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13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矽谷創業之父 Paul Graham《超線性回報》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矽谷創業之父 Paul Graham 的 2023 年 10 月發佈的文章,文章來自 Superlinear Returns

raw-image

小時候我有個很大的誤解,我以為努力的回報是線性的。老師和教練們總是告訴我們:「你付出多少,就會得到多少。」他們是好意,但這基本上從來不是真的。如果你的產品只比競爭對手好一點點,你也不會因此得到一半的客戶。事實上,你可能一個客戶都沒有,甚至會破產。

在商業世界裡,回報是超線性的。有些人覺得這是資本主義的問題,只要改變規則就能解決。但其實,超線性回報是這個世界本身的特性,而不是我們訂的規則。你可以在名聲、權力、軍事勝利、知識,甚至人類幸福上看到類似的現象,這些領域裡總是「富者越富」。

所以,如果你想了解這個世界,就必須理解什麼是超線性回報。如果你有雄心壯志,這一點就更重要,因為這會成為你前進的力量。

有很多情況看起來像超線性回報,但我覺得這些情況可以歸結為兩個主要原因:一是指數成長,二是門檻。

首先,最顯而易見的超線性回報例子,就是當你在做一些會指數成長的事情。比如說培養細菌,當它們開始生長時,通常呈現指數成長,但培養的過程很不容易,所以擅長這件事的人和不擅長的人,結果會差很多。

新創公司也是這樣,有些公司可以達到非常高的成長率,而大部分公司做不到。所以你會看到結果上很大的差異:高成長率的公司通常變得非常有價值,而成長慢的公司連生存都困難。

這就是為什麼 Y Combinator 鼓勵創始人專注於成長率,而不是絕對的數字。這樣他們就不會在早期因為數字不夠高而灰心喪氣,而且也能幫助他們決定該把精力放在哪裡。成長率像是指南針,引導公司演化。更重要的是,專注成長率,通常會帶來指數成長的結果。

YC 並沒有明說:「你付出多少,就會得到多少」,但實際上差不多。如果成長率和表現成正比,那麼隨著時間推移,回報就會和 p 的 t 次方成正比。

即使經過數十年的思考,我仍然覺得這個道理很震撼。每當你的成果取決於之前的努力時,就會得到指數成長。但不管是我們的 DNA 還是生活習慣,都沒有準備好面對這一點。沒有人覺得指數成長是自然的;每個小孩第一次聽到「第一天給國王一粒米,之後每天加倍」這種故事時,都會覺得不可思議。

對於那些我們無法自然理解的事情,我們會發展出一些習慣來應對。但對指數成長的習慣並不多,因為在人類歷史上,指數成長的例子太少了。理論上,牧畜應該是一個例子,動物越多,後代就越多。但實際上,土地是限制因素,土地無法指數成長。

更準確地說,土地不能普遍成長,但有一個辦法可以指數擴展領土,那就是征服。你控制的土地越多,軍隊就越強,征服新領土也更容易。所以歷史上充滿了帝國的故事。但創建或經營帝國的人太少,他們的經驗也不足以成為人們的生活教訓。帝國總是遙遠且令人敬畏,並非可模仿的榜樣。

在工業化之前,最常見的指數成長可能發生在學術領域。你知道得越多,學新東西就越容易。所以一些人在某些話題上比其他人懂得多得多。但這對社會習慣的影響非常小。雖然思想的帝國可以重疊並擴大,但在前工業時代,這些帝國對現實生活影響並不大。

不過,過去幾個世紀裡,情況變了。現在,思想的帝國可以設計出打敗領土帝國的武器。但這種變化如此新穎,我們還沒完全理解它的影響。即使那些參與其中的人,也很少意識到自己正在受益於指數成長,或者思考自己能從其他指數成長的例子中學到什麼。

超線性回報的另一個來源是「贏者通吃」的特性。在體育比賽中,表現和回報之間是階梯式的,無論贏得多麼艱難或者僅僅領先一點,勝利者只會得到一次勝利。

但這種階梯式的回報不僅存在於競爭中,也存在於一些有門檻的成果中。即使你是唯一的參與者,也可能遇到門檻,比如證明一個定理或者達到某個目標。

有趣的是,通常一個超線性回報的情況也會伴隨著另一個。跨過門檻常常會導致指數成長:贏得比賽的一方通常損失較少,這讓他們更有機會在未來再度獲勝。而指數成長也幫助你跨越門檻:在具有網路效應的市場中,一家公司如果成長夠快,就可以擊敗潛在的競爭對手。

名聲就是結合了這兩種超線性回報的有趣例子。名聲會指數成長,因為現有支持者會帶來更多新的支持者。而它之所以這麼集中,是因為存在名額的門檻:大眾心目中只有有限的位置能容納 A 級名單。

最重要的超線性回報例子可能是學習。知識會指數成長,但學習過程中也有很多門檻。像是學會騎自行車。很多門檻就像工具,一旦你學會了閱讀,就能更快學會其他東西。而最重要的門檻,通常代表著新發現。知識看起來像分形,如果你在某個邊界上努力推進,有時候會發現一個全新領域。如果你成功了,你就能率先探索這個領域的知識。牛頓、達爾文等人就是這麼做的。

那麼,有沒有辦法找到那些有超線性回報的情況呢?最明顯的一個方法,就是找能讓你複利成長的工作。

工作的複利成長有兩種方式:直接複利成長,或是通過學習來複利成長。直接複利成長就是你現在的努力,會讓下一階段變得更好,比如建設基礎設施或發展品牌。而通過學習來複利成長更有趣,因為當你學到了很多東西時,雖然你當下感覺沒達到目標,但其實你已經在指數成長。

這也是為什麼矽谷對失敗那麼寬容。他們只會在你從失敗中學到東西的情況下繼續支持你。如果你學到了東西,那就說明你成為一個值得投資的人。可能你的公司沒成長,但你個人成長了,這最終會帶來好的結果。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最近學什麼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