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5|閱讀時間 ‧ 約 28 分鐘

循著裊裊香煙找回信仰:廟會咖阿豪

    文/廖品榕

    攝影/黃英程


    在各式宗教百花齊放的臺灣,宮廟文化是一道獨特的風景,吸引著眾多信眾和遊客前往一探究竟。這些廟宇或宏偉、或小巧不起眼,它們背後藏著怎樣的歷史故事和神秘儀式呢?生長於新竹的設計師阿豪,對於新竹的各大宮廟文化與活動如數家珍,比如新竹城隍廟是唯一一間會在鬼門開時節舉辦廟會活動的宮廟,也親身參與新竹在地「北極佑聖宮」的宮廟事務。他更將自己的興趣和專業融入宮廟文化,並創立「廟會咖」社群,希望能將臺灣信仰文化的美好推廣給更多人知道。


    初戀宮廟 廟會咖的起點

    「小時候就常常跟媽媽去佛堂念經,」阿豪回憶起他對宮廟文化的初次接觸。「那時候是一些比較靜的活動,像是打坐啊、念經禮佛,長大後,開始會騎車自己到處看看,發現不是只有這種靜的,也有很多精彩熱鬧的活動,放鞭炮、陣頭這些的,就開始喜歡上臺灣的廟會活動了。」


    從白沙屯進香開始,一場場廟會活動下來,參與宮廟文化成為日常,對阿豪而言,喜歡跑廟會就如同人喜歡跑咖啡廳一樣自然。對他來說,宮廟活動不僅僅是一種信仰和文化體驗,仔細探究其中的文化脈絡,也讓阿豪更加感受到自己與臺灣文化的連結,「繞境、陣頭這些活動,其實有更多是裡面的文化內涵,簡單來說就是為什麼會有這場廟會?其實都是有意義的。」信仰緊扣著在地的生活脈動,漸漸長出屬於各地的宮廟文化,每位信徒、每場活動,也都依循著其中的演變累積而來。一切都有意義,於是阿豪決定用設計和攝影來說意義。


    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實踐,信仰成為阿豪生命中的一座靠山,給予他力量和方向。「我覺得說很多事情還是要靠努力,至於運氣和機會,就可以用靠神明的力量去加持。」在廟裡,常常見到老人家祈求神明保佑一家人,擲筊、求籤,等待神明的旨意,「很多人會覺得這是迷信,但其實只是透過拜拜得到一些心靈上的慰藉,也會更有信心。」他說道。


    不僅僅滿足於「跑廟」,阿豪將信仰與自己的設計專長相結合,從經營個人帳號開始,五千人追蹤時,阿豪設計了第一款廟會咖電繡鑰匙圈回饋粉絲,沒想到反應比想像中的還熱烈。隨著想用設計和攝影讓更多人看見宮廟文化美好的心情越來越強烈,2021年「廟會咖」品牌誕生了。「為了神明的事,每個人都好認真努力的前進,儘管時代變遷、科技發展,我們都是好好珍惜廟會、傳承廟會的廟會咖!」社群上的第一篇貼文這樣說。


    傳統與創新 平衡是關鍵

    阿豪分析,近年來宮廟活動因為疏於行銷宣傳,難以向外推廣,久而久之,受眾逐漸老年化,許多人在不了解的情況下,擅自對宮廟貼上了髒亂、吵雜的負面標籤。「可是這些文化都是流傳上百年、比你的年紀還要大,甚至比你阿公阿媽年紀還要大,它其實就是一個流傳了很久的文化呀。」願意靠近才有機會傳承。透過廟會咖,阿豪開始協助宮廟製作相關文創商品、社群貼文、宣傳影片,例如新竹難是青南宮、新竹竹蓮寺等,抑或是2022年竹塹七夕成年禮的主視覺,就是希望能讓更多人對宮廟產生興趣,進而前來了解其中的文化價值,「所謂的傳承嘛,就是一代接一代,你待久了,會慢慢了解背後的故事,加深文化的脈絡,你就會知道為什麼要熱鬧。」知道每一場繞境為何而辦,知道人們為何開心大笑、為何激動流淚,阿豪知道,唯有讓人願意前來參與其中,宮廟文化的傳承才有開始的可能。


