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瓦斯托波爾號(SN Sevastopol,俄語:Севастополь )是俄羅斯帝國海軍甘古特級戰艦中第一艘完工的艦船,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甘古特級戰艦是俄羅斯第一艘無畏艦,她的名字取自克里米亞戰爭期間的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該艦於1914年至1915年冬季完工,但直到1915年中期才投入戰鬥。她的職責是保衛芬蘭灣入口處免受德國人的入侵,但由於德國人從未試圖進入,所以她花時間進行訓練並為布雷作業提供掩護。二月革命後,她的船員加入了波羅的海艦隊的總兵變,並在同年稍後加入了布爾什維克,由於人力不足,該船於1918年停航,但船員們參加了1921年的喀琅施塔得叛亂。
她於1925年重新服役,並於1928年重新改裝,為隔年轉移至黑海做準備。塞瓦斯托波爾號和巡洋艦紅色克里米亞號在比斯開灣遭遇了嚴重的風暴,塞瓦斯托波爾號的副艦首嚴重受損。她必須駛往布列斯特進行維修,但於1930年1月抵達塞瓦斯托波爾。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她為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及相關行動提供砲火支援,直至1942年4月德國空襲的風險太大而退出戰鬥。戰後她繼續服役,直到1954年成為一艘訓練船。
排水量:24,800噸
長:181.2公尺
寬:26.9公尺
吃水:8.99公尺
裝置功率:52,000馬力(38,776千瓦)
推進系統:4 軸帕森斯蒸汽渦輪機、25台鍋爐
航速:24.1節
續航力:以10節速度航行3,200海浬
搭載:1,149人
武器:4 × 三聯裝12吋(305公釐)火砲、16 × 單裝4.7吋(120公釐)火砲、1 × 單管3吋(76公釐) 防空砲、4 × 17.7英吋(450毫米)魚雷發射管
1941年改裝後:4 × 12吋(305公厘)/52炮、12 × 1 – 4.7吋(120公釐)火砲、3 × 1 門3吋(76公釐)防空砲、16 × 1 – 1.5吋(37公釐)防空砲、12 × 1 挺0.50吋(12.7公釐)DShKM 防空機槍
盔甲:水線裝甲帶:125–225公釐(4.9–8.9吋)、甲板:12–50毫米(0.47–1.97英吋)、砲塔:76–203公釐(3.0–8.0吋)、砲座:75–150公釐(3.0–5.9吋)、指揮塔:100–254公釐(3.9–10.0吋)
塞瓦斯托波爾號水線長180公尺,全長181.2公尺,其艦寬26.9公尺,吃水8.99公尺,比設計深度多49公分。滿載時其排水量為24,800噸,比設計排水量23,288噸多出1,500噸。 塞瓦斯托波爾號的機械設備由波羅的海工廠製造,十台帕森斯型蒸汽渦輪機驅動四支螺旋槳,發動機室位於三號和四號砲塔之間的三個橫向隔間內。外部艙室各有一個用於每個機翼螺旋槳軸的高壓正向和反向渦輪,中央發動機室有兩個低壓前進和後退渦輪機以及兩個巡航渦輪機來驅動兩個中央軸。這些引擎的設計總輸出功率為42,000馬力(31,319千瓦),但在1915年11月21日其姊妹艦波爾塔瓦號的全速試航中,她的輸出功率達到了最高時速52,000馬力(38,776千瓦)。25台鍋爐為引擎提供蒸汽,設計工作壓力為17.5個標準大氣壓,每個鍋爐都裝有油噴霧器,用於混合油/煤燃燒。他們被分成兩組,前組由第二座砲塔前方的兩間鍋爐房組成,最前面的鍋爐房有三台鍋爐,第二台鍋爐房有六台鍋爐。後部組位於第二和第三砲塔之間,由兩個隔間組成,每個隔間有八個鍋爐。