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波動』等價值是許多坊間策略的獲利秘訣,但『終極降落傘』的真正獲利關鍵從來不是 Covered call 也不是 Put spread,而是來自模組的自我優化,獲利不過是在提升策略體質達到不敗後的副產品。
我相信不少同學都有操作 Covered call 或是使用 Credit spreads (Sell put or sell call spreads) 套利的經驗,其中 Covered call 甚至還被許多"老師"追捧為收租金的策略營利策略。能否做到週週月月順利套利這我們先不討論,不過畢竟只要漲、盤整或是小跌, Covered call 的確都能賺,但這一點點收益除了帶來有限的保護,對於跌價風險卻根本沒幫助,還可能因為操作失誤而錯過行情。
至於套利交易心態下大量使用 credit spread 的風險就非常高,獲利不多就算了,一旦股價發生劇烈的漲跌就會造成巨大損失。
從策略的經營面來說,即使價差單套利有得到收益,這些錢並不是想花就花的喔😅!這個觀念很多同學沒有想懂,連一些老師自己也糊塗。
先不說價差套利的獲利本來就不穩定,短線上要調控其中風險無比困難,就更別說當成理想中的固定營利模式。
同學們仔細想想,Covered call 是賣正股對應的合約,Cash-secured put 是拿現金用時間換來的價值,所以正確的套利觀點,應是:
⭐將選擇權價差套利視為股本的再複製,拿來提升資產價值。
很多有經驗的交易者的確有想到這一層,而在沒有選擇權,或是不懂使用選擇權的狀況下,他們的做法一般是將獲利拿來買入正股攤平成本。
這種作法說不上對或錯,但卻非常講究【選股】與【時機】。這是因為沒有選擇權來調控風險,買入正股後需要應對的『跌價風險』並未改變。而少量正股也不容易使用衍生品或合約保護,以致『選股』、『入場時機』等等成為了對沖這種風險的唯一考量。
同學們請聽老師多說兩句:
選股,不能靠信仰;
控險,要用選擇權。
把短期利潤再投入策略中,。這種觀點的大方向並沒有錯,但『終極降落傘』教給同學的方式,是優化保護模組,這真正有效保證策略底層價值能提昇的最佳做法!
具體的作法已經在 3.3.4 詳細教給同學,忘記的同學快去複習喔!
每當我讓同學調整那最遠期的 Put ,請他們往價平的方向轉倉,常常得到同學一頭霧水,不明所以然的反饋:
Put 都已經虧了,幹嘛還要買更貴的 Put,不但要多花錢,這不是又增加成本也增加了風險?
呃...Put 的確很貴,但首先要記得,這可是『獲利再投資』,而股價成長後的調整,成本其實並不會增加多少,風險反而降低許多,從策略層面上看更是一點也沒虧。
與『買股加碼』不同,與其投入不知明天是漲還是跌的股票正股,『終極降落傘』認為不如將觀點著眼在『增加資產的底層價值』,把作法改為增加『保護模組』的價值,這樣還比較實在。
老師在 3.3.5 就將這個觀點詳細解釋過,這種加法絕對不會虧損,因為我們花的每筆小小的金額都改變了策略的最大虧損點,而這些小小成本又能用先前提過的低風險套利取得。也就是說,提升 Protective Put 合約履約價值的代價,有機會能通過套利獲得,正負相抵之下對『策略成本』沒有絲毫影響,自然也沒有貿然增加成本的風險,相對的是這些『再投資』,次次都能獲得真實不虛的策略價值提升。
一個簡單的動作,就能得到這麼多的好處,這樣的再投資才有意義。
對於『終極降落傘』來說,短期賣權合約只是降低風險的管理與調整手法,旨在利用短期合約組合的方向性單純,目的性強的特性,期望在不增加過多危險的狀況下,賭一下人品,看運氣好點兒的時候能不能透過短線收益,取得更多的博弈籌碼。
有意思的地方是,這種降低風險的期望依然伴隨著風險,所以每次冒險之後若有些收穫,我們一定要把已承受過的風險轉化為某種『風險降低成就』。
過去我曾在 Medium 講座提過策略的價值增長有兩個方式,一個是【降低策略成本】,另一個則是【提升策略價值】。不過後來經過多年的實際操作與審視,老師領悟到上面這兩件其實是同一件事,那就是...
