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6/2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邱常婷《獸靈之詩(下):模仿師的遊戲》|讀後隨筆

金雪望向天空,彷彿死亡仍遙遠,而他見到了不存在的大樹,亭亭如蓋,金色的葉片繁盛豐美。


注意:本篇會有劇透





下卷重點著墨在五大家族的鬥爭興衰,以及解明「模仿」此一核心設定,乃至世界觀本身。噗首錄這句主要是因為個人最喜歡金雪。


試想下卷的故事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是金家、第二是黑羊,第三回到璐安與泰邦的羈絆。章節之間涇渭分明,又存在真切的連結。在揭示上卷遺留的謎團同時開啟新的謎團。延續上卷的結構,下卷的不同時空亦在章節間交錯,藉此完整交代事件的來龍去脈,也彼此呼應。  先敘第一部分。開篇舞台就以離開保留地為始,漸次邁入都市區,復有大半篇幅在五大家族中最具勢力的金家。這段小轉折已可見結構安排之用心。以流暢的過渡──延續上卷結尾,從阿蘭視角的垃圾場,再到劉阿哞視角的劉家,滑順地將場景順著世界觀的路線抵達都市區。


由此即知作者對故事脈絡的細膩處理令人折服。往下閱讀,復發現每段情節,每次轉折都可以視為伏筆。初次萌生此念頭,是在闡明璐安母親身分的一段。來自「雙蕊」家系,誕下了有性別認同障礙的孩子──這是極為簡單的因和果,卻簡單地使讀者察覺作者對待世界觀的端肅態度,就連可以「只是個設定」的枝微末節都不願隨意處理的極致認真。


結構與情節方面,貫串第一部分的家主謀殺案懸疑氣氛十足,教人憶起上卷的天使約翰事件──兩起連續殺人案分別出自白猿與黑羊,兩名對全書至為關鍵的模仿師之手,恰好闡明模仿師視普通人如同草芥玩具的遊戲態度。


此外,處處可見現世政權體制的對應原型之化用。不只多所著墨的灣島與密冬,下卷始有描繪的拔多保留地亦可以從側寫之制度、文化、景物加以推測,毋須藉由破壞氣氛的明示,甚至有某種程度上和現世歷史發展相近的事件。個人無意將一部作品的借鏡現世之處盡解讀為批判,更樂意視之為一種營造世界觀,和作中之「現實」呼應的細緻手法。


可以深入討論者自然不止於此。私以為上卷藉由探索解謎般的世界和情節引人入勝,下卷則是人物塑造尤為出眾吸睛。相較強調羈絆與信念,營構了堅強的上卷,下卷則是漸漸邁入瘋狂的過程描寫深刻。金雪和紫蘭(阿蘭),皆經歷本先堅持的事物在各種因素下逐漸變質,直到傷害珍視之人抑或回憶,最終藉由某個契機醒悟、得到救贖、付出代價,不管是人類的外貌還是有形的生命。兩人另有一個相同處──身邊都有位始終忠誠的定錨,就算結局殘破不堪也欣然接受之。


金雪與劉阿哞的關係,和隨之牽動的金家甚至五大家族的勢力消長,是前半的重點也堪說是影世界線的收結。為了目標一步一步前行,終致迷失自我的金雪,與最初立場堅定,卻有所迷茫直到最後醒悟成為金雪救贖的阿哞,甚為經典的組合,但不損其使見者動容的深刻。


其次,也很喜歡王璟的塑造。追溯上卷登場時的高高在上的「軍代表」形象,到下卷成為阿蘭忠心耿耿的助力。儘管不循常規,王璟之於阿蘭卻是真摯的,就像阿哞與失去人貌的金雪前往保留地展開新生活,王璟帶著阿蘭曾存在的證明而邁向自由。


第二部分是黑羊──札希的前塵往事,並一步步穩健完善地收束灣島故事線的伏筆。視角明確,甚至比起上卷的兄弟,更像在閱讀一部冒險故事──儘管有點扭曲,也牽涉到殘忍的事實。當敘述之筆囊括了包含童年在內的人生,神祕就會自然消退。故黑羊或密冬的面紗皆在此章次第揭曉。


從〈我們的世界〉一節開始,出現關於現實世界的敘述,正式邁入第三部分。除了熟悉的地理名詞,出現更多現實的要素,如地點、景物、歷史事件。以表世界泰邦的旅程為始,簡單明瞭地交代了兩個世界的連結。另外屬於白猿的章節穿插其間,再度展現了對瘋狂描繪的立體與豐富。很喜歡筆調會隨視角有所變動的寫法。


故事接近尾聲時,略有察覺收束的急迫性,尤其體現於泰邦動身拜訪麥克唐納的章節。這段情節不同於先前緩緩推進,逐步探索真相、拆解謎團的過程,選擇了更尋常的解法──一名知曉真相的研究者。另外,不得不以為泰邦對英文實在過於熟練。表世界的泰邦似是一名教師,但一名缺乏資源的原住民孩子,除非得到了極為幸運的契機,得以經常使用英文,否則真能這般俐落地讀懂麥克唐納螢幕上的英文嗎?何況麥克唐納敘述影世界的知識時,引用了並非白話英文寫就的《聖經》段落,還有一小部分的生物學術語,泰邦也從不是善於讀書的印象。這段約莫算得上對自己而言最出戲的。


之所以在意這點,是以為將《獸靈之詩》寫為故事中的故事,是呼應泰邦這名角色印象的巧妙安排。正因泰邦不是能寫作的類型,卻藉由「靈感」譜出如許繁複的故事,乃至延續了過去的璐安不曾寫過的情節、人物,方始自然成為影子世界存在的鐵證。


最後稍敘結尾。黑羊與白猿、紅鳳的戰鬥描寫出乎意料的精彩。行文俐落、節奏緊湊,堆疊層層的緊張氛圍。拔多圖騰猶如魔法陣展開的瞬間,這場搏鬥(遊戲)便真正成為了模仿師的理念之爭。行到這端,結構反而接近常見的大眾文學,用最直接的方式迎來高潮。


至若貫串整個世界觀的思想,事實上書中給出的答案並不特別,甚且是在初次讀到真假辯證的章節時,身為讀者就已形成的結論。然高明的是,即使心底存在旁觀者的立場,觀看故事中的人物為此煩惱、掙扎、懊悔、醒悟,卻不感到煩躁,重申下卷最吸引人的正是角色塑造的想法。除了決戰的筆力出眾,避免後期乏力的問題,結尾也十分詩意優美。不斷翻湧的浪潮終回寧謐,哀愁又完滿。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