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5|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如何撰寫行銷文案?掌握3大步驟與受眾精準對話

這篇要分享的行銷必上文案課:受眾溝通與表達的課程重點摘要:

  • 從「對誰說」開始,了解如何利用 4 步驟更精準設定受眾。
  • 根據對象、目的和情境等來瞭解要「說什麼」。
  • 最後,談「怎麼說」比較能打動人心,讓受眾做出我們設定的行動。
《學一點》獨家折扣!最新 Hahow 8 折優惠券,點此領取(可儲存重複使用)

第一步:你想對誰說?

若你是一位從事行銷相關行業的人或自媒體經營者,常會聽到「受眾」這兩個字,更精準一點說,是「目標受眾」,也就是 Target Audience,在行銷上簡稱「TA」。

一般最常見的受眾定位,會是以年齡、性別、職業等條件為主,可這種設定方式太過模糊,很容易被刻板印象帶跑。再加上,受眾不會是我們冥思苦想後的結果,而是經過大量觀察、資料蒐集和市場調查統整出來的,一切會是有相關的數據可參照。

品牌如果沒有設定受眾,很難寫出精準的文案,畢竟不可能世上的所有人都是你的顧客,那樣耗費太多精力,也浪費資源,就以上班族來說,難道內勤和外勤會有完全一樣的需求嗎?

因此,設定好受眾,清楚自己寫給誰看,是寫文案的第一步。

什麼是「受眾」?

首先一個重要觀念:受眾是一個群體,但不是一個族群

「上班族」是一個族群,但不代表上班族全都是你的受眾,最起碼年資就有差異,剛進社會、工作一段時間、資深工作者都會不同;還能夠再以工作性質來做細分,增加許多不同的排列組合。

但也不需要想得太複雜,從產品能解決的問題作為出發點,會是最直觀的。只要知道能解決什麼問題,就能延伸出解決問題的情境與人物,再從人物去推估對方的生活型態及使用的情感場景。

在這方面,林育聖特別打破一個迷思:「先找受眾來說服,還是為產品找適合受眾」?

其實兩者皆可,只是前者的困難度較大,不過競爭小;後者的困難度較小,但競爭大。

若以母嬰產品為例:

  • 以媽媽作為受眾的難度較小,可競爭大。
  • 以長者作為受眾的難度較大,可競爭小。(需要花許多時間去跟長者們說你們會需要母嬰產品)

從這個例子可以清楚了解,文案沒有好壞,只有適不適合而已。

4個步驟提升受眾思維

綜上所述,「受眾」是行銷文案的關鍵,永遠要把「受眾」放在第一位,但如何更了解自己的「受眾」,就要花費時間與精力來一步步聚焦。

課程中提出 4 個步驟,幫助我們抽絲剝繭,更精準地找到受眾:

  • 分類受眾:以價格、品質和專業知識等區分。
  • 描繪受眾:用年齡、職業、興趣和嗜好、追求的價值觀來篩選。
  • 找出受眾的利益:從社交、認同、阻礙和意外等因素做為切入點。
  • 優化受眾:找出相似、關聯和無關受眾,持續優化和聚焦。

以下我將根據這四個步驟拆分來說明:

1. 分類受眾

首先,【分類受眾】不是從受眾的「外在條件」區分,而是從「需求」作為切入點。這是因為每個人在意的點都不一樣,有的人在意價格,有的人在乎品質,但能否分辨品質好壞,又有賴受眾本身的專業知識程度,在分類時需要盡可能精細 (建議製作成人物誌)。

2. 描繪受眾

【描繪受眾】是找出受眾的生活情境、使用的情感為何,其中「受眾到底追求什麼價值觀?」是裡面最廣、最難也最抽象的部分,可能連他自己都不瞭解自己追求的是什麼,我們只能從外在表現去推敲,比如追求環保主義,通常會自備環保杯、餐具等等。

