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3|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投資理財序章

    錢這個工具,不是萬能,但沒有他是萬事不能。所以沒有錢,不用想其他,就是付出勞力及時間來獲取,支付生活所需。而錢自然是多多益善,但賺錢無限,生命有限,要賺到多少錢才夠呢?這個”夠”有意思,0到∞都有人選擇。我有自己的數字,也已達標,在首發篇已說明,不再贅述。


    首先說明,自認不算是理財高手,因為沒有賺到變有錢人。厲害的理財高手也不會公開自己的招式,有也是要收費的。這裡單純分享個人投資心得,和大家交流,但我想這些分享交流也是能有一些收穫。


    現有資產大都是工作所得累積,投資理財所得只佔部份。但投資理財過程中獲得的知識和經歷,讓我可以用現有的資產繼續來產生收益,而這收益可以提供生活支出所需,也是我思考後決定提早退休的主要因素之一環。


    基本上求學階段,當兵,都是靠父母時期,期間打工也只是賺個零用錢,沒有存1毛錢。初出社會時算是零資產人士,那時還做了一件理財大忌-剛工作半年多就買車,那台車是我當時的2年薪資。想當然爾,就是要用到車貸,那時車貸利率是嚇人的20%,等於之後好幾年的薪資都供車去了。還完車貸,之後幾年用定期定額買基金的方式存了一百萬。在結婚買房子付頭期款後歸零,之後就是不計自住屋,房貸餘額大於淨資產的負資產時期。那時薪資帳戶利率還有5%,和我的房貸優惠利率一樣。買了房子之後,沒有其他投資理財項目,就是薪水付了房貸、生活支出後存入銀行。


    直到96年開始自學投資理財,看過的相關書籍應該有數百本。初始是用基本面分析法買入股票,不久就遇到97年的金融風暴,帳面損失最高曾超過50%。雖然最後股價有回來還小賺,但期間的心路歷程讓我知道,股市漲跌會讓我心情會跟著起伏不定。這時發現我是風險趨避者,心理學研究發現一般人損失一萬塊的低落心情,要有獲利二萬塊的愉快心情才能打平。而我的平衡需求倍數更高,更不能忍受虧損。所以98年後我就只做套利交易和特別股、可轉債賣回之類的固定收益項目。


    可以套利的項目很多,執行難易、風險、資金需求不同。而我做過的套利項目有股票申購、IPO認購、可轉債轉換、可轉債賣回、公司收購、併購、下市、現股期貨價差、現增價差、加密貨幣、博弈。這些項目現在大部份都還是持續在做,已是日常生活一部分,之後陸續分享這些操作過程及心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