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結單 (1)

月結單 (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致十一月的自己:

 

給自己的情書這個主意,並不是來自王菲的《給自己的情書》。本學期我略讀過一本自傳,書中主人翁因患癌而記下人生點滴,其中一種模式就是寫信一篇,細說近況。如此想來,寫信給自己也是和自己對話的好方法。

 

可是,那個自傳課只剩下周二最後一課了;說時遲那時快,學期又將完結。中學一個學期,起碼有一整班學生陪伴,倒也踏實一點;大學一個學期短暫如斯,渾渾噩噩眨眼便過。屈指一算,大學四年只有八個學期,浪費完一個又一個,恐怕就此虛度四年矣。

 

虛度光陰為什麼那麼可怕呢?也許是因為當中的空虛感。又或者,是對自己不太長進的慚愧,以致懼怕未來,害怕遭成人世界摧毀。有個醫科生甚至跟我說,不要光顧二零一九以後畢業的醫生,因為都是上網課的——我不置可否,世上竟有如此自毀長城者。

 

無論如何,對人生有責任感是好事,好歹不是躺平,尚有餘力掙扎。可是掙扎過後,我又得到什麼呢?比如說,今個學期我學會了什麼呢?

 

歷史自傳課十分自由,全班討論時間極多,不多硬邦邦的知識,更多是意見交流。我能帶走的,是閱讀和分析自傳的方法、張敬珏、Karen Cheung(香港作家),還有「apathy has a history」這句話。

 

哲學課的題材是懷疑和相對主義,課業極少,也只有一位教授講學。但我喜歡哲學,因此常抓住教授問書。我能帶走的,有《廿二世紀殺人網絡》的哲學、大衛休謨那屹立不倒的論述、笛卡兒的「惡魔天才」論,還有可以用懷疑論擊倒懷疑論本身。

 

綜觀各科,大學通識最為無用——最少我想來如此。一個和健康知識有關,另一個是體育文化。說來可笑:我身為足球迷,未踏足旺角場,卻因課業關係先入修頓,見識泰拿摧枯拉朽。

 

我能帶走的除了這件瑣事,還有兩篇有趣的課業——一篇是「每使用電腦一小時,不舉風險便增加三倍」的駁論,另一篇是論述賽馬文化。

 

最後還有西班牙文。教授很善良,也很俊俏,又常鼓勵我們互動。西文最易是拼讀,但文法千奇百怪,比英文更多變化。我能帶走的,有「ideal」、「original」、「sociable」的西文讀法,和一首和我很投緣的西班牙文歌,叫做「Querido Tommy」。

 

可惜的是,此西文課程是第一個,亦怕是最後一個西文課程了——我竟用完了我的學分。由入讀起,我已對許多科目感興趣:中文、哲學、歷史,後來又殺出比較文學和西班牙文,還未算及略讀過的社會學和美國研究。然後,又有人說英文很重要,勸我轉投英文。

 

去年的我打算且戰且走,到了決定主修時(即今年)再行抉擇,結果只是把問題延至今年,依然懸而未決。如此一來,八個選項互相拉扯,不論如何都要割愛。——所以說,花心是不對的,猶豫則更是罪大惡極。

 

正如海外交流一事,一直未有定論,如今迫在眉睫才急下定論,欠缺周詳部署,果然狼狽不堪。環顧此際,我最應該帶走的,是莫要拖延問題;應該解決的,就要馬上行動,正所謂「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回望今個月,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裡影響未來,可能極其重要。最要緊是依照心意,莫讓未來的你追悔,足矣。

 

下個月,祝你好運!