3. 找出受眾的利益

再來,【找出受眾的利益】不是從金錢出發,而是看「產品或服務能帶給他什麼好處?」讓他可以炫耀、有榮譽感,或是能獲得別人的認可。

利益的成因很複雜,以下簡單分享四種:

  • 社交:如使用 iPhone、拿著名牌紙袋,給人高人一等的感覺。
  • 認同:分為「自我認同」與「群體認同」,前者是個人的喜好和選擇,後者是因認同而加入有著一樣價值觀的群體。如果對某件事沒有特別的自我認同,就會依附在群體認同上,也就是上述的社交因素。
  • 阻礙:價格過高、地點太遠、同儕壓力等,都是一種負面的因素。
  • 意外:就是為文案加上創意,但不是每個品牌都適合讓人感覺意外的創意,要考量受眾的接受程度,謹慎運用。

能提升社交地位和被他人認同的感覺,是增加受眾的利益,而價格高、地點遠等阻礙則是減少利益。文案要做的工作就是增加利益,並排除減少利益的問題。

4. 優化受眾

最後,即便按照前 3 個步驟定好受眾,還是要時時【優化受眾】,具體作法是:利用社群廣告或關鍵字廣告擴大接觸群體,再縮小接觸群體,聚焦在更精準的受眾群體上

在擴大群體時,建議從相似的群體開始找,像是可以找找與這群人相關的親人或朋友;而縮小群體時,則要想辦法排除完全無關的群體,避免浪費預算,也減少干擾目標受眾的雜訊。

《學一點》獨家折扣!最新 Hahow 8 折優惠券,點此領取(可儲存重複使用)

第二步:你想說什麼?

做完受眾的功課與事前準備之後,才進入擬定策略的部分。

受眾不同,說的內容就不同。產品有一百個好處,也不可能一百個都列上去,所以廣告策略除了「對誰說」,接下來就要考量「說哪一件事?」

種種因素都一定要考慮到:

  • 你的產品是消費型,還是保值型?
  • 你寫的文案會被放在哪裡?
  • 你的文案要給人留下印象,還是讓人馬上買下?

另外,「品牌精神」則是一個加分項目,要做,但不必花太多時間去做,就如林育聖所說:「產品本身夠強,就會是最好的招牌。」

這一章節的內容有「3 種定位抓出文案主軸」、「3 個方向製作產品文案」、「5 個面向寫品牌故事」及「文案促發的 2 種行動」等等,下面則重點介紹前兩項。

3種定位,抓出文案主軸

如果你是一個新品牌,在沒什麼資源和名氣的情況下,我建議可以跳過第一章節,先看這個小單元,再回去了解「受眾」。

了解你的品牌能滿足哪種受眾需求,更能精準抓到文案主軸:

  • 滿足具體需求:以民生消費品為主,價格不貴,能馬上滿足特定需求。
  • 滿足情感需求:虛擬產品、服務或保值產品,需要花時間與受眾接觸。
  • 滿足追求價值感的需求:經由特定立場表達價值觀,但比較需要謹慎運用。

這些需求通常跟品牌定位有關,也就是你的品牌是「滿足他人什麼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對定位不夠了解,整個文案的方向很容易走偏,與真正的受眾擦身而過,比如:即便是賣給大人的樂高玩具,目的是實際玩還是收藏,呈現的文案就會完全不同。

林育聖認為,新品牌應先考量「如何滿足具體需求?」,再滿足受眾的「情感需求」和「價值觀追求」,因為後兩者需要時間累積,比較耗費資源。

而如果你的產品或服務就是需要情感累積,那麼就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需要花費大量的成本去進行溝通。這跟一個個人品牌的建立,往往需要靠大量內容的累積去塑造,有異曲同工之處。

3個方向,製作產品文案

由於文案與產品製程比較無關,因此在這一方面只需要考量「價值、屬性與通路」等三個方向:

1. 產品價值

為了釐清產品對受眾的真正價值,【產品價值】會分三個階段來思考:

第一階段:在思考產品為受眾帶來何種價值之前,先以「看得見」或「看不見」為切入點,也就是說,這個產品是「有形」還是「無形」的?

