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1|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從《黑白大廚》結局看見〈紅玫瑰與白玫瑰〉振保的可悲

看完《黑白大廚》最後兩集,結局並不讓我感到特別驚豔,但我從 Edward Lee 看待料理的視角,理解了在超脫慾望之外,人類之所以為人的原因。



Edward Lee 充滿文學性的料理


前一篇文章聊到「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並以此來呼應《黑白大廚》製作組調動觀眾情緒的底層邏輯,實際上確實是透過慾望來包裝廚藝比賽的可看性,不過看完結局兩集,我的看法改變了。

透過 Edward Lee 這條支線看出去,《黑白大廚》或許一開始是善於調情的渣男,但底色,其實很純情的。

Edward Lee 是非常令人景仰的狠角色,同時,他也用自己的本名「李均」證明了,當人在專業領域上取得一定成績與掌聲後,最後無論是誰,要面對的,是內心對於鄉愁、最深層的恐懼。

在人生料理比賽中,Edward Lee 端出的鮪魚魚子醬拌飯,曾讓我感到困惑,並非這道料理的概念不好,而是太好了,但,為什麼要加入魚子醬?這樣的困惑讓我感覺看不清 Edward Lee,下意識認為他是一個很複雜的人,不過在無限料理地獄中,透過一道又一道豆腐料理,我才明白,原來「文學性」是 Edward Lee 的風格,他的料理就像 Alice Munro 筆下的故事,結局是多重宇宙來著,讓人看不清、甚至滿腦子問號,是本色。(無任何貶義。)



對 Edward Lee 來說,參加《黑白大廚》就是一場賭博


辣味豆腐炒麵是將豆腐聯想到帕瑪森起司義大利麵所創作。

肯塔基炸豆腐是知道評審現階段大概已經吃膩豆腐味了,需要一點新的感覺,而且肯塔基也是 Edward Lee 在歷經 911 事件的痛苦折磨後,重新活過來的地方,他用這樣的「人生經驗」,賦予豆腐這外人看來平平無奇的食材,全新的生命。

柚子豆腐焦糖布丁作為壓軸,更是十分聰明的決策,畢竟評審已經吃了快 30 道豆腐料理,而且都是鹹食,此時此刻來一道甜點,簡直是把衣服上那原本令人厭煩的飯黏子,幻化成了床前明月光。

仔細觀察 Edward Lee 所有的料理創作,發現他已經不是在做料理,根本是在寫作,每道料理的文化聯想力都十分高超,讓人耳目一新外,更充滿濃濃情感。

原先我並不認同他在節目上表現出對於「身份認同」的困惑,但看到最後,我發現是我疑心太多,Edward Lee 其實是很單純的人,他來參加比賽,端出的每道料理幾乎都與韓國飲食文化脫不開關係,是因為人生走了 52 年,再厲害、再創新、再不拘一格、再具備超越性的人,也到了該面對內心鄉愁的時刻了。

想贏,就必須直面自己的過去。

從 11 歲開始,Edward Lee 因深受祖母影響開始入廚,雖然身處紐約,但祖母料理的卻是韓食,因此即便後來在學習專業烹飪後,Edward Lee 做的都是西式料理、讓他紅遍大街小巷的也是西式料理,但韓食確實是他的根,所以坦言來參加《黑白大廚》是想找回自己的「身份認同」,完全是真心話。

他賭上的不是本名「李均」,是鄉愁帶來的不確定性與不安全感。



「攤販總是給很多,我想這就是韓國。」


冠軍賽端出「剩下的辣炒年糕」令人非常感動:

「因為每次回韓國吃東西時,總是被餵得很飽,像辣炒年糕,攤販總是給很多,永遠都會剩下兩三條...,我想這就是韓國。」

言談之中,Edward Lee 認為韓國是充滿愛的國家,或許韓食不像西式料理那樣多元,但烹煮西式料理的人也不會像烹煮韓食的人那樣有愛。

慾望,最終都是為了滿足人類對愛的渴望。

融會自身在美學上的偏好,將辣炒年糕轉譯成甜食,雖然融入了西式甜點的製作手法,但前面說過了,Edward Lee 的「寫作風格」本身就是開放式結局,欣賞的人才能懂箇中滋味,不欣賞的人或許會覺得過於文藝了。

從 Edward Lee 身上,我看見文學之於任何領域的影響力,是如此迷人,成為一個懂得說故事的人,遠比成為冠軍更令人感動。

「李均愛喝馬格利酒,Edward Lee 愛喝的是威士忌。」

但不變的是烹調料理的初心。



想要贏?還是不想輸?


最終,拿坡里美味黑手黨在贏得冠軍時,說感謝自己過去十年來不斷兩點一線往返於廚房與家中,未來仍會如此,今天拿到冠軍,只是證明了自己過去十年沒有錯,非常感人。

1995 年出生的拿坡里美味黑手黨,才 29 歲就能對料理有如此忠誠的愛,拿下第一名絕對是實至名歸。

我卻也不禁想到在《黑白大廚》比賽期間往返於美國和韓國的 Edward Lee,大概也是這樣看待料理的,即便才剛飛了 22 小時,仍然能在無限料理地獄中,靠著強大的意志力、開闊的思維,以及專注於當下每分每秒的「初衷」取勝(像三星也非常強,但他不斷在思考下一道料理要做什麼,反觀 Edward Lee 卻是完全沈浸於當下的人。)

莫忘初衷的韓裔美國人,飛來韓國參加比賽,是回家?還是其實是飛往完全陌生的環境?

直面自己的鄉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愛著一件事到底,就是會追求到這個地步。

追求恐懼,直到打破最後一層恐懼,萬事萬物才有繼續成長的可能性。

成功或許需要天賦、機運,但如果缺少了克服恐懼的意志力和愛,恐怕成功到頭來也是毫無意義的。

相反,如果有了意志力和愛,就算失敗也絲毫不會感到恐懼。

雖敗猶榮的人,一直都是文學故事中最吸引人的角色,一如〈紅玫瑰與白玫瑰〉中振保那樣的人生勝利組,不當,也罷。

《黑白大廚》最終透過剪接讓觀眾看到許多淘汰者對料理的熱愛,也是高度文學性的收尾,無論你做的料理有沒有得到認可,如果真的喜歡做菜,就做吧。

當人幹著自己的志業時,根本都不記得其他人的存在了。

「文學性」本身或許是高度模糊的潮間帶,但包容了潮汐影響帶來的變化無常、包容了這份恐懼,不就是愛嗎?

想要贏的人,是有能力去愛,並且主動挑戰恐懼的。

不想輸的人,或許只是還沒看透自己,一如《進擊的巨人》中所言:「人以恐懼為原動力的前進力量,是有極限的。」

時時刻刻保持警覺與初心,問問自己,是想要贏,還是不想輸?

圖片出自:Netflix、@chefedwardlee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黑白大廚:料理階級大戰
5
/5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