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9|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原本下跌的原因消失了嗎?

在技術分析角度,季均線是股市行情的重要參考指標,下跌時遇到季線可能是止跌反彈的位置,或即使續跌也會先在季線附近暫時震盪之後再跌,同樣的由下往上漲時遇到季均線也會是重要的壓力位置,可能是反彈的相對高點區,或是如果可以再續漲,也會先在季線附近短暫震盪再漲,這是目前指數所面臨的情境,不確定能否續漲,但在經過短線反彈之後可能進入季線附近的震盪期,或是部分個股的反彈會遭遇壓力,另一部分個股持續反彈,而有個股差異的風險。


為什麼技術分析裡的某些位置(例如季線、頸線)相對具有較關鍵的地位?原因之一是經驗法則,是市場大家所習慣的觀察資訊,而背後則是交易者的想法,例如季線是買方覺得當股價回跌時可以低接的位置,為什麼不等跌到更低的位置再買?因為可能等不到更低的價位,當市場維持熱絡時,賣方覺得季線之上是可以接受的賣出價,可以保有較好的獲利水準而賣掉股票,不願意犧牲獲利而低價賣出,季線是一段期間內市場交易的買賣雙方都能接受的價位。


當市場的波動出現異常,跌破或突破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市場交易者習慣與可以接受的價位,可能代表有某些影響市場的重要因素出現重大改變,例如七月中到八月初的修正,明顯的大幅跌破季線,過去跌至季線附近就能止跌,為什麼近期跌破季線不惜殺低也要出場?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