  • 有形的產品:摸得到、看得見的產品,如手機、食物等。
  • 無形的產品:摸不到、看不見的服務或產品,如教育、金融等。

第二階段:確認產品的主體之後,再進一步考量其對受眾的主要價值是什麼?一樣可分有形或無形:

  • 有形的價值:如吃起來美味的食物、便於攜帶的智慧型穿戴裝置等。
  • 無形的價值:如學歷、教師身分、投資商品、諮詢服務等。

第三階段:如今市場競爭激烈,上述的產品與價值還能延伸出多種組合,所以我們必須深入思考主要的價值是通常用什麼方式呈現:

  • 產品是有形的,但真正重要的是附加的無形價值:如小家庭為受眾的房地產、可明目的葉黃素保健食品、經典名作等。
  • 產品是有形的,但同時有無形的價值:如少油減醣的健康美味餐盒、健康手錶等。
  • 產品是無形的,價值也是無形的:如諮詢服務。
  • 產品是有形的,價值也是有形的:如保暖發熱衣、電毯、涼感外套。
  • 產品可有形或無形,只是用來呈現無形價值的方式:如學歷證書、教師證書、產品保固書。

除了上述組合之外,還可以再變化。但要注意的是,做這樣的分類,是為了釐清打動受眾的真正價值為何,才知道文案的主軸可以放在哪裡。

此外,受到產品屬性與通路的影響,會有不同的文案需求,價值感也不同:

  • 實體通路通常是有形產品較有價值,如:需要現場確認的房地產商品。
  • 虛擬通路可能是無形產品較有價值,如:可隨時隨地播放的影音平台。

找出對受眾真正產生意義的定位後,接著還要同時考量下列的產品屬性和產品通路。

2. 產品屬性

根據 Indeed 的資料,【產品屬性】指的是產品的特徵、條件和細節,消費者通常會透過這些細節來辨認類似產品是否有所差異。

這邊也能分為有形和無形,有形的如顏色、設計、重量等細節,而無形的則會有品牌聲譽、使用習慣、價格、安全性等細節。

課程中主要是說明無形屬性,但僅說明其中的「需求因素、社會屬性、消費者特性、安全屬性與通路」等 5 個部分,其餘 3 個屬性則輔以 MBA 智庫百科的資料:

  • 消費者特性:消費者的分類、輪廓、利益點和人際關係等,參考第一章節的內容。
  • 需求因素:參考馬斯洛需求金字塔,越底層越要強調產品本身的特色,而越高層越要專注受眾的情感。
  • 社會屬性:符合社會大眾的認知,只需描述產品,超出認知則需市調,補充細節和更深層的情感,如便當賣120元和賣500元會需要不同的描述細節。
  • 安全屬性:對人體影響越大,越需要注意,如食品安全、電氣安全等。
  • 通路特性:同一個文案不能用在所有通路,需考量通路性質,下面會說明。
  • 市場競爭:市場門檻高低,及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等的競爭戰略也會影響屬性。
  • 價格層次:價格高低、消費者的價格敏感度與價格彈性等也構成屬性。
  • 法律政策:須考量市場政策與環境,來應對相關風險的屬性。

產品屬性會以不同的比例影響購買決策 (就是客戶對於不同的產品屬性會有不同程度的重視程度),所以要考慮目標受眾真正重視的屬性為何,文案才可能起作用。

2. 產品屬性

【產品通路】是一個比較大的主題,但以文案製作來說,只需要分兩種:

  • 摸得到:指實體通路,不需要描述使用前後的主觀感受,文案上可補充比較表、檢驗表等。
  • 摸不到:指數位通路,需要加強使用情境、使用前後的主觀感受,如舒適度、口感等。

