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藍歷史】從未有實質戰績的無畏艦 - 波爾塔瓦號戰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波爾塔瓦號戰艦

波爾塔瓦號戰艦


「波爾塔瓦」號戰艦(俄語:Полтава)是俄羅斯帝國海軍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建造的甘古特級戰艦第二艘。甘古特級是俄羅斯第一型無畏艦。艦名來源於1709年在俄國戰勝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的波塔瓦戰役。本艦於1914年至1915年冬季完工,但直到1915年夏才投入使用。


服役初期,「波爾塔瓦」號職責是保衛芬蘭灣入口處免受德軍的入侵,但由於德國人從未試圖入侵,所以本艦大部分時間都在訓練和為布雷行動提供掩護。1918年,由於缺乏訓練有素的艦員,本艦被擱置。次年,「波爾塔瓦」號又遭遇了一場毀滅性的火災。 1926年,「波爾塔瓦」號被更名為「伏龍芝」號。在接下來的多年裡,曾提出過很多建議以不同的方式重建或現代化該艦,但均未付諸實施。同一時期,「伏龍芝」號成為了姊妹船的備件來源,並被用作宿舍船。最終本艦於1940年被從海軍名單中被除名,並開始以非常緩慢的進度拆解報廢。1941年底,為防止被德國人鑿沉在一些不太方便的地點,蘇聯方面將本艦故意擱淺。1944年本艦被打撈起,並於1949年開始全面拆解。

甘古特級戰艦的方案視圖

甘古特級戰艦的方案視圖


設計和描述

波爾塔瓦」號水線長180公尺(590英尺),全長181.2公尺(594英尺),舷寬26.9公尺(88英尺),吃水深度8.99公尺(29.5英尺),比設計多了49公分(1.61英尺)。滿載時排水量為24,800公噸(24,400長噸;27,300短噸),比設計排水量23,288公噸(22,920長噸;25,671短噸)多了1,500公噸(1,500長噸;1,700短噸)。 「波爾塔瓦」號動力系統由法俄工廠建造,由10台帕森斯式蒸汽渦輪機驅動4具螺旋槳。機艙位於三號和四號砲塔之間的三個橫向艙室內。外側艙室各有一台高壓正轉和反轉汽輪機,驅動著每側螺旋槳軸。中央機艙有兩台低壓正轉和反轉汽輪機,以及兩台驅動兩個中心軸的巡航汽輪機。這些引擎的設計總功率為42,000匹軸馬力(31,319千瓦特),但在1915年11月21日「波爾塔瓦」號的全速試驗中,這些引擎測到了52,000匹軸馬力(38,776千瓦特)的功率輸出,最高時速達到24.1節(44.6公里每小時;27.7英里每小時)。25台亞羅式鍋爐以設計工作壓力為17.5標準大氣壓(1,770千帕斯卡;257磅力每平方英寸)向引擎提供蒸汽。每台鍋爐都裝有桑尼克羅夫特噴油器,用於燃油與燃煤的混合燃燒。這些鍋爐被分為兩組,前組包括二號砲塔前面的兩個鍋爐房,最前部的第一鍋爐房內有三座鍋爐,而第二鍋爐房內有六座。後組位於二號和三號砲塔之間,包括兩個艙室,每個艙室有八座鍋爐。滿載時,艦上可攜帶1,847.5長噸(1,877.1公噸)煤和700長噸(710公噸)燃油,在10節(19公里每小時)的速度下的航程達3,500海里(6,500公里)。


