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仔細觀察終極降落傘的『策略框架』組成就能更清楚,這個起手式時買入的『超遠期價平 Put』(Protective put),只要它存在的一天,就能最大程度的維繫策略的基礎價值,有了它就像吃了【定心丸】,不管股價跌多深都不怕。
只不過,這紙看跌期權的時間實在很遠,導致它在策略的角色中較為被動,平時我們不能、也不該隨意調整它。
從『履約價差不等值』的觀點來看,若股價的成長沒有達到 10%註,幾乎都沒有調整的必要性。當股價沒有成長甚至長期處於下跌趨勢時,通常我們會保持這檔合約維持很久很久,久到可能讓人忘了它的存在。
💡註:價格高的股票,這個百分比值會稍微降低至 5-8%
而相對於超遠到期日的合約,為了維持策略框架的穩定,微調『近到期日』的 Covered call 與 Credit spreads,就會是終極降落傘策略調整的【每週功課】。
『終極降落傘』絕對不是『設後不管』的無腦策略😁!
任何長期的投資策略,肯定都是需要調整的,就連號稱懶人終極型的指數投資法,都有針對『資產權重再平衡 (Re-balance)』 的調整,『降落傘策略』當然也不例外,有專屬於它的調整規劃。
從『時間」與『履約價』這兩個選擇權最重要的特性去理解,任何選擇權操作者都應該要清楚的知道,【策略調整】這件事絕對是有『週期性』的,而一個設計完善的策略,肯定要替策略調整的週期做出最適當的規劃。
那麼『終極降落傘』的調整週期應該是多久呢?先把口訣教給同學們:
㊙️【每週檢查一次,參考 Delta 調整】!㊙️
這裡同學們要注意的是,調整【週期】與調整【時機】不是同一件事。
【調整週期】可以想成一種定時鬧鐘,時間一到就執行某種『評估手段』,再依據評估的結論產生對應的行動;而【調整時機】則是一種開關,一旦滿足既定條件就必須『馬上執行』,按照預定的手法行動。
在策略設計中,【調整週期】並沒有絕對的必要性或需求性,只要儘可能按照設定好的時間,有規律的執行評估就好,就算偶爾錯過一次調整,或是比預定好的時間早或晚點才執行,都不太會有問題。
但【調整時機】在執行上就有強烈的必要性,一旦錯過而沒有執行,就會後悔難受很久很久。
『策略調整』本身是一種有原則的計劃,對於很多其它的主動式策略來說,因為波動主導獲利注,所以通常『時機』遠比『週期』更重要,但對於刻意降低波動的『終極降落傘』策略而言,『時機』並非不重要,而是還有個更高級的開關,當它啟動且評估結果為『時機成熟』,才需要執行相對的行動。
注:此處『波動主導獲利』的意思是有漲跌(波動)產生價差,才能用買低賣高的手法獲利,與『波動率』的概念並不相同。
【調整週期】就是這個『開關』,也是每週都要限定完成的功課,而『終極降落傘』的預設設定為『每週一次』,時間可以設在週間的任何一天,而每次調整的間隔大約為七天即可,快或慢一天沒有太大影響,。
『操作時機』由【週期】控制的好處非常多,最大的優點就是不需沒日沒夜的盯盤,只需要在鬧鐘響起時,打開帳戶審視一下,達到需求才行動。
不是任何策略都能這樣設計,這可是只有對波動敏感度低的策略才能做到的,這類型對對股價波動敏感度較低的策略還有『蝴蝶策略』、『鐵鷹策略』等等,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找老師上課喔。
口訣中也有提到評估的方法,那就是每當鬧鈴響起,衡量一下當前波動當前強度,並根據合約的 Delta 參數,調整到更合適的履約價與日期即可,相當簡單。
Delta 參數的原理與用法,對應的技法又是什麼,就要看策略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或是當下需要何種風險轉換,這些都是『有驚無險流』策略的精華,稍後老師就會解釋,同學們先把名詞記起來就好。
策略的『調整』肯定不是隨心所欲,想調就調!
早在 3.2.3 小節時,老師就曾給同學分析過,從策略框架的觀點來看,策略需要調整的原因不外乎:
以上的兩點就是調整的時機的基本條件,當條件達成,才會有對應的操作。
框架變形的例子可以回到 3.2.2 小節複習,而觀點 2 的到期日則與之相對,也就是說,即使框架沒有變形,但為了維持框架彈性,合約即將到期時就要調整。
⭐以上這兩點同時也暗示著同學們,【若到期日還遠,框架沒有被破壞】,那就什麼也不用做!
明明框架完好,千萬千萬別因為手癢,就胡亂操作註。
💡註:如果沒需要調整,又真的太想交易選擇權,同學們可以來跟老師請教短線不敗又刺激的 -- 『蝴蝶策略』。
此外,雖然基礎的 Delta 參數就很夠用,但同學們想在基礎條件上加上自己的觀點,這絕對是 OK 的,對於『終極降落傘』的策略管理來說,無傷大雅。
這類評估的手段可以是散戶愛用的 K 線模型、均線測定或是任何非常規的測量方法,取決於每個人對波動與風險的解讀,而無論怎麼去分析當前的策略狀態,只要測定的標準都是用以下三個調整觀點的小目標為考量,那就沒問題。
這些小目標就是:
這裡老師先簡單地解釋一下,後面會用小測驗的方式,再給同學們加強觀念。
放在第一位的保護力評估是策略初期的重中之重,其潛在目的在於降低策略價值的波動,此時爭取『獲利』並非第一目標,真正的用意在引導策略快速的進入不敗之境。
而低風險套利就是在極度保守的策略經營初期,用些微風險換取獲利的平衡觀點。只要在合適的時機操作賣權來獲取部分的波動價值,長久以往就能把犧牲的獲利給慢慢找回來。
最後的訴求在於改善『策略體質』,這部分對應到本節一開始提到 Protective put 的調整,同學們應該可以理解,只要當策略達到『不敗之境』就是一種實實在在的體質轉換,而在策略體質更強健之後,就能在已經沒有機會賠的狀況下,用風險較高的操作來取得獲利,如果操作得當,甚至能每週每月創造穩定的現金收入,變成妥妥的收益型策略。
接下來同學們不妨試試思考一下,在股價位置已知,並已正確判別趨勢的狀況下,我們接下來應該怎麼做出調整。
更具體一點,就讓老師出個作業讓同學們牛刀小試一下,嘗試擬定調整計劃。
狀況一:就讓我們假設,從2/22/2023 完成起手式第一階段開始,兩週內股價來到下圖 ❶、❷、❸ 的位置時,該做出怎樣的調整呢?
如果這太簡單😝,那就不妨升級一下難度。
狀況二:開局起手式兩階段都在二月底前完成了,而時間又過了一週多,這時合約還有15 天左右會到期,股價來到下圖 ❶、❷、❸、❹、❺、❻ 的位置時,我們又該做出怎樣的調整呢?️
今天的作業可能比較燒腦一點,但其實答案我已經在 ARKK 的實戰操作演示過了喔😉!
建議同學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觀點出發:
期待同學們在留言中參與討論喔!
同學們學習完講座後覺得不錯,想支持我的股市投資與選擇權策略,你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