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起,台灣知名連鎖餐飲品牌拿坡里炸雞正式更名為三商炸雞。這項決定引起熱議,回顧三商集團與三商餐飲的發展歷程,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子品牌改名「三商」的案例了。本文將從三商集團的創始背景開始,介紹其在多元領域中的成就,並聚焦於旗下的三商餐飲發展歷程。
三商集團的前身三商行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三位來自台大商學院的學長學弟──陳河東、翁肇喜和郭仲熙於1964年共同創辦。當年他們集資五十萬元,在台北南京西路成立商行。
成立初期,三商行主要經營台灣手工藝品的外銷業務。1970年代後,公司多角化經營,拓展郵購與百貨事業,逐漸在台灣各地建立起知名度。然而,第一次石油危機對三商行的外銷業務帶來挑戰,郭仲熙更選擇退出,即便如此,三商百貨仍持續成長,全盛時期全台擁有超過八十間分店。
1982年,三商行成立外食事業部,正式進入餐飲產業。創辦人翁肇喜本身對於飲食文化有濃厚興趣,此外,他也相當重視食安問題。1979年台灣爆發米糠油中毒事件,受害者們因為負責人過世與製油公司轉讓等緣故,賠償求助無門,為推動食安與消費者權益保護,翁肇喜集結業界人士,於1980年成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消基會)。幾年後,翁肇喜更在三商集團的辦公大樓,創辦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以推廣中華飲食文化。
三商外食事業部的成立後,集團於1983年開始經營「三商速簡餐廳」以服務上班族和外食族為主要目標。餐廳強調快速簡便的用餐體驗,然而由於品項眾多,內外場手忙腳亂,隔年集團針對品項作出調整,轉型為主打49元起的牛肉麵餐廳,並更名為「七七巧福」1986年,品牌再次改名為「三商巧福」走過40年歷史,三商巧福不僅是一家老字號餐飲,更是台灣第一間以牛肉麵為主打的中式連鎖速食店。
1988年,三商掛牌上市,資本額從當年的五十萬成長至八億元。1996年,三商接手了已經退出台灣的美式連鎖披薩「比大營披薩」的據點,並將旗下的外食事業部獨立成為新公司「拿帕里股份有限公司」正是如今三商餐飲的前身。
隔年拿坡里披薩登場,品牌以價格優勢快速進入市場,成為台灣披薩連鎖店的三大品牌之一,隨著義式炸雞的出現,拿坡里披薩又於1999年改名為拿坡里披薩炸雞。
2018年,台灣掀起一波炸雞熱潮,許多炸雞品牌備受討論,許多消費者更是對於拿坡里披薩炸雞的炸雞讚譽有加。同年,集團在熱潮下推出專門販售炸雞的通路「拿坡里炸雞專賣店」由於名字和品牌識別與拿坡里披薩炸雞如出一轍,許多人以為兩者毫無分別,為區別兩者差異,2024年三商餐飲決定將拿坡里炸雞專賣店,改名成為三商炸雞。
攤開三商餐飲的財報,會發現公司發展至今,早就在不少子品牌上添加「三商」兩個字了,從最一開始七七巧福改名三商巧福,再到2019年拿帕里股份有限公司改成三商餐飲,2020年鮮五丼改名三商鮮五丼,這次拿坡里炸雞專賣店的改名,似乎也就沒那麼奇怪了。
三商的業務不僅限於餐飲,集團更跨足零售通路、金融、製藥、科技等領域,如今三商餐飲旗下坐擁11個品牌,門市數量突破400家,品牌的多樣化擴展,使三商餐飲在不同餐飲市場中佔據一定份額,成為台灣知名的連鎖餐飲品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