滿載時,該船可攜帶1,877.1噸的煤和710噸燃油,以10節的速度可以航行3,500海浬。 塞瓦斯托波爾號的主要武器為十二門52口徑奧布霍夫斯基 12 英吋(305毫米)1907型炮,安裝在四座三聯裝砲塔上,分佈在船體長度方向上。俄國人並不相信超射砲塔能帶來任何優勢,他們低估了軸向射擊的價值,並認為由於槍口爆炸問題,超射砲塔無法在下部砲塔上方射擊。他們還認為,將砲塔及其相關彈藥庫分佈在船隻上可以提高船隻的生存能力。十六門50口徑4.7英吋(119毫米)1905型炮被安裝在砲廓內,作為副砲,用於防禦魚雷艇的攻擊。這些軍艦在後甲板上只安裝了一門30口徑3英吋 (76mm)蘭德防空(AA)砲。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可能還添加了其他防空砲,但缺乏詳細資訊。在戰爭期間,末端砲塔頂部加裝了4門75毫米(3.0吋)機關砲。此級艦安裝有4具17.7吋(450公釐)潛射魚雷發射管,每具魚雷發射管可攜帶 3 枚魚雷。
塞瓦斯托波爾號由聖彼得堡的波羅的海工程公司建造。她的龍骨於1909年6月16日鋪設,並於1911年7月10日下水。 她於1914年11月30日服役,並於次月末抵達赫爾辛基,在那裡她被分配到波羅的海艦隊第一戰艦旅。8月27日,塞瓦斯托波爾號及其姊妹艦甘古特號為利耶帕亞南部的佈雷作業提供遠程掩護,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羅斯無畏艦駛出芬蘭灣的最遠距離。10月17日,由於作業疏失,半批火砲彈藥掉落,撞擊前彈藥庫地板後點燃火勢,雖然彈藥庫被水淹沒阻止了爆炸,但大火卻導致兩人死亡,另有多人被燒傷。1916年,她沒有遭遇任何意外,但那一年她曾兩次撞上水下暗礁,每次都只受到輕微損壞。1917年3月16日,閒散的水手們收到了聖彼得堡二月革命的消息後,她的船員加入了波羅的海艦隊的總兵變。《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要求蘇聯於1918年3月撤離其在赫爾辛基的基地,否則將由新獨立的芬蘭拘禁,儘管芬蘭灣仍處於結冰狀態。塞瓦斯托波爾號及其姊妹艦於3月12日率領第一批船隻出發,並於五天後抵達喀琅施塔得,此舉被稱為「冰上航行」。
塞瓦斯托波爾號的船員參加了1921年3月的喀琅施塔得叛亂。在起義被血腥鎮壓後,1921年3月31日,她被更名為巴黎公社號,以紀念巴黎公社。在1925年9月17日重新服役之前,她經過多次改裝。她的前煙囪被升起並且上部向後傾斜,以便將廢氣排出控制和砲兵空間,同時在前後砲塔的頂部增加了三門3英寸「倫德」防空砲。她獲得了一些額外的測距儀,並得到了一個假船頭以提高她的適航能力。1929年11月22日,她與巡洋艦紅色克里米亞號一起啟航前往黑海,在比斯開灣遭遇了嚴重的風暴。敞頂船頭排水不足,容易積聚大量水,因而嚴重損壞船頭和支撐結構。巴黎公社號被迫駛入布列斯特進行修復,其中包括拆除積水較多的塔室。兩艘船於1930年1 月18日抵達塞瓦斯托波爾,巴黎公社號成為黑海艦隊的旗艦。
1930年至1933年間,她曾在第三砲塔頂部臨時安裝一台進口的亨克爾飛機彈射器。她的後部上層建築被擴大,並在其前方建造了一個新結構,這需要將主桅杆重新定位到前方。這使得沒有留下足夠的空間安裝井架(如在馬拉特安裝的井架),並且安裝了兩個大吊桿來處理飛機,同時保留現有的船用起重機。桅杆必須用兩條短腿加固,以承受吊桿及其負載的重量。她的暫時性船頭被改造成一個真正的船頭,就像她的姊妹艦上安裝的一樣。其所有二十五台舊鍋爐均被原本為博羅季諾級戰列巡洋艦設計的十幾台燃油鍋爐所取代。節省下來的空間用於增加另一個內側縱向水密艙壁,大大提高了其水下防護能力。 她的砲塔經過改裝,使用 6° 的固定裝載角,並裝有更強大的升降馬達,使其射速提高到每分鐘兩發。