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了解如何與完美主義者共處,沒想到卻幫到了我自己,了解自己為什麼總在某些時候裹足不前充滿壓力了!
🔖 #完美主義是____
讓不完美的自己成為完美;過著防禦模式人生、對身邊的人隱藏每項缺陷、缺點與短處。
作者是研究完美主義的心理與行為科學教授,對完美主義下了一個當頭棒喝的定義,完美主義者在追求完美的同時,其實深藏內心恐懼,完美主義者其實是個逃避者,逃避正視自己,不相信自己有缺陷也能被看重的恐懼。
完美主義有三種導向特質以及令人擔心的不良症狀:
🤦♀️ #自我導向
自我要求高標準的工作狂,但卻在追求成功與害怕失敗之間更容易裹足不前。容易憂鬱、焦慮、自我厭惡、自殺念頭極高。
🤦♀️ #他人導向
對他人要求完美,要求他人要達到自己的標準,投射自己達不到的標準到他人身上,因此容易對他人充滿敵意。充滿較高的報復心、對他人的敵意、無法信任他人、極度渴望掌聲
🤦♀️ #社會期許
認為外在社會期待完美,因此恐懼遭受外在否定,在意他人掌聲與認可。
這三種導向特質其實複雜交錯在完美主義者的身上,並且也會展現出相應的不良症狀,並且錯誤的評價自己,甚至演變成最近最流行的一句尼采的話:「凡殺不死你的讓你更強大」。
把遭遇苦難塑造成邁向成功的必然途徑,失控的正向文化也削弱面對失敗與挫折的適應力,忽視傷害,而一次次的將自己投身於苦難大海中屢敗屢戰,累積更大的挫敗與不信任在內心,十分危險。
「成功很甜美,但失敗能美妙的揭露身而為人的意義。」
🔖 #完美主義者是沒有效率的過度努力者
回到作者對完美主義者的觀察,第二個令人驚訝的特點是:完美主義者是沒有效率的過度努力者。完美主義者常常用拖延術來自我保護,掙扎抵抗無法達到心中的完美結果,拖延不是時間管理的問題,而是焦慮管理的問題。
✨✨✨
「他們是沒有效率的過度努力者,常常把自己逼到過勞的程度,而且他們也是沒效率的分配者,將過多的努力分配在成功性較低的挑戰性工作,而忽略成功性較高的簡單工作。」
令人相當驚訝的結果:沒效率的過度工作與拖延逃避真正需要處理的事務,創造出完美主義者更不可能成功的結果。
🔖 #秀自己社群病正流行
而這個現象不存在於個人,而在越來越失控的秀自己社群病裡,二十四小時身影不離的智慧型手機、平板裡的社群軟體,完美主義成為新世紀年輕人最嚴重的流行病,研究警訊大大做出結論:無所不在的社群瀏覽與難以避免的比較心,已讓人無法獨處與自我修復,年輕人憂鬱與自殺傾向的比例從第一支智慧型手機問世之後明顯大幅攀升。
不過作者要提醒的是,不論是FB、IG、智慧型手機的負面影響,都只是隨著逐漸演化出的需求經濟而來,只治療症狀是無法根治完美主義病的。
根源是甚麼?這個失控提供消費需求的經濟體,這個將工作與經濟成長視為重要價值的社會,這個不平等的社會結構。這個快還要更快、好還要更好的失速全球性競爭關係,才是造成完美主義病症逐年攀升的病因,我們能有選擇嗎?
🔖 #逃離完美主義的陷阱
當一個社會集體認同財富重分配、利益重分配,主張基本收入、減少總體工時、降低物質消費欲、再利用科技的進步奪回省下的時間,才能從失控的消費需求經濟體中解放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進而愛自己,這些都是作者心中完美的解決方法。
「一個正派社會的基本設想是:人們擁有無條件的存在權。」
作者居然提出一個很社會學的解法:解放人的存在權,就能從完美主義中解放。
不禁感嘆,作者果然是完美主義者啊!如此返古的理想社會,人們還是得要不停的戰鬥達到心中完美的社會,最終還是沒有逃過完美主義的魔掌啊!
湯瑪斯•庫蘭 |日出出版|2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