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3|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Book] 28 歲決定你的人生

閱讀契機

最近在社群上看到了這本書,因為剛好自己也快要 28 歲了,所以對作者的觀點產生了好奇。加上目前對未來的努力方向有一些猶豫,於是決定讀讀看。

勿回頭,身後無夢想

對於 20 多歲的人,我想大多數都會感到迷惘(我自己也不例外),不確定目前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確?這條路最後會通往哪裡?職涯的選擇是否正確?我在追求什麼?做些什麼能讓自己更快樂?

先說我的結論,讀完之後其實並沒有得到一個完整的答案,但這也符合作者所說的,並沒有所謂的「正解」。

20 多歲與過去的不同之處在於,我們開始從學校和父母的庇護下踏入職場,很多人開始感受到工作的痛苦。對我來說,上班確實是辛苦的,用自己的時間換取報酬,希望在社會中存活,甚至希望「成功」。

我覺得自己相較於某些人過得還算可以,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狀態吧。作者在前幾章提到了一些工作上的建議,其中有一點跳脫我原本的認知,那就是如何找到自己想做的工作。

目前有許多不同的觀點:有人說從自己的過去經驗中找出熱情所在,有人則說要找自己擅長的事。但作者提出了另一個觀點。

“如果你已經與想做的事情相遇,那為什麼現在還沒投入其中呢?回頭尋找,只不過是在那些你從未那麼想做的事情中找到『想做的事』罷了。” 我覺得這個觀點很有趣,也有些道理,儘管有些悖論的感覺。

作者的解法是多嘗試各種事情,例如運動或是看更多書。可以閉著眼睛隨便挑一本書,或者乾脆搬到新的環境。總之,就是不要依照原本的喜好去判斷要不要這麼做。

如果硬要形容的話,就是「亂槍打鳥」,重視每件事情的初次體驗。

犯錯與亂槍打鳥

作者提到:“別活在過去的延續中,要有意識地活著。” 我們應該像探索者一樣去嘗試從未試過的事。“我們現在所做的事都是一個個點,未來必定會連成線。” 就算現在沒有目標,也應該去做做看,不要因為個人的喜好、覺得和工作無關,或是認為沒有意義就放棄嘗試。

這點我非常有共鳴,從學校、社團,甚至討厭的工作環境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這些曾經不想做的事,現在都慢慢連成一條線,成為我成長的養分。

作者也提到,我們對嘗試常常感到害怕,怕犯錯,但其實根本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許多人總覺得自己準備不夠,不夠完美就不開始,但追求完美反而會讓你連開始都做不到。就像跳舞一樣,沒有什麼完美可言,只要開始跳就對了。

亂槍打鳥的好處在於成功的機率會變高,增加經驗,更多邂逅的機會。但缺點是失敗的機會也會增加,且生活可能會變得更忙碌。不過如前所述,也沒什麼好怕失敗的。追求的應該不是 10 戰 10 勝,而是即使 9 敗 1 勝,也能接受。

學習與工作環境

作者提到讀書應該選擇冷門書籍和價格較高的書,因為這類書籍的知識大多數人沒有掌握。雖然我不完全認同這個觀點,但我理解應該帶著開放的心態去閱讀。如果能從書中學到有價值的事,那就很值得了。

作者還提到,學習的重點不在於背誦,而是持續處在「大量資訊」中,不斷輸入,這樣認知上才會產生不同的觀點。這對我來說,就是加入很多社群,訂閱各類文章。這種方式對我非常有用,從中我學到了很多。

至於工作環境,作者強調要選擇能讓自己學習、尊敬的對象作為同事。這聽起來有點老生常談,但確實,工作環境應該能幫助自己提升能力。這或許是我以後在找工作時可以嘗試的方向。

人際關係與溝通

“人會成為周遭五個人的平均。” 想要改變自己,人際關係非常重要。要遠離自我吹噓、過度強調學歷的人,接觸那些你想成為的人。那些談論學歷的人還停留在過去,且在出社會後沒什麼成就。真正厲害的人不會自吹自擂,反而會獲得他人的讚賞。

我不太擅長溝通,但作者提出了一些不錯的建議。

如果不擅長溝通,可以先降低溝通成本。假如對方偏好隨意閒聊,那就不要用訊息;如果對方偏好非同步回覆,那就用傳訊息的方式溝通。

如果不擅長口頭表達,可以先從書寫開始。專業的演講者都會準備大綱,也可以通過社群媒體練習表達自己的想法。作者還建議可以從寫文案開始,文案的核心是向他人傳達訊息,學會文案寫作能幫助提升傳達效果。

對於陌生人,則可以從過去的經歷找到話題。例如聊聊過去的旅行或學校的生活,因為人們對未來的事物總是模糊不清,但過去的經歷更具體,容易引起共鳴。

感想

這本書中的一些觀點我認同,也有些我不太認同。但如書中所說,放下偏見,保持獨立思考,看看別人的觀點,如果能從中學到一些東西,那就已經很有用了。

對於目前的我,最有感觸的是「點與線的未來」這個概念。現在做的事情可能看似分散,但未來它們都會連成一條線,成為完整的成長軌跡。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