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工事件背景
2023年5月全球娛樂影視重鎮好萊塢爆發罷工事件,從原本的美國編劇工會 (Writers Guild of America, WGA)因為勞資雙方談判破裂而開始進行罷工抗爭,延伸至美國演員工會SAG-AFTRA。這是全球娛樂影視中心60多年來最嚴重的雙重罷工事件,若更進步分析罷工事件緣由來自串流媒體的分潤機制、AI運用的影響。經過勞資雙方多次協議談判,終於在2023年9月達成協議,並且針對AI使用制定明確的規範,包含不可使用AI撰寫/改寫的文字素材、AI生成的內容不能作為創作來源,以及不能把劇本用於訓練AI。
罷工事件無法阻擋AI滲入好萊塢電影產業
從好萊塢爆發罷工事件來看,AI對於電影產業影響已經是現在進行式。究竟AI對於電影產業好與壞 ? 目前各界抱持正反面意見的看法,正面的看法是運用AI能賦予電影產業優化轉型以及提升觀影體驗;反面的看法是可能會搶奪
基層員工的工作。因此,我們該如何看待電影產業運用AI。首先,從電影發展歷史來看,1895年電影問世迄今發展的時期分成膠捲時代、數位電影到現今AI嵌入至電影產業。
電影發展會隨著技術演進而跨入新階段。從膠捲拷貝至2010時期電影全面快速數位化,電影拍攝所使用攝影機從原本底片攝影機轉換成數位攝影機,正式進入數位電影的時代。這樣轉變對於當時產業的確會產生衝擊,但若從正面來看能提升電影觀賞體驗。因此,當AI滲入電影產業,在既有的使用規範下,AI能賦予電影產業的優化轉型。
從全球電影產業現況來看,目前面臨市場競爭更激烈、缺乏原創性作品、串流媒體的影響等問題挑戰。即使身為全球電影重鎮的好萊塢,也同樣面臨這樣挑戰。其中缺乏原創性劇本是近年來好萊塢電影產業的重大課題。從年度電影票房來看,多為續集、商業大片以及作品重啟,較缺乏具創意的原創作品,因此2023年罷工事件因AI而起,好萊塢也開始積極討論電影業該如何更有效運用AI,讓整個產業朝向優化轉型。實際上,在此次罷工之前,好萊塢就已經開始導入AI於劇本分析、票房預測等面向,從罷工事件勞資雙方達成協議來看,勞方無法全面防止AI被製作方使用,而是希冀在既有的規範框架下保障權益和尊嚴。
生成式AI的崛起,引起創作者的擔憂
若深入探索2023年好萊塢罷工事件,其中對於AI的擔憂來自於生成式AI工具的崛起,生成式AI透過數據模型訓練,可模擬人類創作,進而衍生搶奪相關從業人員的工作機會可能性。實際上,在生成式AI蔚為風潮之前,AI早就應用在電影製作業、發行業以及映演業等產業鏈各個階段,包括劇本分析、票房預測以及AI智能排片等層面。然而,生成式AI的興起對於電影產業帶來嶄新的樣貌。
生成式AI實踐藝術民主化,並降低電影製作成本
任何人進入電影產業需要經過專業訓練。傳統上,電影產業是一項高門檻的行業,但由於生成式AI工具的崛起,運用AI生成影片已經並非難事,從產業面來看,AI生成影片技術對於電影產業的影響,主要有其三,一是降低電影拍攝的門檻並且實踐藝術民主化,意謂人們只要使用AI生成工具就能用AI製作電影,對於產業最直接的影響將會是電影短片,預期電影產業可能也會掀起一波鼓勵民眾運用AI拍攝電影的風潮。
其次,獨立製作、小成本的電影可運用AI生成大場面的場景,或者是處理後製畫面,如2023年奧斯卡最佳影片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幕後製作團隊運用Runway所提供生成式AI工具處理大量電影畫面,縮短工作處理時間。另外的案例是企業MARZ提供的Vanity AI工具,讓從事視覺特效藝術家,從過去需要三天的工作縮短至20分鐘。
