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7|閱讀時間 ‧ 約 30 分鐘

樂高(LEGO)品牌故事|走過高峰低谷,老牌積木如何成為玩具界的霸主?

樂高(LEGO)是一家來自丹麥,擁有90年以上歷史的玩具積木品牌。品牌創辦人奧爾·科克·克里斯提安森(Ole Kirk Christiansen)當年卸下木匠身分,轉行打造木製玩具,隨著時代演變而踏入了塑膠積木的領域。在歷經專利到期以及電玩時代的衝擊下,樂高曾一度瀕臨破產,所幸團隊回歸初心,在積木玩具上秉持著「只有最好,才是夠好」的經營理念,成功扭轉局勢,如今樂高成功收服世界各地的大人與小孩,企業的成長之路也還沒停下。

樂高早期以木製玩具起家?

位於北歐,全球競爭力名列前茅的丹麥,有一個家喻戶曉的玩具品牌-樂高,創辦人奧爾出生於務農家庭,在一次的農活中,發現自己對於木工的興趣,所幸父母將奧爾託付給了他那從事木匠的哥哥邦德,從學徒做起。

 

成年後的奧爾成為了一位木匠,並開始了自己的木工生意,替客戶設計木製家具、木屋等產品。在事業逐漸起色之時,1924年,奧爾的兩位兒子卻在把玩熱熔膠的時候,不小心點燃旁邊的木屑,一瞬間火舌竄進老爸的工作室,裡面的心血付之一炬,盡管木工生意東山再起,但幾年後的經濟大恐慌,再次使得奧爾的生意一落千丈。


大環境改變,奧爾開始重新思考,自己木工的技術能否運用於其他面向,去扭轉沒有訂單的窘境。奧爾觀察到,既然高單價的木工產品乏人問津,那不然我來打造一些銷售頻率高,但本身利潤沒那麼好的商品,隨著奧爾承接了木造玩具的訂單後,開啟了自己與玩具的連結。

 

1932年,這年在遭逢產業衰退,妻子去世等多種打擊下,奧爾毅然決然將過往的木工技術,投入到生產木製玩具上,這段過程也成為了樂高品牌的起點。



 

「只有最好,才是夠好」樂高的名稱由來與彩蛋

樂高的英文名字LEGO是由兩個丹麥語的單字所組成,分別是LEG(玩樂)以及GODT(出色地、享受地),合在一起LEGGODT,就是好好地玩,後來有人發現LEGO在拉丁文,還有組裝的意思,這也讓樂高的名字多了新彩蛋。

 

轉型做玩具事實上真的充滿挑戰,加上玩具並非剛需,基本上只有有錢人才會買的時代,花費大量時間製作出來的產品,最後也許只能跟農夫換到一些食材,然而奧爾在品質上依舊十分講究,秉持著「只有最好,才是夠好」的品牌理念,樂高在1935年推出經典玩具-木鴨,成為了當時的熱門款。木鴨連續生產了25年,直到1960年才停產,但後來,樂高又透過他們的積木,復刻了這款經典玩具。




因應時代變化,樂高轉型打造塑膠玩具

二戰後,塑膠材料供給大爆發導致需求過剩,人們也開始思考一下生活中的應用, 40年代後期,舉凡想是家具、玩具到日用品都開始結合塑膠材料。1947年,奧爾帶著自己的兒子戈德弗雷德(Godtfred Khristiansen)在一次參觀工具展的過程中,看上一台塑膠射出設備,有鑑於木製玩具的衰退,加上塑膠玩具的崛起,盡管機台的價格超過當年樂高一整年的營業額,兩人還是決定買下。後續奧爾的兒子戈德弗雷德接手樂高,擔任塑膠玩具產品線的總經理,樂高進入塑膠玩具的時代。

 

起初樂高在開發塑膠玩具的時候,他們觀察到,雖然他既耐用,又有組合的功能,但基本上組合好之後,不小心碰撞到可能就散了,又或者小朋友知道怎麼組合之後,趣味性也沒了,於是戈德弗雷德率領團隊思考如何改善這問題,終於在1958年樂高申請了專利,也就是能夠讓積木彼此之間完美合併的特性,在商品上,他們也把自由度拉滿,只要是樂高積木就可以互相組合,這樣的「樂高玩樂系統」成為了後來品牌站上世界玩具霸主的關鍵原因之一。


樂高積木


數位時代來臨,玩具市場受電玩衝擊

一路成長的樂高,在90年代開始遇到經營瓶頸,主要來自兩個原因,第一是品牌當年所申請的專利權,在80年代後陸續到期,再加上樂高當年過分自信,選擇忽略由任天堂帶起來的電玩時代,兩大衝擊之下,樂高在1998年,迎來了財報的首次虧損。

 

當時的負責人克伊爾德,是戈德弗雷德的兒子,據說在遇見虧損的那年,克伊爾德才終於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發現自己深陷在樂高仍是玩具霸主的框架中,不巧老爸又在幾年前離開人世,樂高此時彷彿成了無頭馬車,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


樂高於90年代遭逢經營危機


為避免家族事業葬送在自己手上,克伊爾德退出第一線,並且找來專業經理人協助調整樂高的體質與經營方向,當時主導財務與改革的人名叫波爾普勞曼(Poul Plougmann)的人,即使波爾有過成功救起一家企業的經驗,但在樂高的改革之路上,他卻是失敗的。


波爾深知樂高的品牌力在當時很強大,因此他靠著品牌知名度,不斷開發新事業體,包含去跟電影聯名,開設遊樂園,製造複雜度更高的積木,確實這些做法讓樂高在短期內死而復生,但隨著時間過去,消費者冷靜下來才發現,樂高已經不是樂高了,認為他們有種不務正業的感覺,甚至當熱潮消退之後,當年付出的心血轉換成巨大成本,反倒讓樂高承受更大的虧損,2004年波爾的改革宣告失敗,他黯然離開了樂高,而樂高也在此時,傳出想要賣掉公司的打算。


讓樂高起死回生!納斯托普的回歸初心哲學

眼看波爾失敗,改革的棒子交到了一位年輕人納斯托普(Jørgen Vig Knudstorp)身上。甫上任的納斯托普先是大刀闊斧的裁員,把那些年波爾開發出來,不賺錢的事業體一個個處理掉,據說就連克伊爾德很喜歡的樂園事業,也在當時被納斯托普給停了。再來重新審視樂高的品牌本質,樂高的價值在於發揮創意,同時又能夠是富有教育意義的玩具,教導小孩如何組裝,培養空間概念,納斯托普曾經形容樂高就是樂譜,初學者學音樂需要跟著樂譜演奏,但大師級的卻能夠從樂譜的音符裡面看見更多可能,樂高也是如此,因此他將波爾的失敗銘記在心,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莫忘初衷,不能走歪,要守護樂高的品牌價值。



朝著這樣的目標努力,2006年,樂高走出了虧損,轉虧為盈,納斯托普更廣招世界各國的樂高玩家,一同體驗他們新設計出來的產品,創造了一個品牌與粉絲最直接的互動方式。

 

2016年納斯托普退位,攤開樂高的年報,公司在2023年的營收突破了650億丹麥克朗,換算成台幣大約是3100億元,創下史上新高,即使在疫情期間,樂高也不受影響,營收保持連年走升,這間玩具積木品牌,走過高峰低谷,戰勝數位下的電玩時代,至今仍然屹立不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週報時光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