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鎮瀾宮是台灣媽祖信仰的代表廟宇之一。每年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現為臺灣民間信仰中受矚目的宗教盛事之一,並被列為中華民國無形文化資產民俗類重要民俗之一。
相傳清雍正8年(西元1730年),自中國大陸福建省湄洲島人氏林永興全家移民來台,途經大安港至大甲堡定居謀生,並向湄洲媽祖祖廟恭請一尊天上聖母神像自家裡奉祀,當時移民篤信湄洲媽祖神像,紛紛前來膜拜。
清雍正10年(西元1732年),地方縉紳見香火鼎盛,事後經林永興先生本人同意後,興建小祠。
清乾隆35年(西元1770年),小祠改建,小廟曰「天后宮」。
清乾隆52年(西元1787年),載於台灣府淡水廳文獻中,眾人決定將天后宮擴建,改稱現今「鎮瀾宮」。
日昭和11年(西元1936年)10月16日,鎮瀾宮重修落成,並舉行「鎮瀾宮首次祈安清醮大典」。
今年鎮瀾宮辦理重修慶成祈安七朝清醮大典,依據傳統,廟方會舉行「放王船」儀式。
為此委託東港東隆宮協助籌建建醮王船,經過半年的建造,於去年底南下屏東迎回王船。現在展示於鎮瀾宮後方停車場。
之前一直有大甲鎮瀾宮的印象,在繞境期間也有許多新聞,這次終於來到鎮瀾宮,我的第一感覺是覺得它有點小,和我想像的不同。
但走進去細看,就能發現四處都是細節,華麗的裝飾、精細的雕刻,無不體現其地位。
晚上有幸參與一個拍攝的採排,對於整個陣杖也感到很震撼,特別是火舞老師的表演。
晚上的鎮瀾宮在打燈後也十分漂亮,期待整個鎮瀾宮修復完成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