最後,AI能降低搭建拍攝場景的成本,無需運用傳統的方式搭建場景,AI可根據創作者輸入的提示指令prompt,生成多種場景設計方案,並快速製作出逼真的視覺效果,以及能協助電影創作者完成以往難達成的場景畫面的呈現。舉例來說,來自加州的生成式AI企業Cuebric支持虛擬製作(Virtual Production)。意味著創作者只需要輸入提式指令,就能快速在幾分鐘內生成2.5 D背景圖像,等待背景圖生成之後,創作者在LED牆即可進行拍攝,相對於運用CG特效需要數個月搭建場景方能進行拍攝,大幅減少工作耗費的時間。
生成式AI可輔助劇本創作、靈感發想,但並不能取代編劇
在電影劇本層面,對於經驗豐富、新銳編劇而言,可運用生成式AI工具,優化劇本寫作的流程並且強化自身的創造力。另外,電影計畫的劇本開發,通常可能需要大量的資料收集、田野調查,以及驗證等階段,因此從劇本發想、寫作至完成,往往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相對而言,運用生成式AI工具能快速分析和蒐集不同來源的數據,如新聞文章、社交媒體、網路文章以及熱門議題,就能及時生成獨特且完整的故事和人物弧線。因此每項電影計畫若能導入生成式AI工具,預期所需的開發劇本人數將會減少。
生成式AI導入劇本創作,掀起是否會取代編劇的討論。從創作面來看,編劇在進行劇本創作,往往仰賴個人經驗,不同的成長背景、生活經歷以及對於世界外在的感知能力,造就編劇在撰寫故事時會呈現不同的寫作風格。雖然生成式AI能產生大量劇本的內容,但是這是基於統計數據模型匹配而成,缺乏人類獨特的情感創意,因此文字和文字之間所透露出的情感,可能略顯生澀且不夠自然生動。也因此,人類獨特的創造力是AI無法模擬和取代。
罷工對於電影產業的啟示
AI 對於電影產業是兩面刃,一方面可能會威脅相關從業人員的生計,另外一面會增進電影產業工作流程效率。從好萊塢罷工事件來看,勞方擔憂是AI在無節制運用是否會全面摧毀創意產業。首先,若從電影發展歷程來看,產業新變化的確會造成產業衝擊,但同時也會帶來產業嶄新的樣貌。根據知名雜誌Forbes在2023年8月轉載顧問公司Lucidworks針對娛樂和媒體產業生成式AI的調查,越來越多娛樂和媒體業者計畫要增加生成式AI的投資,從知名電影業者Warner Bros、Sony以及迪士尼影業而觀之,對於AI使用都抱持樂觀正面的看法,認為AI能為電影產業更多可能性。
目前生成式AI的技術發展,文字自動生成在文字和文字間可能缺乏情感表達、生成影像或是圖像色彩調和可能會呈現不自然狀況,且也有智慧財產權問題的疑慮,因此目前僅是技術應用的工具,尚不足有能力取代人類創意。若從長期來看,AI在電影製作、後製等層面能增進工作效率,以及降低成本驅動的因素之下,電影產業會持續導入AI而無法棄之不用。
隨著人工智慧持續被電影產業運用,未來會在既有的人類創作基礎之下,預期人類與AI工具使用取得平衡,讓AI輔助創作者創作以及優化工作的流程。就目前生成式AI技術發展,生成式AI與人類創作者之間的定位是相輔相成而非取代關係。AI擅長從大量數據中學習並且快速生成內容,而人類獨特創意、情感和文化的理解是機器無法取代。因此,未來最佳理想創作的模式將會是人機協作。
從好萊塢罷工事件達成最終AI使用協議來看,美國編劇工會並不反對AI使用,而是要求電影製作方有限度運用AI,在既有的規範之下保障編劇的生計和創作尊嚴。就全球電影產業而言,由於好萊塢是全球娛樂重鎮,因此可持續觀察AI生成內容議題,包括「如何提升電影作品產製效率」、「運用Gen AI同時尊重原創作品精神」、「在Gen AI之下,維護編劇合理收入及尊嚴」持續觀察後續發展。對於非電影者而言,尤其是ICT業者(欲跨足文化產業),可密切注意生成式AI,以及電影科技AI工具所衍生市場的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