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境日記】保釋基金

【夢境日記】保釋基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夢見我要去南京東路口辦事情。下車後,我看到有個銀行門口很多人在排隊。我心想:「喔~ 5 點多還有營業,蠻難得的。」

我到銀行樓上,看到大排長龍。我問人這是排什麼,他說這是存「保釋基金」,就是可以去捐錢,幫助一些輕罪犯能夠保釋回家,就不會影響他們的生活。

我看到朋友 Kenny 要申請信用卡,正好聽到他跟櫃員說名字打錯了,需要更正。

後來我跟師兄師姐們聚會,提起「保釋基金」這件事。有位師兄說他記得這事,還提到台灣有位郭姓企業家也贊助這基金。就是當判斷如果不是重刑犯,可以用這筆基金,協助這些犯案者回家,有個重新開始的機會。

我們繼續聊,提到一般人都偏保守,不願意變動。如果政府有好的政策,需要人民支持的時候,我們應該要去支持它。

師兄覺得我跟另外一位師兄都是那種願意接受創新的人。他提到當政府有一些新的措施或系統需要測試時,我跟這師兄可以去響應參與,協助政府在新政策全面正式推動之前,可以先測試來找出問題。主要就是藉由我們的一點力量,幫助政府擴大推動政策。經由我們提前測試,把問題找出來並修正。

至於「保釋基金」,我們都認為如果是輕罪犯,若能給他們一個機會,能夠反悔自省,也是一個可支持的政策。

剛剛夢裡其實還討論很多,但現在就只記得這些了。


夢境解析Cyan Castle 藍色城堡
avatar-img
藍色城堡 夢的狂想
18會員
747內容數
夢很真實,像是多重人生在平行宇宙進行。有天突發奇想:與其等待解答,何不一起來創造結局?或許有天,我們都能在這裡找到想要的答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夢中,我獨自在潮濕的小套房中整理、洗衣,並走入一條因雨而沉寂的傳統市場。日常瑣事中,過去工作的記憶悄然浮現。 這不是一個關於外在事件的夢,而是一場關於「內在調節與轉化」的旅程。夢中的行動、選擇與猶豫,都代表著我正
最近在追 Netflix 《Younger (年輕一代)》影集,連夢境都和劇中人物有關。 在這個夢境,我像是旁觀者。我看見男女主角 Charles 和 Liza 像是來到一個滑雪山莊。他們在雪地上走著聊天,突然 Liza 叫了一聲,跌倒在雪地上。 原來是 Liza 之前住院時,好像被人家在她的關
夢見我是大學生,跟著同學們到山裡露營。那裡有一片草地,夜晚我們升起了營火。 感覺我在那裡編輯修改我的文章,同時我聽到其他人喊著說要把老鼠抓出來。 此時,我突然覺得好多白色老鼠的大臉出現在我眼前,牠們不停地跑啊跑,好像一直在找東西。然後我看到我的文章也跑出好多老鼠,讓我覺得很煩。 接著,不知為何
夢中,我獨自在潮濕的小套房中整理、洗衣,並走入一條因雨而沉寂的傳統市場。日常瑣事中,過去工作的記憶悄然浮現。 這不是一個關於外在事件的夢,而是一場關於「內在調節與轉化」的旅程。夢中的行動、選擇與猶豫,都代表著我正
最近在追 Netflix 《Younger (年輕一代)》影集,連夢境都和劇中人物有關。 在這個夢境,我像是旁觀者。我看見男女主角 Charles 和 Liza 像是來到一個滑雪山莊。他們在雪地上走著聊天,突然 Liza 叫了一聲,跌倒在雪地上。 原來是 Liza 之前住院時,好像被人家在她的關
夢見我是大學生,跟著同學們到山裡露營。那裡有一片草地,夜晚我們升起了營火。 感覺我在那裡編輯修改我的文章,同時我聽到其他人喊著說要把老鼠抓出來。 此時,我突然覺得好多白色老鼠的大臉出現在我眼前,牠們不停地跑啊跑,好像一直在找東西。然後我看到我的文章也跑出好多老鼠,讓我覺得很煩。 接著,不知為何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在捷運上看到男生書包插著康乃馨,讓我想起母親節的往事。從撿拾被丟棄的康乃馨,到父親過世前莫名其妙收到孫子獻上的母親節祝福!這些回憶溫馨動人。母親節不只是母親的節日,更是表達愛與感謝的日子。
如果沒有我母親,我今天便不會站在這裡。 如果大家有在網路追蹤一些作家,都可以觀察到一個現象,那便是:創作者來來去去,隨時都有人放下筆,永遠離開文壇。 而真的有在創作的小說家,感受就更是深刻了。寫一年,會發現身邊少了一兩個身影;寫十年,會發現身邊大半的人都不在了,就連我自己都換了一個筆名重新開始。
我從這次的創作反思中,再次解構了個人的寫作模式,並重新定義自己的內在運作。趁機將卡關與破解方法記錄下來,提醒自己即便寫作可以有技巧、有心法,還可以透過外在導師(寫作班、寫作書)提供的方法練習輸出內容,但是,也能夠透過自我覺察提煉出屬於自己的內在模式,再以具體的表達架構回應「我是誰」。
在捷運上看到男生書包插著康乃馨,讓我想起母親節的往事。從撿拾被丟棄的康乃馨,到父親過世前莫名其妙收到孫子獻上的母親節祝福!這些回憶溫馨動人。母親節不只是母親的節日,更是表達愛與感謝的日子。
如果沒有我母親,我今天便不會站在這裡。 如果大家有在網路追蹤一些作家,都可以觀察到一個現象,那便是:創作者來來去去,隨時都有人放下筆,永遠離開文壇。 而真的有在創作的小說家,感受就更是深刻了。寫一年,會發現身邊少了一兩個身影;寫十年,會發現身邊大半的人都不在了,就連我自己都換了一個筆名重新開始。
我從這次的創作反思中,再次解構了個人的寫作模式,並重新定義自己的內在運作。趁機將卡關與破解方法記錄下來,提醒自己即便寫作可以有技巧、有心法,還可以透過外在導師(寫作班、寫作書)提供的方法練習輸出內容,但是,也能夠透過自我覺察提煉出屬於自己的內在模式,再以具體的表達架構回應「我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