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3|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20241003

    【沒有絕對的是與紛非】—取自絕對讓你感悟的小故事

    善於思考成就了智者。

    智者有兩個徒弟。一次,他們看到屋裏飛進一隻蜜蜂,蜜蜂努力地朝窗外飛,卻被窗上厚厚的玻璃擋住了,一次次徒勞地摔下來。

    徒弟甲說:「這隻蜜蜂真是愚蠢呀,既然知道這個方法行不通,為什麼還要做努力呢?它這樣做即使飛一輩子也不可能成功。」

    他從中得到領悟:世上有些事,不能強求,該放手就放手。

    徒弟乙說:「這隻蜜蜂真頑強,它那麼勇敢,失敗了也不屈服。」

    他從中得到啟示:做人就應該像蜜蜂那樣,契而不捨,敗而不餒,百折不撓。

    於是,兩人爭執起來,誰也說服不了誰。

    最後,他們只好去找智者來評理:「我們的觀點,究竟誰的才是正確的呢?」

    智者說:「你們誰都沒錯。」

    兩個徒弟不解,心想,怎麼可能兩種觀點都對呢?難道師父是故意做好人,不讓我們再爭執了?智者早就看出了他們的心思,他微笑著,拿出一塊大餅,吩咐他們把大餅居中切開。徒弟二人照做了。

    智者問:「兩個半塊餅,你說哪辦快好,哪半塊不好?」

    他們回答不出。

    智者說:「你們總是看到相異的地方,而沒有看到相同的地方,形式上的差異,掩蓋了質的相同。」

    【作者感悟】

    世上萬事萬物也是如此,許多表面看似相同的,可能是相殊甚遠;而表面相殊的,倒可能有質的相同。生活中的不少錯誤,有時就是因為看不到這一點而產生的。

    【思考】

    第一句開宗明義的說,要成為智者必須會善於思考。於是我的問題就來了:

    1.那誰是智者呢?

    2.要如何尋找智者?

    3.智者除了具備會思考,還需要有什麼能力?

    4.一般人跟智者有什麼差別?

    5.不是智者是否就不會思考?

    6.我算智者嗎?

    7.智者是不是真理的持有者?

    8.智者是不是真理的受用者?

    9.智者是不是真理的分享者?

    10.如果以上三個都不一定是智者,那是什麼?

    11.古人說「大智若愚」,厲害的智者是不是看起來都笨笨的?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第二中提到:「云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舍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諸佛世尊出現於世只因為一個大事因緣,那就是幫助眾生「開、示、悟、入」佛知見,可見諸佛世尊不只是智者,他們的生命狀態已經是極善境界了,而他們自己成了也不做自了漢,他們的使命變是讓眾生也能跟他們一樣。

    所謂「眾生不住顛倒見即是佛也」,其實「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不過眾生只是因為無明覆蔽,因為妄想執著,而導致「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所以佛陀才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

    智者最後說的也是這個意思,他提到大家總是看到相異的地方,而沒有看到相同的地方。因為形式上的差異,而掩蓋了本質的相同。佛經上說「凡夫心中元有佛心」,可以得知每個人的心中都本來具足佛心,「真知義者,知諸眾生,悉有佛性」則是說大家都有佛性。

    宗鏡錄卷第三十三裡說:「是以十方諸佛起教之由,唯說一切衆生佛性,大般涅槃,一心祕密之藏。若凡若聖,悉入其中。」可見無論凡夫或聖人,佛性也都是一樣的,世尊也說,此大般涅槃,是十方諸佛放捨身命之處,安置諸子悉入其中,我亦自住其中。何者?以覺自心性故名為佛性。

    所以自心即是佛法根本。「若不了自心,云何知正道?彼由顛倒慧,增長一切惡。」要認識佛陀,必須認識自己,以上是今天聽完興佛乘救世大阿闍梨妙湛的慈悲開示後,對應到今天的小故事,所做出來的簡單整理。

    妙湛阿闍梨非常慈悲,筆者只是轉交東西給他,他變不厭其煩的講述了非常多的佛知見,總共花了四個多小時耐心的教導於我,甚至還熱情的請我吃火鍋,我十分感動。他非常的親切,可以說是有問必答,不管是佛法上的問題,還是生活上有遇到什麼困難,他都願意幫忙解決。

    他背經文的能力也是真的非常強,開示的過程中引經據典,談吐生動活潑,相貌莊嚴慈悲,能夠聽到開示是非常舒服的一件事。非常建議各位想學佛法的人,可以向他請益,能聽到正知見,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妙湛阿闍梨佛學基礎深厚,還能夠在對談中因材施教,可以聽他說法一次,勝過於自己盲從的在龐大的經典中摸索。

    他就像一盞明燈,指引徬徨的人走上正確的道路,可以發現他的言談中不為名利,而是要還你公道而已。他是拯救無數迷途羔羊的大善知識,是佛法要在人間興旺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這其實不是離題,是因為妙湛大阿闍梨值得這樣大篇幅被讚歎,對我自己而言,以這樣的內容還不足以完全的描述他長期以來對佛法的貢獻。接著內容急轉直下,還是得回歸到今天智者的故事裡。

    故事的最後智者拿出一塊大餅,膚淺的我開始思考那究竟是一塊什麼餅呢,不知道好不好吃?以下提幾種我想到的餅:

    1.山東大餅

    2.太陽餅

    3.蔥油餅

    4.印度坦都爐烤餅

    5.抓餅

    6.月餅

    不知道大家喜歡什麼餅呢,有些餅吃起來會很乾,需要配東西喝,有些熱量又很高,不適合吃太多。我最喜歡吃印度烤餅,用手沾咖哩來吃那種,而且我能夠只靠右手,就可以把餅撕下來配咖哩吃。

    不過這種餅因為沒有過多的添加物,所以涼掉就會變硬,吃起來口感就會不好,而且印度料理的餐廳在台灣都不算太便宜,要找到跟我一樣喜歡吃的人也不容易,只能偶爾吃個幾次。

    餅的部分先講到這裡,接著故事往回推,推到前面屋裏飛進的那一隻蜜蜂,他努力地朝窗外飛,卻被窗上厚厚的玻璃擋住了。其實也不需要多厚的玻璃,正常的玻璃就能擋住了,作者有點太誇大了。

    另外作者提到蜜蜂「一次次徒勞地摔下來」可見他的立場跟徒弟甲一樣,作者認為是徒勞,而徒弟甲是說蜜蜂愚蠢,其實都是一樣意思,最後還在那邊假裝客觀的說什麼作者感悟,看起來完全是違心的言論。

    有自己的見解其實並沒什麼,何必要在那邊裝做自己一副很理性的樣子在那邊說什麼大道理呢?這位作者不知道是誰,真想認識一下,也許他只是筆誤嘛,人家可能也是智者啊,說不定還是個開悟聖者呢,希望他能夠賞個臉,跟我吃個飯,看要是吃個大餅,還是簡單喝個蜂蜜水就好,我都沒關係。

    啊如果他已經不在人世間就算了,不用半夜來找我,我想好好睡覺,只能夠誠信的祝福他往生淨土,後代子孫幸福美滿,都沒有憂愁,可以成為智者!阿彌陀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