐵五分車的延駛通車,有利於宣揚糖業文化及彰顯蒜頭糖廠對嘉義的重要性;而嘉義縣則可因蒜頭糖廠的轉型與再生,帶來在地發展的新動能,未來其雙贏前景,精彩可期!

    說到這裏,我又到岔題一下了,由於我個人對宗教信仰領域比較有興趣,在整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蒜頭糖廠在日治時期居然有媽祖廟與日本神社同時存在,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們先從蒜頭糖廠內的媽祖廟—「糖廠配天宮」說起。

    【媽祖顯聖鎮狗精】—糖廠配天宮,建於蒜頭糖廠當年臺籍員工宿舍區,相傳在1911年(明治44年)蒜頭製糖所初開工時,意外頻傳,有人傳說是黑狗精作怪,於是在臺籍員工的請求下,日本長官勉為其難同意臺人奉請朴子街「配天宮」的媽祖分身來坐鎮,來就一切平安。如今所見的「配天宮」模樣是後期再建造的,最近整修日期則是2005年(民國94年),其建築形式是二層歇山重檐頂、前後二進,其屋頂剪黏裝飾與室內藻井木雕十分精緻,依舊是廠區內居民的信仰中心。

    【蒜糖神社 時代變遷的見證】—配天宮相隔不遠處,有一個公園與神社。公園正式名稱是「和園」,從日治時期以來至今,一直是廠區居民重要的回憶場所、休閒場域和活動空間。而「和園」內有一神社遺跡,目前僅存高台、鳥居、燈柱、參道。為什麼糖廠內有神社呢?主要是明治政府成立後,將原有傳統的「神社神道」與「宮中祭祀」合而為一,創立了政教不分的「國家神道」,藉此來提昇國民尊崇天皇與國家的精神,日本稱之為「敬神崇皇」並推行於全國。

    臺灣受日本統治後,自然也是奉行「敬神崇皇」的政策,臺灣所有重要的產業都建有企業神社,如林業、釀酒業、樟腦業、鹽業、糖業、水力發電業、金礦業等都有。光復後,國民政府開始去日本化,蒜頭糖廠內原奉祀天照大神的神社被拆毀,改立「天下為公」的國父孫中山銅像。2008年(民國97年),台糖嘉義區處經理楊介福,發現疑似神社鳥居柱子的基石,後求證為真,便重新修復鳥居,如今所見,即是修復後的模樣。

    蒜頭糖廠的故事說完了,您還喜歡嗎?下一集,我們將介紹「糖鐵客運首發站—新營糖廠」。主要的原因是,我們發現台灣三大糖廠(虎尾、屏東、蒜頭)崛起的過程中,糖業鐵道都扮著非常的重要的角色,但糖鐵除了運輸甘蔗外,難道就沒有其他用途了嗎?其實不是的,糖鐵也有載運客人的功能哦!因此,下一集,我們將介紹「糖鐵客運首發站—新營糖廠」,歡迎您準時收聽、按讚、分享與訂閱喔!我們下回見!



    參考資料:

    1、 楊彥騏(2002),《台灣百年糖紀》(初版四刷),台北:果實出版社。

    2、 陳明言(2017),《台灣國際貿易的先鋒》(二版一刷),台北:遠足文化。

    3、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2022年11月)。話說蒜頭糖廠。台糖通訊。2129,8-12。

    4、 台糖通訊編輯部、嘉義縣文化觀光局(2022年11月)。悠遊自然、文化輕旅任君選 體驗蒜糖底蘊。台糖通訊。2129,25-31。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