另外要注意的是,不能用同個文案打遍所有通路,因為不同通路有不同的限制和閱讀情境,如:大賣場和電商平台就完全不同;數位通路的廣告、網站、社群,也會有不同的字數限制和圖文呈現效果。

但該如何掌握內容的長度?林育聖建議可以掌握下列 3 個大原則:

  1. 受眾先決:不管寫什麼文案,都要知道自己是在對誰說話。
  2. 意義完整:寫得長或寫得短,是方法,不是目的,考量閱讀情境後決定。
  3. 專注獨特:找出品牌專屬的訴求,才能精準打中特定群體。
《學一點》獨家折扣!最新 Hahow 8 折優惠券,點此領取(可儲存重複使用)

第三步:你該怎麼說?

了解自己「對誰說」和「說什麼」後,就要考量「該如何說」,也就是文案的呈現方式。目標是在不同情境下,利用文字與受眾溝通,減少理解落差與阻力,進而做出我們想讓他做的行動。

在這一章節,會比較著重在「溝通」、「技巧」和「說服力」等實務方法,我會以「用層次與受眾溝通」和「為文案增加說服力」這兩部分做重點介紹。

用層次與受眾溝通

我們可能以為會說話就是會溝通,但事實上,在生活中因缺乏溝通而造成的誤會還真不少,比如:和廠商信件往來或上司交辦任務時,總是會有不同的認知落差,需要透過反覆確認來彌補這樣的落差。

可是,文案的溝通是單向的,無法做重複確認的動作,機會只那麼幾秒而已,所以林育聖建議「先求意思對,再求創意好」,要確認受眾在看這段文字時,不會出現誤解。

為此,先選好這段文案要講「哪一件事?」,並考量對方讀完之後的「感受是什麼?」,確認他最後能否「留下印象」或「做出行動」。

他認為,想用文案與受眾順暢溝通,有三個層次:

  1. 看得懂:考量與受眾之間的認知差異,並彌補落差。
  2. 寫不同:在讓人看得懂的基礎上嘗試變化,換一種說詞,或換一種說法。
  3. 建符號:建立屬於品牌的訊息模組,讓人一看到就馬上理解想傳達的訊息有哪些。

這三個層次不僅層層疊進,也是一個品牌成長的歷程。

當你把文字轉換成受眾語言後,還要推敲字句,讓這份文案有風格。只要能維持品牌的一致風格,日積月累,變成一種象徵性符號,當人們看到關鍵字或名稱時,就能想起要傳達的訊息及無形價值。

為文案增加說服力

文案,是我們與受眾溝通的方式,而說服,則是我們的最終目的。除了意思對、有風格、有創意,更要有說服力,讓受眾願意信任,甚至做出相應的行動。

當然,還是得確認蒐集的資料夠不夠充足、定位是不是夠精準,因為不同的受眾需要說服的方式也不同,唯有受眾、定位、內容和賣點等等條件都確定了,最後一步才是增強說服力。

講師提出 8 種核心說服力,不僅可以用在文案裡,也可以應用在銷售上,以下介紹其中 3 種:

  • 利用代價:如免費、分期付款等消除受眾對代價的敏感程度,或是利用人們對代價的害怕心理,營造神秘感。
  • 善用利益:以有形和無形的利益來滿足受眾,但要操作得到利益的難易度,使籌碼不至於一下子就用光。有形的利益如贈品、小禮物,無形的利益則如贈點、頭銜或榮譽。
  • 做出保證:使用具公信力的機構數據做出品質保證,或發生問題時,能保證有什麼樣的作為。想想能否做出和市面上不同的保證,但也要能確實做到,以免損壞信譽。

寫文案時,只要溝通做得好,再進一步說服時,就能添柴加火。況且,並不只我們單方面地說服受眾,若運用得當還能讓受眾自己說服自己,而這就是文案的力量。

更完整內容,請閱讀林育聖行銷文案課程心得:3步驟學習如何與受眾精準溝通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學一點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