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2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心理系畢業生怎麼看《腦筋急轉彎2》? | 情緒與自我認同的青春期心理探險

Dear All, 我是獵頭Leo H.

作為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po文,我想還是從我最近(也太久了吧)看過的一部電影開始吧!


《腦筋急轉彎2》讓我們再度走進情緒的世界,電影著重於青春期的複雜情緒,並從不同面向深入探討這些情緒對自我認同的影響。這篇文章將以心理學理論為基礎,剖析電影中各個情緒角色的象徵意義及其對青少年心理發展的影響。


青春期的情緒發展與自我認同

在青春期,個體的自我認同(self-identity)開始形成並逐漸穩定。自我認同是Erikson心理發展階段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特別是在青春期階段,個體會面臨「自我認同 vs. 角色混亂」的發展任務。這一階段的核心任務是尋找到屬於自己的身份,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穩定的自我概念。

《腦筋急轉彎2》中的新情緒角色,如阿焦(焦慮)阿羞(尷尬),正是這一階段常見的心理狀態的具象化。焦慮是一種典型的青春期情緒,這段時期的青少年會頻繁經歷對未來的擔憂、社交壓力、以及對自我價值的質疑。這些焦慮感在心理學上可以被理解為對環境適應和自我保護的本能反應。當焦慮過度時,則可能導致青少年陷入自我懷疑,甚至產生社交退縮行為。

尷尬也是青春期常見的情緒反應,這與青少年日益增強的自我意識(self-consciousness)密切相關。隨著青少年逐漸脫離兒童期的單純,他們開始意識到他人對自己的看法,這種自我意識的增強可能會導致尷尬感的增加。尷尬情緒的出現通常是因為個體在社會情境中感到自己違反了某些社會規範或標準,這種情緒反應在青少年時期尤為強烈。


情緒角色的心理學解讀

電影中的每個情緒角色不僅僅是簡單的卡通人物,它們代表了人類在面對不同生活情境時的基本情緒反應。這些情緒角色的互動,實際上反映了人類情緒的複雜性互補性

  • 阿焦(Anxiety):焦慮是青春期中一個主導情緒,心理學家認為,適度的焦慮有助於個體應對挑戰,提升個人的警覺性行動力。然而,過度焦慮可能導致心理壓力增加,進而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焦慮作為青春期的主要情緒之一,電影中呈現出它如何在青少年的大腦中佔據主導地位,這反映了現代社會中許多青少年面臨的高壓環境。
  • 阿羞(Embarrassment):尷尬反映了青少年在社會互動中的不安自我懷疑。根據心理學理論,這種情緒與個體的社交比較(social comparison)有關,青少年在與同伴的互動中常常會進行自我評價,並根據他人的反應來調整自己的行為和自我形象。尷尬是這種評價過程中的一種自然反應,尤其當青少年感到自己不符合他人期望時。
  • 阿廢(Ennui):廢感反映了青少年對現實生活的疏離感,這種情緒可能是因為無法滿足內心需求缺乏動力而產生的。心理學家指出,這種情緒狀態可能會導致個體採取逃避行為,甚至可能發展為更嚴重的心理問題,如憂鬱症。


情緒與行為的相互影響

《腦筋急轉彎2》不僅僅是對情緒的表現,更深入探討了情緒與行為之間的相互影響。這與認知行為療法(CBT)中的理論相呼應,該理論強調情緒認知行為三者之間的互動。例如,焦慮情緒可能會導致個體採取過度警戒迴避行為,而這些行為反過來又會強化焦慮感。同樣地,尷尬感可能會導致社交退縮,而這種退縮行為又可能進一步加深個體的孤立感


自我概念的重塑與成長

青春期是一個自我概念逐漸形成重塑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個體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外界對自我的評價,還會積極地內化這些評價,並在此基礎上構建自己的自我認同。《腦筋急轉彎2》通過對情緒角色的描繪,展示了這一過程的複雜性和動態性。情緒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調節作用,幫助個體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做出適應性的反應。

總體來說,《腦筋急轉彎2》用一種生動的方式,將青春期的情緒與心理學理論結合,深入探討了情緒在個體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電影提醒我們,情緒並非我們成長中的障礙,而是幫助我們理解自己、應對挑戰的關鍵。通過正確地理解和管理這些情緒,我們才能更好地適應人生的各種變遷,逐漸形成一個穩定且健康的自我認同。


心理學系畢業生看這類型的電影都會覺得特別有趣,儘管已經畢業多年了,但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還是會在腦內跟這些心理學知識連動。

就像我們以前的大學教授說的:

生活中處處有心理學,心理學源自生活每一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腦筋急轉彎2
5
/5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