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照護問題

高齡照護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言

前幾篇文章提到的是高齡社會的狀況及即將面臨的超高齡所可能帶來的問題,想想看2045年的台灣。每三個人就有一個是老人—沒有勞動力,甚至生活都無法自理,需人照護的長者—,不管長照措施再齊全,照護工作再完善,都無法因應這樣的狀況,事實上,在台灣也已出現照護者與被照護者同歸於盡,其餘媒體沒報導的照護慘況—兒女都需上班,只能將長者放在家中任其自生自滅;將不願離家的長者送進照護中心,長者怨,送者痛;為照顧長者,經濟已不勝負荷,負債累累;健保因照護而瀕危;除呼吸外,已經不能算是活著……;出外或許會迷路,兒女疲於奔命;思覺統合……,《楢山節考》中的棄老傳統,將資源用在延續族群最有力的地方,是否值得我們參考。


死亡護理師

日本因為超高齡的關係,長者的護理困境也早已出現,有部電影叫做《死亡護理師》,描述的是一位盡責又有愛心的名叫斯波的上門護理師,被他照護的老人和家屬都對他滿意有加。直到一次意外的發生,引起檢察官的注意而展開調查。他服務的護理中心,每年被護理的長者死亡的人數遠高於其他護理中心,其中最可疑的就是斯波


是救贖還是害命?

斯波很爽快地承認了他殺人的事實。但他認為自己是在“救贖”,而非害命。在他手中死去的老人總共有42名,其中包括他的父親。他才三十歲,全職照護父親三年,沒法工作,家中一貧如洗,連三餐都是有一頓沒一頓的,整個人看起來面貌憔悴,精神萎靡,看上去像六十歲的老人(你知道嗎,直接想起曾經擔任過接體員寫了幾本相關書籍的大師兄)。他已經再也熬不下去了,只想著要和父親同歸於盡,一起歸西。掙扎了許久,他想到了那些與他情況類似的家庭:無法自理的老人,給家人帶來了無盡的折磨,親人都幾近崩潰。 請護理移工或送長照中心,每月都需四萬元以上,貧窮家庭,加上子女不多,填上所有薪資可能都無法支應,甚至還得賠上子孫的將來。不處理嗎?道德上,良心上,情感上又實在過不去;所有相關的決定到頭來都是折磨和痛楚。

斯波説:他用最沒痛苦的方法送走這些無法自理的老人,解救了他們的家人。所以他稱自己的做法是「救贖」,而不是在害命。


獨居戶中的老人是如何度日的?

依據內政部統計處於113-06-14發布的《113年第24週內政統計通報》:112年6月底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計418萬8,314人,其中獨居計97萬6,925人(占23.3%)、老老照顧計51萬7,770人(占12.4%)。把獨居戶和老老照顧戶兩者相加,比例占戶籍數的35.7%。每三戶就有一戶是獨居戶和老老照顧戶,它沒有告訴我們的是這些獨居戶和老老照顧戶中,有多少老人是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他們的日子是如何過的?(我們不敢去瞭解,怕自己無法面對和承受。)


斷食送終

台灣有個畢柳鶯醫生,用斷食的方式讓母親得到善終,在《下班經濟學》的訪問視頻播出十一個月後,點播數高達106萬次(是不是因為他們也有類似的照護難題,或者想著要未雨綢繆?)看看吧(除了訪問內容外,底下留言也值得關注)。




小結

我們對安樂死有許多的忌諱,但,對那些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的長者來說,他們的死亡都是自然死亡的嗎?其中會不會有許多我們不敢聞問,實際經過卻駭人聽聞,聽了會讓人不寒而慄的情節出現呢?你認為呢?

avatar-img
退休教授:慕鐸的沙龍
69會員
924內容數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前言 「美國之行有何感觸?」是回國後數度被問起的問題,我稍稍整理了一下印象較深的幾個節點—但必須說明的是那僅僅是個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其他人,因為,因為同件事(或人,或物,或景),不同人看法多少不同,甚至大相逕庭—。 觀感 房價便宜,利息很高:我,內人,同行的親家母,大女兒,二女兒,二女婿等所
出外越遠,離己越近 為何旅遊 旅遊其實是透過不熟悉的環境來跟自己對話,透過自問自答的流程,來了解、認識真正的自己。熟悉的環境,固定的生活,你已經習以為常,你已經可以不加思索的應付了,沒有朋友有什麼關係?沒有結婚有什麼關係?我是獨立自主的,不必依靠別人……你嫌棄這個,你批評那個…沒有一樣東西在你看
前言 天還濛濛亮就已經盥洗好,收拾最後的行李,準備出發了。八點多的飛機,因此六點多就要到。旅館的早餐七點才開始,小兒準備載我們去之後,再回來吃個早餐並再睡一會,中午去吃台灣菜,再回朱比特的家。 黯然銷魂 有點涼,有點雨,車子的窗戶濕濕的,小兒要我把後照鏡和後窗擦拭一下,並提到在明尼蘇達時有時零
前言 「美國之行有何感觸?」是回國後數度被問起的問題,我稍稍整理了一下印象較深的幾個節點—但必須說明的是那僅僅是個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其他人,因為,因為同件事(或人,或物,或景),不同人看法多少不同,甚至大相逕庭—。 觀感 房價便宜,利息很高:我,內人,同行的親家母,大女兒,二女兒,二女婿等所
出外越遠,離己越近 為何旅遊 旅遊其實是透過不熟悉的環境來跟自己對話,透過自問自答的流程,來了解、認識真正的自己。熟悉的環境,固定的生活,你已經習以為常,你已經可以不加思索的應付了,沒有朋友有什麼關係?沒有結婚有什麼關係?我是獨立自主的,不必依靠別人……你嫌棄這個,你批評那個…沒有一樣東西在你看
前言 天還濛濛亮就已經盥洗好,收拾最後的行李,準備出發了。八點多的飛機,因此六點多就要到。旅館的早餐七點才開始,小兒準備載我們去之後,再回來吃個早餐並再睡一會,中午去吃台灣菜,再回朱比特的家。 黯然銷魂 有點涼,有點雨,車子的窗戶濕濕的,小兒要我把後照鏡和後窗擦拭一下,並提到在明尼蘇達時有時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