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課的時候,約莫是下午四點多一點。原本在上課前想的是下課後直接出門去河岸星巴克喝咖啡,希望能因此得到一些靈感,作為這兩天唯一一篇書寫的觸媒。但身體似乎有它的主張,給我的感受是背有點僵直,甚至還打了一個哈欠。好吧,其實心也沒有很想去河邊吹冷風,尤其看起來會是個太陽不會迴光返照的天,還是躺一下吧。
醒來的時候,天色已經有點暗,時間才五點多。想起前天買了鮮奶吐司,那就去離住處最近的麥當勞,點個簡單的餐點,加鮮奶吐司,當作晚餐吧。
這個時段的麥當勞,男女老少都有,學生團體、夫妻小孩不少,各種聲音此起彼落,有門市播放的音樂,有老人家播放的音樂,有小孩看卡通的聲音,也有英文家教線上家訪的聲音。最後這個太強了,沒想過有人會在、能在這樣嘈雜的環境中,語氣和興致同等高昂地與小朋友美語口說!真是太神奇了,珍妮佛!
記得看過一篇文章,作者跟散文作家阿盛提到自己有時也想寫點東西,卻總是寫不出來,該怎麼辦?阿盛回答:「這個時候,你可以先閱讀。」好吧,先讀幾篇文章,或許等一下會有靈感。
於是打開最近買的電子書,讀了張曼娟的〈住在工地的日子〉。這篇散文的開頭,開始得有點無厘頭:「說著精彩的故事,十四歲的我賣掉了自己的第一個家。」看完賞析,才知道作者動用自己說故事的專長,順利賣掉它。
這大概是散文小品與自由書寫最大的不同之處吧!散文有美文之稱,所以還是需要美化,或至少藝術化一下,甚至有時還會刻意留有餘韻,讓讀者自己去品、去聯想。
看來這篇散文沒有提供直接的靈感予我,只好回頭看跟自由書寫較相關的書,也就是最近貼文分享常引用的《寫得快樂比寫得好更重要》。一翻開,看到的是第八篇〈心情〉。開頭作者說「今天我沒有寫東西的心情。」後來,她分享了關於寫作,她知道的一件事,「那就是你不需要有心情才能寫。」然後她做了一個有趣的比喻:
「有寫東西的心情就像有做愛的心情一樣,對一段年深日久的情感關係來說是一種不必要的奢侈。如同第一下的愛撫就能觸動心情的轉變一樣,無論多麼躊躇猶豫或彆扭尷尬,第一個句子也能挑起繼續再多寫一點的欲望。我們所有人都有性欲。我們所有人都有寫作欲。」
就這麼尬寫、尬聊,邊寫、邊聊。寫著、聊著,竟然讓作者就這麼寫上了、聊開了,整整寫了八頁。文章最後,她寫道:「今天早晨,我不想寫作。我很高興我寫了。」
看完這麼令人興奮的一篇文章,我經不住誘惑,打開我的檔案,把這個有趣的尋求靈感的過程記錄下來,成了今天的成果報告給大家。
2024/10/18 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