它們的最大仰角增加到 40°,射程擴大到32,320碼(29,550公尺),並重新命名為 MK-3-12 Mod。她拆除了舊的「倫德」防空砲,並用六門半自動45毫米 (1.8英寸) 21-K防空砲替換它們,其中三門位於前後砲塔頂部。前後上層建築的平台上各安裝了三門76.2毫米34-K機關炮,以及十二挺12.7毫米DShK M機槍。她的火控系統經過了徹底的改造,配備了一對KDP-6火控指揮儀,並在兩個上層建築的頂部配備了兩個6公尺(20英尺)蔡司測距儀。其原來的機械火控計算機被一台維克斯有限公司火控計算機的複製品(蘇聯稱之為AKUR)所取代,同時也替換了一台穩定垂直陀螺儀的複製品。她也接收了蘇聯艦隊中第一種穩定的防空指揮儀SVP-1,分別安裝在前部上層建築的兩側。它們是手動穩定的,但效果並不令人滿意,因為當船劇烈搖晃時,操作人員很難將視線保持在地平線上。
1938年1月,巴黎公社號完成了重建的第一階段,但由於增加了上部重量,穩定性問題仍未解決。解決問題的方案經過了長時間的討論,直到1939年國防人民委員伏羅希洛夫元帥批准增加防魚雷凸起,這將增強艦艇的水下防護能力,並解決其穩定性問題。第二部分重建於1939年12月至1940年7月期間進行。它們的形狀很不尋常,由一個外部空隙艙組成,目的在削弱魚雷的爆炸力,而空隙艙背後是緊鄰原始船體的一個相對較窄的部分,從水線上方延伸到艙底。它被分成兩個部分;其下層艙室裝滿燃油或水,以吸收爆炸產生的碎片和破片,而上層艙室則裝滿小型防水管,目的在保護船的水線面積並最大限度地減少水線周圍槍擊造成的進水。水下魚雷發射管與凸起部分不相容,此時被拆除。增加凸起部分後,其標準排水量增加至30,395噸,穩心高度增加至2.03公尺,速度降低至21.5節。蘇聯利用其額外的穩定性來加強其甲板裝甲,將她的中層甲板裝甲完全替換為76.2毫米(3.00英寸)的水泥裝甲板,這些裝甲板最初是為納希莫夫海軍上將級巡洋艦設計的。這些並不理想,因為它們比甲板板材所需的硬度要硬,但它們確實具有免費這一主要優點。在某個時間點,具體日期不詳,她的45毫米砲被拆除,並增加了十六門37毫米 (1.5英寸) 70-K自動防空砲,前後砲塔頂部各三門,上層建築中有十二門。
1941年6月22日前不久,巴黎公社號的4門120毫米火砲安裝完成。10月30日,德軍突破了佩列科普地峽附近的蘇聯防線後,她被疏散到新羅西斯克。11月28日至29日,她用 146 枚12吋砲彈和 299 枚120毫米砲彈轟炸了塞瓦斯托波爾南部的德國和羅馬尼亞軍隊。11月29日,三名船員在塞瓦斯托波爾被風暴沖下船死亡,他們是戰爭期間唯一失蹤的船員。巴黎公社號擱淺,但很快就重新浮起。12月29日,她駛入塞瓦斯托波爾南灣,向德軍發射了 179 枚和 265 枚120毫米砲彈,然後搭載1,025名傷員,於31日與巡洋艦莫洛托夫號一起離開。1942年1月4日至5日晚間以及1月12日,她轟炸了費奧多西亞南部的德軍陣地。三天後,巴黎公社號在蘇聯軍隊沿著克里米亞南部海岸在德軍後方登陸時提供了砲火支援。2月26日至28日夜間,她轟炸了費奧多西亞西面和北面的德軍陣地,以支援第44集團軍的攻擊。1942年3月20日至22日夜間,她向費奧多西亞附近的目標發射了戰爭中的最後一炮,然後返回格魯吉亞波季,重新安裝破舊的12英寸火砲。當這項工作完成後,蘇聯人不願意讓這樣一艘著名的艦艇暴露在德國空襲之下,因為德國空襲已經擊沉了多艘巡洋艦和驅逐艦。1943年5月31日,她恢復了原來的名字,但仍留在波季,直到1944年末,她於11月5日率領黑海艦隊倖存的主要部隊返回塞瓦斯托波爾。戰爭期間,英國根據租借法案安裝了290型和291型空中預警雷達。她在1945年7月8日時獲頒紅旗勳章。 1954年7月24日,她被重新歸類為「學校戰艦」,並於1956年2月17日退役。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