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抖音在台灣的影響力持續增長,不僅改變了年輕人的娛樂方式,甚至對其認同感與政治觀念產生了深遠影響。《金融時報》的調查指出,雖然台灣年輕人長期以來普遍支持本土化與獨立,但20至24歲年齡層對台灣身份的認同感有所下降,這一變化與抖音的廣泛使用可能有密切關聯。
抖音以短視頻形式吸引用戶注意力,其演算法機制能精準推送個性化內容。然而,這種推送模式可能讓年輕人無意間接觸到親中或淡化台灣認同的影片。例如,娛樂性影片、美化中國文化的內容,甚至政治性評論,都可能潛移默化地影響用戶的價值觀與態度。
更令人關注的是,抖音的演算法會根據用戶偏好進行優化,形成同溫層效應與訊息繭房,讓年輕人難以接觸到多元的觀點,對某些意識形態的接受度因此提高。有研究顯示,這些因素可能促使台灣年輕人對中國的好感度增加,並削弱對台灣獨立的支持。
台灣的「天然獨」世代向來以強烈的本土認同著稱,但在抖音影響下,部分年輕人展現出「不在乎」的態度轉變。據報導,許多年輕人對政治參與的興趣降低,對中國文化的接受度提升,並對台灣現狀表現出批判卻缺乏實際行動。小學生和國中生中,抖音的使用率分別高達44%與近60%,更反映出這種趨勢在青少年中尤為明顯。
為了應對抖音帶來的挑戰,學者與政府提出了多項建議:
在全球範圍內,抖音的影響已引起各國重視。例如,印度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抖音,美國和歐洲國家則對數據隱私和內容管理保持高度警惕。台灣可參考這些國家的經驗,在政策制定與媒體素養教育上進一步優化。
抖音對台灣年輕人的影響不僅限於娛樂層面,更涉及身份認同與政治觀念的深層變化。這一現象提醒社會應正視數位時代下的文化與信息滲透問題。透過加強教育、發展本土平台以及提升公民意識,台灣能更有效地應對抖音等社群媒體的挑戰,為年輕世代創造更加健康的成長環境。
抖音的快速崛起為台灣的媒體生態帶來全新挑戰,其影響也反映出台灣在數位時代下的複雜處境。未來的發展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以確保年輕世代在多元與獨立的價值觀中找到平衡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