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30|閱讀時間 ‧ 約 28 分鐘

上下杭•洱海•1806小鎮

    上下杭內的小運河與觀光船(攝影/筆者)

    上下杭內的小運河與觀光船(攝影/筆者)


    上下杭,這是一個在閩江旁過去南來北往船隻裝卸的據點,見證著福州過去作為五口通商口岸的歷史。現在的上下杭被改建為觀光步行街,除了仿建了清朝時期的商會建築與廟宇,也保留了共和國時期作為輕工業加工出口用的廠房,更在景區內佈置了小橋流水。雖明顯看出是刻意做舊,但也算是眾多中國景區中完成度頗高的一個。造訪當日,同行友人在景區內的漢服店裝扮,並在景區各處留下撮影。

    上下杭一隅(攝影/筆者)

    張真君祖殿,曾被用作商會據點(攝影/筆者)


    這兒的遊客並不多,過了主街,邊緣的鋪頭多尚未有商戶進駐,明顯有些冷清。就當我們在老街的巷弄內拍照時,一個身著白色吊嘎腳踏拖鞋的阿伯兀自走進這條無人的巷子與我們搭話,並希望我們幫他與身後並不怎麼起眼的建築合照。與其說是建築,那更像是一面高聳的、如城牆般的白牆。「我以前住在這裡,我想跟它拍一張照。」阿伯重複著這句話。

    上下杭內曾被用作加工廠房建築(攝影/筆者)


    在幫他拍完照後,我有些好奇的問了他有關這裡的過去。對於上下杭的歷史,阿伯似乎並不關心,反而見我好奇便說起了他之所以不再住在這裡的理由。原來約莫十幾年前,上下杭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政府終於整治了淹了幾十年的小河,也著手整理了周遭的社區。正當大家以為要慢慢變好時,政府一紙命令徵收了整個社區的房子,並將改建為觀光區使用。沒有補償金,只有一組在市郊的單位作為補償。「我們一間大房子,以前住了十幾家人餒!只給我們一間小房子還在鳥不生蛋的地方,我們要怎麼生活?」阿伯憤憤說道。人走了,留下的民房大多被拆了個精光,重新建了的皆是些木造的古風建築,有些開了同質性極高的網紅店或民宿,但更多的是積塵的落地窗與張貼的招租廣告。

    大理洱海一隅(攝影/筆者)


    今年一月,隨學校老師到訪雲南,其中一站是洱海。這是一個巨大的湖泊,過往大理的發展皆圍繞於此,形成了無數的聚落。1990年代始,隨著人口的劇增,洱海也面臨了污染,成為了一座優氧化嚴重的湖泊。一切的轉機在2015年,屆時剛上任的習近平到了雲南考察,在洱海邊上說了句:「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

    2015年,習近平到訪洱海,中國官媒下標「立此存照,以後再來」,開啟了洱海改造工程。(攝影/新華網)


    接下來的幾年雲南彷彿才終於發現了這頭房間裡的大象,接連出臺了多項保護洱海的規劃。而為了確保洱海水源不受污染,政府將洱海沿岸15米畫了圈紅線,強拆了其上的所有建築,共計達到1806戶。同樣的沒有補償,但政府興建了一個「1806小鎮」,讓被拆遷的居民們搬到邊陲蒼山腳下的集合社區居住。而這個1806小鎮的故事被作為中國治水有方的政績,寫進了洱海景區的講解牌上。現在的洱海也被整理成了觀光景區,「紅線」外多的是少數民族的服裝體驗店,熱絡的小食小販,但早已無人住在這裡。

    洱海一隅(攝影/筆者)


    今年8月,在百度上仍能搜到這樣一條帖子,是有關1806小鎮的業主向當地政府的陳情信:「對於大理市太和街道1806小鎮,道路被堵,電路被斷,業主們無法正常裝修,無法入住,還有1806二期什麼時候交付?」。很難想像那些在2018年就被拆了家的居民,直至2024年的今日仍沒有一個能夠安心生活的住所。這個被作為生態治理樣板工程的招牌項目,賣了的是政府的面子,賠了的卻是最基層人民的生活。


    在距離大理2400公里的福州,我遇到了那位阿伯,他讓我看到的不單只是文旅景點光線亮麗的一面,更看到了原居民辛酸的黑暗一面。而這短短的對話,也同時賦予半年前,在洱海邊上講解牌上不起眼的「1806小鎮」六個小字另一層意義。當「物」與「人」的鏈結被斷鏈,所謂歷史與文化是否仍有其價值?而對一個遊人而言,所期待的究竟是藉由(真實的)人文、古蹟去理解一座城市與其時空脈絡;抑或僅是追求一個時空片面、只求能拍張「出片」的打卡美照的「造景」?


    次次到訪中國各處的文旅景區,都彷彿到了略微粗糙但放大數倍的環球影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