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可麗露 - 慈悲天使的銅鈴

raw-image

可麗露,有個特別美的別稱叫「天使的銅鈴」。相傳起源雛形是來自17世紀左右法國大革命前夕,一座在海港和酒廠附近的修道院。因為酒廠使用蛋白來澄清酒液,便把大量多餘的蛋黃捐贈給了修道院,修女們便拿來和海港邊破袋撒落的麵粉製作成了簡單的蛋糕捐贈給貧困的人們。而焦化的外皮正是銅模烘烤的蛋糕不小心烤焦意外留下的美麗。因為是酒廠的捐贈物製作,也留下了一個說法是:可麗露原意是酒桶蛋糕。也許正是因為在蕭條之際修女們的大愛,才很形象的將古銅色的小甜點稱為天使的銅鈴吧!~ 即便無法度過殘酷的動盪、也接受過天使的恩寵和滋養。

在我的甜點師歷程中,可麗露甚至是近半年才進到我的世界裡的。倒不是說聞所未聞或未曾品嘗,而是我始終對可麗露抱持著「只有使用銅模才做得出來」的不明刻板印象。直到今年夏天,我在上海求職的過程,在一家咖啡店試工那兩日學習到了那間咖啡店的可麗露做法─用的是鋁製材質的模具,烤的不也一樣漂亮嘛!這才打破了我的固定思維,藉著剛好要給摯友製作生日禮物之際,購買了不鏽鋼不沾模具來做嘗試,完全不成問題!

這樣的經歷也使我回憶起了幾年前還在台北的日常,曾經有一陣子十分癡迷於星巴克的可麗露,價格是挺實惠,味道也還算不錯,相較於其他奶油蛋糕來說更輕盈的份量,來杯鮮奶配著,剛剛好能讓我稍微緩解一天的煩悶。一開始我都是帶回家放冰箱再吃,偶然吃了加熱的版本,有別於冷食較Q彈的口感,內部組織變得鬆軟濕潤,香氣會散發得更明顯,成為了另一種享受。也因製作原理的不同,可麗露有別於馬卡龍,有更大的減糖和變化空間值得玩味,也許會成為下一個讓我癡迷的深坑也說不定呢。

在我印象裡的可麗露大多都是在咖啡店販售,伴隨著咖啡香令人暫時忘卻世間紛擾,幾年前的星巴克也好、上海短暫學習的咖啡店也好,可麗露總與咖啡相伴;巧合的是那位我贈與可麗露的摯友,也常常送給我我愛喝的咖啡作為我日常分享手藝的回饋。隨著文字的書寫,漸漸回憶起了曾經剛開始甜點師生涯的我說過這麼一句話:「我不求甚麼大富大貴大規模經營,我只希望我的手藝永遠飽含情感、讓吃到的人都能感受到、能給予勇氣再繼續尋找自己本真的初衷。」在寫著記憶的咖啡香裡、天使的銅鈴正在溫暖著我內心某一處被遺忘的角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