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4|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關於模仿-刻板印象與圓形人物

蠟筆小新有一集,關於模仿的討論,簡直是一針見血。內容是小新等人在幼稚園玩起模仿遊戲,後來園長加入,所有人模仿園長都被拍手叫好,但園長本人的模仿卻被大家嘲笑不像。這簡直荒謬至極,本人居然可以不像本人嗎?

這個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刻板印象。

對一個人,或者一個族群有刻板印象後,就會不停地以那個刻板印象去衡量,誇張一點,荒謬一點,就會將刻板印象奉為圭臬,甚至認為他不對,以刻板印象去判斷的結果才是對的,這真的是很可笑。

就算不帶惡意,也會給人帶來困擾,帶著惡意的話,就好像有人憑自己的印象去揣度你的性格跟想法,當你解釋了,他還要說,你就是這樣。這簡直是天下最噁心的事情。

我想說的是,模仿本身就是放大被模仿者的某種特點,只要他這個特點很容易被觀察到,那大家就會說很像。這是一個長期形成的娛樂表現,可能會永久持續下去,在電視上,被模仿者與模仿者通常有一點共識,都是為了娛樂大眾,但私底下,如果去模仿一個身邊的人,認定他就是這樣,當對方不高興,就絕對不能繼續下去,沒有人比本人更有發言權。

沒有人不想被尊重。

刻板印象是非常糟糕的事,但有時候也許真的能幫上忙,也許他真的是歸納出來的那個樣子,最重要的,還是尊重跟不要歧視。

而創作上,刻板印象的塑造法,可以讓人快速地對人物加深印象,是簡單有效的操作方法。如果不知道怎麼運用這點,去歸納某一族群的特點,或去看模仿的人是怎麼做的。

但這是扁平的。

模仿這件事,就是在有限的時間去得到有效的呈現,所以一定要放大被模仿者的特點,所以操作下來,會使的角色看起來很鮮明,但仔細去想角色其他時候是什麼面貌,我們一概不知。

這也不是不行,畢竟鮮明這件事是角色最重要的,但長篇小說的角色要展現很多,時間一長,扁平感就嶄露無疑。

能夠給人足夠的感動,或撐起一本有深度的書,一定得是一個圓形人物。圓形人物必須要有完整的性格設定,不能只放大幾個特點而已。

關於圓形人物,也有簡單的操作手法,就是人物要有優點,也要有缺點,就可以立得起來。

比如說一個善良的人,但他有點優柔寡斷,優柔寡斷肯定讓人不喜歡,但只要描寫完優柔寡斷後,去描寫他的無奈,跟他的痛苦,就可以讓讀者共情,不會讓讀者討厭。

到成功的人物之後,也還有更困難的等級,我稱之為真實人物。

真實人物與圓形人物的差別是,圓型人物雖然不扁平了,但看久了就有點單調,很多戀愛劇男女主角就是這樣。

要寫出讓人喜愛的真實人物,非常困難,因為沒有訣竅。真實人物一定要有非常多特點,必須是一個真實的人的樣子。真實人物在面對陌生人、朋友、情人或親人的時候會不一樣;他還會有很多特點,不能只是足夠讓人有印象的特點,要有一個正常人會有的樣子;他會有猶豫的時候,他會有無措的時候,他會有他講話的習慣,他會有非常複雜的情感。描寫的過程要循序漸進,什麼時候該怎麼展現作者都要很清楚,讓讀者一點一點了解,卻不會覺得矛盾。

他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要寫好一個真實人物,必須要觀察,要有分析人性的能力,要知道怎樣的性格,會做出怎樣的行為,能夠處理人物在很多種性格疊加後,所呈現的應該是什麼模樣。

要寫好很多個真實人物,就要時時觀察,要理解什麼是人性,這絕對是永久的一個功課跟習慣,否則是不可能永久寫得好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