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暖化問題日益嚴峻,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對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造成深遠影響。為應對這一挑戰,國際社會正透過政策、技術創新與國際合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減少對石化燃料的依賴。2024年,多項國際會議與倡議聚焦氣候議題,展現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
2024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9)於11月11日至22日在阿塞拜疆巴庫舉行,主題為「團結一致,建立綠色世界」。會議聚焦四大議題:氣候融資、全面實施《巴黎協定》第六條、推動「損失和損害」基金,以及加速能源轉型。阿塞拜疆作為主辦國,承諾到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容量提高至30%,並計劃在2050年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40%。
會議達成「巴庫氣候團結契約」,為全球氣候治理提供新動力。其中,氣候融資成為焦點,各國同意到2035年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3000億美元,以支持其減排與適應行動。此外,會議正式啟動「損失和損害」基金,並宣布從2025年開始發放資金,瑞典等國承諾提供額外資金,使基金總額達到7.59億美元。
2024年1月26日,首個國際清潔能源日舉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籲各國加快能源轉型,逐步淘汰化石燃料。他強調,清潔能源不僅能滿足能源需求,還能減少污染,並幫助實現2030年全球電力普及目標。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數據,2022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已達3372吉瓦,較2014年增長67.52%。
多國在國際清潔能源日宣布新的可再生能源目標。例如,阿塞拜疆承諾到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容量提高至30%。此外,全球各地舉辦技術展示和研討會,展示太陽能、風能、氫能等最新技術,並通過社區活動和學校教育,提高公眾對清潔能源的認識。
2024年,新加坡因氣候變化額外經歷了122天危險高溫天氣,遠高於全球平均的41天。研究指出,若無氣候變化影響,新加坡僅會有4天達到危險高溫水平。這凸顯了全球暖化對赤道附近地區的嚴重衝擊,也警示各國需加快減排與適應行動。
在COP28會議中,各國就化石燃料轉型達成《阿聯酋共識》,呼籲以公正、有序的方式擺脫化石燃料,但未使用「逐步淘汰」的強硬措辭。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等主要油氣出口國反對完全淘汰化石燃料,強調應推廣碳捕獲與封存技術。這顯示化石燃料轉型仍面臨經濟與政治挑戰,需國際社會進一步協調與合作。
為實現全球減排目標,未來氣候政策需結合碳定價、綠色技術創新與國際合作。碳定價被認為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 ETS)的碳價已超過100歐元/噸,而中國的碳交易市場則處於起步階段。此外,綠色技術如太陽能、風能、氫能等的快速發展,為能源轉型提供了技術支持。
氣候變化已對全球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構成嚴重威脅,但透過國際合作與創新技術,我們仍有機會控制全球升溫。COP29與國際清潔能源日展示了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未來需進一步增強減排雄心,並通過氣候融資與技術轉移,支持發展中國家實現低碳轉型。只有全球團結一致,才能為子孫後代創造可持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