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人拿筆電來進行遊戲,因為大家可以很方便的約個地方,一起上線對戰,還能一邊作戰,一邊直接跟隊友討論戰術與打法,甚至直接「呼叫支援」。
也因為這樣,為了跑得動遊戲,筆電內置的顯示卡越來越高階,筆電的解熱設備也需要做的更強大。不過筆電內部空間就這樣小?如何能做到正確的解熱?這已經不是導熱膏能處理的了,更何況,導熱膏只是填補晶片與處理器的細縫而已。
目前銅導管普遍的用在筆電解熱上,銅有銅的性質好處,但也有成本與塑型的考量,因此折衷的方案就是搭配鋁片解熱。鋁片的導熱係數雖說沒有銅來的高,不過成本低廉、可塑性高,就變成它的優點,因此我們可以在很多改裝上,會選擇鋁製散熱片。
最近接了這台筆電,苦主表示,機器老是不定時出現藍屏,而且機器溫度很高,鍵盤位置甚至燙手。我查詢了一下藍屏的錯誤訊息代碼,發現代碼顯示是顯卡驅動出狀況,因此我大膽假設,故障的狀況應該機器過熱,導致程式執行過程中出錯當機。
機器拆開後,我們看到苦主原本使用導熱黏土來進行解熱,不過狀況撐了一段時間後,最近開始藍屏到讓人抓狂。不過導熱黏土將熱導到底殼上,而底殼又是塑膠,應該最後也把熱又回積到導熱管上,難怪當機當到深處無怨尤…
一開始接到這台機器時,我還擔心一點,長時間過熱是不是已經把顯示晶片搞到半殘了?不過跟老師傅討論完之後,老師傅只說:「你也只能先把解熱問題處理好,再來看看下一步怎麼做,如果真的晶片虛焊,那也只能拆機重焊看看…」
我說:「希望上散熱片就能解開,不然就麻煩了。」
機器拆解完後,老師傅開始研究發熱位置的分布,還有整個熱風的流向,決定直接切一整塊鋁片上去,把整個發熱區用一片鋁片去吸熱。吸收完熱量之後,再透過風扇模組將熱風導出機器。
不過要如何把整片導熱鋁片,固定在主機板的各晶片的上方,還要在經過的位置都要進行絕緣處理,這得經過規劃與設計。因此除了鋁片必須切割出正確的形狀,還得注意固定鋁片後的高度,甚至經過螺絲孔位與IC元件的地方,還需要繞開避免卡到。
設計繪製完畢後,開始進行切割,幸好是鋁片,方便切割,不至於對切割機耗損太大,這也是現在很多廠商,在製作散熱器材時選用鋁製品的原因之一。
關鍵散熱片製作完成之後,就要準備上機測試,上機後就換我來進行系統重建跟測試軟體安裝,這個區塊老師傅說是我的任務,所以就由我來接手。老師傅總說,簡單的交給我,難搞的他來弄,結果現在我也變笨了,只剩下寫文哈拉的功能了。
系統做完,開始安裝測試軟體,除了基本的「山豬馬克」之外(3Dmark),實際的遊戲也載一下來運作看看,主要是要跑看看內建的獨立顯卡是否能正常運作。別小看這台筆電,薄機身還可以塞下Nvidia 1650的獨立顯卡,真的很吃散熱設計,幸好改良之後,在機器把「山豬」跑一遍之後,穩定沒出現藍屏,總算通過第一階段的測試,接著換上遊戲測試。
遊戲測試也順利完成,沒有出現任何藍屏的狀況,不過機器鍵盤上方的塑膠位置竟然熱到手不太能觸碰?雖說機器沒有當機,但這樣的熱度,長久就對機器來說,絕對會有影響,因此我又請老師傅重新調整。
機器又回到老師傅這邊,仔細檢查過之後,發現風扇後方的風道規劃可能有問題。應該說風道走到一半就破碎掉,接著風流就變成亂流,帶著熱量在裡面亂竄,沒辦法把熱帶出機器之外。
接著用鋁箔做成散熱風道,重新調整風流,把熱風直接拉出到機器後方排出,這樣就不會把廢熱積在機器裡面。
完成之後,機器又來到我手上進行測試,這回我的「體感」溫度就沒那麼高了,感覺溫度降了一點點,而且軟體測試也再次全部過關。
筆電的散熱改良沒有一定的費用價格,因為每一台都是客製化的處理,從規劃到散熱材料的選用,除了技術之外,還需要吃大量的製作經驗。
所以如果你的筆電容易過熱,先檢查一下機器內灰塵是否塞住風道,自己可以先進行清潔,如果整理完之後,還是會過熱當機,那我們就來大改吧!至於導熱膏…就不是這回的關鍵了。
我們下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