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暖化危機加劇 國際社會積極應對能源轉型

全球氣候暖化危機加劇 國際社會積極應對能源轉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全球氣候暖化問題日益嚴峻,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對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造成深遠影響。為應對這一挑戰,國際社會正透過政策、技術創新與國際合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減少對石化燃料的依賴。2024年,多項國際會議與倡議聚焦氣候議題,展現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

COP29:團結一致建立綠色世界

2024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9)於11月11日至22日在阿塞拜疆巴庫舉行,主題為「團結一致,建立綠色世界」。會議聚焦四大議題:氣候融資、全面實施《巴黎協定》第六條、推動「損失和損害」基金,以及加速能源轉型。阿塞拜疆作為主辦國,承諾到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容量提高至30%,並計劃在2050年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40%。

會議達成「巴庫氣候團結契約」,為全球氣候治理提供新動力。其中,氣候融資成為焦點,各國同意到2035年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3000億美元,以支持其減排與適應行動。此外,會議正式啟動「損失和損害」基金,並宣布從2025年開始發放資金,瑞典等國承諾提供額外資金,使基金總額達到7.59億美元。

國際清潔能源日:加速能源轉型

2024年1月26日,首個國際清潔能源日舉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籲各國加快能源轉型,逐步淘汰化石燃料。他強調,清潔能源不僅能滿足能源需求,還能減少污染,並幫助實現2030年全球電力普及目標。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數據,2022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已達3372吉瓦,較2014年增長67.52%。

多國在國際清潔能源日宣布新的可再生能源目標。例如,阿塞拜疆承諾到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容量提高至30%。此外,全球各地舉辦技術展示和研討會,展示太陽能、風能、氫能等最新技術,並通過社區活動和學校教育,提高公眾對清潔能源的認識。

氣候變化的極端影響:新加坡高溫警訊

2024年,新加坡因氣候變化額外經歷了122天危險高溫天氣,遠高於全球平均的41天。研究指出,若無氣候變化影響,新加坡僅會有4天達到危險高溫水平。這凸顯了全球暖化對赤道附近地區的嚴重衝擊,也警示各國需加快減排與適應行動。

化石燃料轉型的爭議與挑戰

在COP28會議中,各國就化石燃料轉型達成《阿聯酋共識》,呼籲以公正、有序的方式擺脫化石燃料,但未使用「逐步淘汰」的強硬措辭。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等主要油氣出口國反對完全淘汰化石燃料,強調應推廣碳捕獲與封存技術。這顯示化石燃料轉型仍面臨經濟與政治挑戰,需國際社會進一步協調與合作。

未來展望:碳定價與綠色技術創新

為實現全球減排目標,未來氣候政策需結合碳定價、綠色技術創新與國際合作。碳定價被認為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 ETS)的碳價已超過100歐元/噸,而中國的碳交易市場則處於起步階段。此外,綠色技術如太陽能、風能、氫能等的快速發展,為能源轉型提供了技術支持。

結論:全球合作應對氣候挑戰

氣候變化已對全球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構成嚴重威脅,但透過國際合作與創新技術,我們仍有機會控制全球升溫。COP29與國際清潔能源日展示了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未來需進一步增強減排雄心,並通過氣候融資與技術轉移,支持發展中國家實現低碳轉型。只有全球團結一致,才能為子孫後代創造可持續的未來。

avatar-img
世界新鮮事
13會員
705內容數
世界新鮮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世界新鮮事 的其他內容
2024年12月26日,以色列空襲加沙北部,造成50人死亡,包括5名醫務人員。加沙地帶醫療與人道危機加劇,國際社會呼籲停火並提供援助,衝突持續升級。
伊朗與俄羅斯將於2025年1月17日簽署《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涵蓋能源、交通、工業、農業等多領域合作,深化兩國關係以應對美西方制裁,並對中東地緣政治及全球能源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美聯儲暗示未來可能繼續降息,並評估特朗普政策對經濟的影響。加征關稅、驅逐非法移民等政策可能推高通脹和勞動力成本,加劇經濟不確定性,影響全球市場。
文章探討OpenAI從非營利轉型為營利性公司的過程,分析其與微軟的合作、AGI定義、員工角色及外部挑戰,揭示AI技術商業化的複雜性與未來發展方向。
OpenAI於2024年宣布轉型為營利公司,保留非營利部門進行慈善活動。此舉旨在籌集更多資金推動AI發展,但引發Elon Musk等爭議,外界擔憂其背離公益初衷。未來OpenAI將在商業與公益間尋求平衡。
2024年12月29日,韓國濟州航空一架從泰國曼谷起飛的客機在降落韓國務安國際機場時發生嚴重事故,疑似因鳥擊導致起落架故障,機腹著陸後爆炸起火,造成至少62人死亡,117人下落不明。韓國政府已展開全面救援,濟州航空承諾全力協助善後。
2024年12月26日,以色列空襲加沙北部,造成50人死亡,包括5名醫務人員。加沙地帶醫療與人道危機加劇,國際社會呼籲停火並提供援助,衝突持續升級。
伊朗與俄羅斯將於2025年1月17日簽署《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涵蓋能源、交通、工業、農業等多領域合作,深化兩國關係以應對美西方制裁,並對中東地緣政治及全球能源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美聯儲暗示未來可能繼續降息,並評估特朗普政策對經濟的影響。加征關稅、驅逐非法移民等政策可能推高通脹和勞動力成本,加劇經濟不確定性,影響全球市場。
文章探討OpenAI從非營利轉型為營利性公司的過程,分析其與微軟的合作、AGI定義、員工角色及外部挑戰,揭示AI技術商業化的複雜性與未來發展方向。
OpenAI於2024年宣布轉型為營利公司,保留非營利部門進行慈善活動。此舉旨在籌集更多資金推動AI發展,但引發Elon Musk等爭議,外界擔憂其背離公益初衷。未來OpenAI將在商業與公益間尋求平衡。
2024年12月29日,韓國濟州航空一架從泰國曼谷起飛的客機在降落韓國務安國際機場時發生嚴重事故,疑似因鳥擊導致起落架故障,機腹著陸後爆炸起火,造成至少62人死亡,117人下落不明。韓國政府已展開全面救援,濟州航空承諾全力協助善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