avatar-img
Unnamed 無名氏的沙龍
5會員
35內容數
仍舊在探索創作旅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罵人有許多方法,人身攻擊也是其一。 平時循規蹈矩的討論,固然是以理服人;說服人的方法不外如是,辨駁別人的方法亦大致類近。唇槍舌劍、刀光劍影之中,起碼講究武德。正如拳擊,不管場面如何混亂,終歸也有拳證和規矩在後。 罵人,當然也可以是辯論的一種。要不然,當年台灣的文學論爭,恐怕每個學者都⋯⋯
中學時期,我很喜歡搜羅舊歌。 張國榮的舞姿,自是空前絕後地型格。在韓國時表演的《無心睡眠》,其舞姿之自在,實在難以忘懷。陳百強有次唱《今宵多珍重》,只是略展舞步,卻又讓我鍾情。 我喜歡舊歌。經歷時間洗禮,不少歌曲早已遭人遺忘,能留下來的就是經典,韻味截然不同。經典,當然多聽一首是一首。
赫然驚覺,小弟竟然許久未有練字。   練字的理由無他,純粹是看見手下筆墨暢遊紙張,然後自我感覺良好而已。從小到大,父母、親戚、老師、同學,無不稱讚小弟手上功夫,如是者飄飄然十數年,練字成為小弟要務之一。   寫一手好字有何用呢?著實沒有。電腦打印來勢洶洶,再好字的人亦難容身。不過精神層面上…
近日,又有人討論穿球衣之問題。小弟身為足球迷,現嚴正回應如下:   球衣本身是衣服,但亦是足球文化之象徵,甚或個人信仰的信物。因此,討厭別人穿球衣者,不外乎討厭其設計、文化或信仰。   若是從時尚角度入手,恕小弟毫無藝術感,未能置喙。球壇上公認型格的球衣不多,但醜陋的卻大行其道……
由於小弟江郎才盡,唯有出此下策,本文題材就是「沒有題材」。  靈感多數從生活中浮現,但小弟生活太忙,連產生靈感的機會也少。就此一想,我更不明白專欄作家的構造——他們全年無休,每天交稿,竟然永不停歇,日日都有靈感。 劉以鬯《酒徒》裡,主角是作家,更嚴格而言是隻牛,一隻只懂寫字的牛。即使是寫……
罵人有許多方法,人身攻擊也是其一。 平時循規蹈矩的討論,固然是以理服人;說服人的方法不外如是,辨駁別人的方法亦大致類近。唇槍舌劍、刀光劍影之中,起碼講究武德。正如拳擊,不管場面如何混亂,終歸也有拳證和規矩在後。 罵人,當然也可以是辯論的一種。要不然,當年台灣的文學論爭,恐怕每個學者都⋯⋯
中學時期,我很喜歡搜羅舊歌。 張國榮的舞姿,自是空前絕後地型格。在韓國時表演的《無心睡眠》,其舞姿之自在,實在難以忘懷。陳百強有次唱《今宵多珍重》,只是略展舞步,卻又讓我鍾情。 我喜歡舊歌。經歷時間洗禮,不少歌曲早已遭人遺忘,能留下來的就是經典,韻味截然不同。經典,當然多聽一首是一首。
赫然驚覺,小弟竟然許久未有練字。   練字的理由無他,純粹是看見手下筆墨暢遊紙張,然後自我感覺良好而已。從小到大,父母、親戚、老師、同學,無不稱讚小弟手上功夫,如是者飄飄然十數年,練字成為小弟要務之一。   寫一手好字有何用呢?著實沒有。電腦打印來勢洶洶,再好字的人亦難容身。不過精神層面上…
近日,又有人討論穿球衣之問題。小弟身為足球迷,現嚴正回應如下:   球衣本身是衣服,但亦是足球文化之象徵,甚或個人信仰的信物。因此,討厭別人穿球衣者,不外乎討厭其設計、文化或信仰。   若是從時尚角度入手,恕小弟毫無藝術感,未能置喙。球壇上公認型格的球衣不多,但醜陋的卻大行其道……
由於小弟江郎才盡,唯有出此下策,本文題材就是「沒有題材」。  靈感多數從生活中浮現,但小弟生活太忙,連產生靈感的機會也少。就此一想,我更不明白專欄作家的構造——他們全年無休,每天交稿,竟然永不停歇,日日都有靈感。 劉以鬯《酒徒》裡,主角是作家,更嚴格而言是隻牛,一隻只懂寫字的牛。即使是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