    要做一件宮廟設計並不容易,先是歷史資料蒐集,梳理這場活動的背景故事,「它的淵源是什麼?它想要表達的情感是什麼?是感動的呢?還是祈福的呢?每場可能都是不太一樣的感受。」骨架確定後,緊接著必須與廟方溝通活動的目的與色調風格,過程往往需要投入許多心力來回確認,「神明他們會比較要求,比如眼神的繪製,有時候可能會改好幾十次的眼神。」一個眼神,一個顏色,處處都是拉扯,當現代設計進到傳統宮廟的場域,符合當代的美學的同時,仍需要尊重傳統,「在現代與傳統中取得平衡,做出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狀態就是最好的!」傳統與創新的結合帶給阿豪挑戰,卻也讓他學會捕捉每場宮廟活動中最核心的精神,放進設計與攝影中,持續向大家訴說其中的美好。

     

    回到活動本身,平衡仍然是關鍵。以廟會中時常燃放的煙火為例,為配合現代人的生活作息,法規規定十點以後不能施放,但在夜間十點前還是可以遵循傳統,現在社會與傳統文化因此有了共存的可能,「幾百年前,他們也是這樣子熱鬧過來的,環境、噪音的汙染一定會有,可是就是為了展現宮廟文化的熱鬧,但我覺得這些事它一定有解決方案。」意識到平衡的重要,廟會咖也成為其中一座橋樑,一件件恰到好處的宮廟設計在阿豪手中誕生,沿著這些商品與影像,看到了現代與傳統的交會。


    最難能可貴的東西

    「那種對神明的執著、虔誠不變的心,或廟會裡大家很多的人情溫暖。」說到最宮廟文化最讓人著迷的部分,阿豪毫不猶豫地說是信眾的人心。每年的北港媽祖繞境,許多遊子都會在媽祖生日當天返鄉,家家戶戶一起吃流水席、湊熱鬧,祈求平安之餘,這場盛事也成為了北港許多家庭團圓的機會。廟會不只寄託信仰,更連接起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今年阿豪再次登上了北港藝閣車,這是每年北港朝天宮迎媽祖最盛大的活動之一,電動花燈與傳統藝閣工法,結合民俗故事角色的真人扮演,從籌備結緣品到實際登上藝閣車,最後與大家一同完成這場盛事,他也再次從這場活動中帶回了滿滿的感動。


    一場場的廟會活動編織出阿豪的生活,從中他也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夥伴和熱情親切的長輩,所有人一同為了神明而努力,而不是完全為了商業利益上的交換去做事,「在這裡你能感受到那種很緊密的心跟心的連結,我覺得那是最幸福的時候。」要說有什麼收穫?對他來說,這股單純的力量和連結就是最大的收穫,「這在現在真的很難能可貴。」,阿豪眼中洋溢著滿滿的珍惜。


    有文化,也要有人。臺灣的宮廟文化看似小眾,其實有非常多人投入其中,才得以繼續運轉。「我覺得臺灣的宮廟文化值得更多人來參與,很多人會去國外旅遊欣賞別人的文化,那自己的文化呢?」阿豪分享道,雖然活動還是有區分參與的門檻高低,例如一些較為禁忌的祭儀,一般人較難接近,但仍有許多能夠輕鬆入門的活動,比如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或是他自己前陣子才剛參與過的北港藝閣車,都相當熱鬧有趣,也能很直接地感受到廟會裡的真誠與熱情。


    「大家可以先試試看參加這些盛事,感受熱鬧,然後再慢慢的去探討背後的故事,再去選擇參加有興趣的故事所延伸出來的廟會,一步一步去做就行了。」傳統不再只是老人家的事,一步一步,阿豪踩著年輕人的腳步,走出自己的路。「廟會咖」商品一字排開,吊飾、掛畫、T恤、出版品……未來也將會有更多的新計劃展開。推廣臺灣廟會文化成為使命,無論透過設計、攝影,還是社群,阿豪努力縫合現代與傳統文化間的每一個隙縫,「我覺得裡面真的有太多美好的事想讓大家知道了!」阿豪的眼神中透著光興奮地說。


    文章請見《貢丸湯》Vol.33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