當策略來到『不敗之境』之後所有的策略價值增長,都將成為策略的真正獲利!
同學們可還記得 3.3.3 - 3.3.5 這幾個小節中,老師反覆提到的策略不敗條件:
當【股價成本】與【Put 履約價】的價差大於【買 Put 的成本】
這個口訣就是策略真正的獲利觀點!
現時同學還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參悟它背後的原理,只要知道這是通過巧妙的合約設計倒推的結論,並經由無數次實證得到的結論。
只要你的策略是『終極降落傘』,並使用這個公式,同學們就不再需要去費神去計算到底套利要賺得多少才能補足買 Put 的成本,只要滿足條件就是『不敗』的里程碑👍!
而綜觀整個『終極降落傘』策略,只要達到這個條件後,無論股價漲跌都能泰然處之,輕鬆交易,真正的獲利自然滾滾而來。
有些策略主打一個心跳,要同學們眼睛不離開跳動的數字,例如末日期權相關的交易策略。
『終極降落傘』則相反,調整頻率低,容錯率又高,眼睛可以專注在追劇,主打的是一派悠閒。
老師提醒同學們只要給策略設一個開關,定一個『調整週期』,週期別太短,一週一次調整就好,只有當『調整鬧鈴』響了才評估是否操作。操作前還能用模型演練一番,寫下計畫,這樣就能避免過度交易帶來焦慮,每次下單都能有好心態,有把握自然不容易犯錯。
老師這裡再追加一個關於交易的觀念。
關注股價、瞄準時機入場、頻繁交易....等等,就能保證得到理想中的勝率嗎?
同學們不需要學過高深的統計學就能理解,勝率只是運氣的集合,純純的事後論而已,所以關注股價根本不可能改變運氣,頻繁交易更是不會提高勝率,只是愈來愈接近這個注定的結果而已。
請同學聽老師一言:
策略的勝率無法改變,與交易頻率高低無關。
用丟硬幣的例子打個比方,古老的說法是:「丟十萬次的機率,出現正反面大約相同!」
這句話可沒有說一定要在十秒內丟十萬次才能證明,因為就算用十年才丟十萬次,只要重複這個實驗的條件相同,結果應該也是一樣的。
頻率高低既然不影響勝率的本質,那重點肯定不是交易的快慢多寡,真正的秘密在於【規律】。
大量或少量交易的總結果既然與『交易頻率』無關,那同學也應該就能理解到,勝率與運氣雖然定義有點差異,但反應在一兩次交易上並無區別,甚至我們可以說,「運氣不過只是比較帶有情緒的勝率」。
既然交易終究都是靠運氣,那為什麼不專注在經營一個容錯率高且絕對不敗的策略,輕鬆交易就好,把人生中最寶貴的『時間』留給家人,留給更需要關注的人生課題。
在本章一開始曾談到策略管理的獲利觀點,這裡老師切入的重點在於『過程』。
『終極降落傘』的獲利觀點來自『不敗』,而要達到不敗之境有個過程,期間需有系統、有規則的調整合約,維持框架穩定,並通過策略本身的模組化設計,持之以恆的調整合約位置。
只要用老師教的手法穩定經營就能保證投資永遠不賠,而當邁入不敗的里程碑之後,這個策略分分秒秒都在幫你賺錢,擁有一組『終極降落傘』就相當於一個穩定的被動收入投資,豈不妙哉。
接下來講座就會進入到最精采的實戰調整技法,老師將會逐步把不同狀態的轉倉模式,調整手法,評估與執行參數都教給同學們,這些調整技法可是『終極降落傘』的獨門絕技,有些技法可能也適合其他策略,學會了絕對能讓同學們大增百年功力,千萬別錯過後面愈來愈精彩的講座喔!
同學們學習完講座後覺得不錯,想支持我的股市投資與選擇權策略,你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