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4|閱讀時間 ‧ 約 21 分鐘

呢喃韓國電影《R-Point》(2004)

    「沒有陽光,潮濕、多霧。不適合做墓地。對死人活人都不好。」



      很喜歡似有若無的設定或伏筆。
      像是感染梅毒、隱藏的內疚、以及沒有真正經歷的體驗和輕易輕忽戰爭。

      越戰一直到現在依然是韓國難以面對的回憶。
      如同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想要避而不談的過往。
      現在的韓國電影很精緻,但比起過去二十年的批判力道,下降很快;甚至在形而上的表現也隨之消失。介於真實與幻覺,對現代和過去的界線也隨之抹去。
      現在的韓國,注重的是「現在」。其實有點可惜。
      這不只出現在影視上,文學上也是。

      恐怖的要素,並不止於鬼魂、現實,其實連幻想,都是可以很恐怖的。過於紮根在「現在」的恐怖,代表我們即被侷限在此。

      不確定未來韓國會往哪個方向,以及他們的文藝復興時期是否已經結束,但過去留下的經典作品,依然讓人可以再三回味。
      在《R-Point》第一位死者出現時,「多了一人」的恐怖,讓小隊進入恐慌,這在倪匡的小說《《多了一個》當中,也有類似的設定。
      但倪匡設定的恐怖,並不是旁人覺得怎麼多了一個,而是身為多出來的自己,要怎麼和周圍人解釋,我本來就在這裡。

      恐怖的呈現,並不只有單面向,而是可以多重面向。


    延伸研究:

    《The Bunker》(2001)


    《GP506》 (2008)


    《Ghosts of War》 (2020)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