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1|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關心技術留台、太空發展 郭昱晴:防止中國挖角關鍵技術,不可不慎

2024/11/28

立法委員郭昱晴今(28)於國科會預算審查質詢時,就「第二波國家核心關鍵技術項目清單」、「TAIDE 評測」、「太空產業產值目標」等三項議題,向國科會主委吳誠文提出質詢。

郭昱晴表示,近期有新聞報導,科技業傳出有中國智庫人士接觸台廠,疑似透過第三地「假外資」或包裝成台商身分,來台探詢租用AI算力。美國不斷對中國擴大AI晶片圍堵,中國在美方大規模管制下仍虎視眈眈、用各種方式進行挖角、找尋可取得關鍵技術的方式。被視為AI之島的台灣有可能因此成為破口,我國政府不可不慎。郭昱晴進一步表示, 立法院2022年通過修正「國家安全法」部分條文,未來受政府資助達一定基準的關鍵技術涉密人員,赴中國需申請許可;為確保國家安全與產業競爭優勢,2023年國科會也公告第一波22項國家核心關鍵技術清單,範圍包括國防、農業、半導體、太空、資通安全等5大領域,今年第二波則再新增10項,擴大其他領域的技術保護。對此,吳誠文表示,今年增加的10個項目,包括太空、量子科技、半導體及能源領域,都有徵詢民間意見,產業界多是正面看待;也會密切與友好國家密切合作,研發根留台灣的原則不會改變,和自由民主陣營的國家一同確保安全維持。

郭昱晴提到,今年六月質詢過台灣第一個本土可信任生成式AI對話引擎「TAIDE」開發的狀況。原有數發部成立「 AI 產品與系統評測中心」(AIEC),建立 AI 評測制度並制定 AI 產品系統評測指引;然今年10月底,工研院宣布打造台灣首座「AI測試實驗室」,用以確保AI不說謊、能保持穩定和可靠性,協助國內廠商評估及改進語言模型,滿足企業和使用者需求,「TAIDE」 也應有機會來做這方面的評測。吳誠文則回應,目前已經啟動相關工作,9月初訪問美國時也確認會有跨國合作,引進美方工具,盡力追趕AI變化。

郭昱晴也關心,國家太空中心114年度預算案編列「太空產業推動與人才培育計畫」14億五千多萬元,每年透過太空產業調查,掌握國內太空產業發展現況。然而根據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IA (Satellite Industry Association)數據,全球太空產業產值109年至112年間增加8,310億元,增幅7.46%;同期間臺灣太空產業產值則增加763.8億元,增幅43.4%。我國產值成長幅度雖優於全球,惟占比仍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此外,國科會於去年10月底台灣所舉辦的最大規模「台灣太空國際年會」(TASTI) 上表示,衛星產業目標在118年達到產值兆元,但根據近年統計數字,與目標落差甚大,看來是有可能無法達成。對此,吳誠文表示,過去台灣長期是以實驗性質的遙測衛星技術為主,現在進到低軌衛星時代則是以通訊衛星為主,產業發展將會快速上升。日前赴行政院討論,很多新創與大型電子公司要開始投入,未來幾年是成長關鍵期、會快速提升,因此118年目標還是相當樂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郭昱晴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