1912年海軍部造船廠對「波爾塔瓦」號進行舾裝

1912年海軍部造船廠對「波爾塔瓦」號進行舾裝


甘古特級戰艦主砲裝備包括12門52倍徑奧布霍夫斯基12英寸(305公釐)1907年式砲,安裝在艦體中軸線上分布的四座三聯裝砲塔內。俄羅斯人認為,背負式砲塔沒有任何優勢,從而忽視了軸向射擊的價值,並認為上層火砲塔在位於下層火砲塔上方時會因砲口火焰問題而無法開火。他們還相信,分散布置砲塔及其相關彈藥庫,可以提高艦船的生存能力。16門50倍徑4.7英寸(119公釐)1905年式砲被安裝在砲艦上作為用於抵禦魚雷艇的副砲。「波爾塔瓦」號僅安裝了1門30倍徑3英寸(76公釐)高射砲,安裝在後甲板上用於防空。其他防空砲可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假裝的,但缺乏進一步記載。布茲邦(Budzbon)稱在戰爭期間,末端砲塔的頂部增加了4門75公釐(3.0英寸)砲。此外還裝備有4具17.7英寸(450公釐)的水下魚雷發射管,每管裝載三枚魚雷。


位於符拉迪沃斯托克俄羅斯島伏羅希洛夫砲台博物館的「波爾塔瓦」號砲塔

位於符拉迪沃斯托克俄羅斯島伏羅希洛夫砲台博物館的「波爾塔瓦」號砲塔


艦歷

波爾塔瓦號

波爾塔瓦」號由聖彼得堡海軍部造船廠建造,龍骨於1909年6月16日開始鋪設,1911年7月23日下水。1914年10月底,「波爾塔瓦」號與姊妹艦「甘古特」號發生碰撞,導致前者錨被卡住,艦體受損,試航也被迫推遲至1914年11月底。1914年12月30日,「波爾塔瓦」號入役後駛抵赫爾辛基並被分配至波羅的海艦隊第一戰艦大隊。然而,由於冬季冰層厚,艦砲和魚雷試驗不得不推遲到1915年中期。本艦也是同艦級中唯一進行過全功率速度試驗的艦隻,試驗於1915年11月進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波爾塔瓦」號的主要任務是阻止德國人闖入芬蘭灣,而德軍從未嘗試過的入侵該地。「波爾塔瓦」號於1916年6月擱淺,但損傷並不嚴重。其艦員參加了1917年的二月革命,1918年3月12日至17日,儘管芬蘭灣冬季結冰,但「波爾塔瓦」號還是和其他大部分波羅的海艦隊艦隻撤離了赫爾辛基。由於艦員短缺,該艦於1918年10月被送往彼得格勒進行長期維護。 1919年11月24日,「波爾塔瓦」號的前鍋爐艙發生火災,燒毀了大部分內部結構。從此以後,本艦就被用作姊妹艦的備件來源。1924年,本艦曾與博羅季諾級戰鬥巡洋艦「伊茲梅爾」號一同被計劃改裝為在黑海服役的航空母艦。但考慮到俄國內戰結束後不久的蘇聯經濟狀況,這一計劃被證明過於雄心勃勃且成本高昂。而更為實際的目標則是將其恢復到原有的配置。為此,波羅的海造船廠實際上在1925年開始了工作,但到1926年2月15日時已經耗盡了分配的資金,而當時工程估計已完成了46.5%。



伏龍芝號

1926年1月7日,「波爾塔瓦」號被更名為「伏龍芝」號(Фрунзе),以紀念剛去世的布爾什維克軍事領袖米哈伊爾·伏龍芝。隨後的計劃重點是將其重建為與其姊妹艦相同的現代化艦艇或戰鬥巡洋艦,並拆除一座砲塔以減輕重量。但最終所有工程都在1935年1月23日停止後被放棄。1934年,艦上的兩座砲塔被送去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以加強俄羅斯島的防禦工事。克里門特·伏羅希洛夫批准了最後一個改造計劃,將「伏龍芝」號改造成一座浮動砲台。但波羅的海工廠沒有多餘的產能,因此這個項目於1939年7月9日被取消。在此期間,該艦曾被用作宿舍船,並被逐步拆解,直1940年12月1日才被正式廢棄。德國入侵蘇聯後,為防止被德軍鑿沉,「伏龍芝」號被拖至喀琅施塔得,並於1941年7月下旬在列寧格勒運河附近擱淺。在列寧格勒圍城戰期間,該艦的艦體被用作小型船隻的基地。最終「伏龍芝」號於1944年5月31日被打撈上來並拖至列寧格勒,於1949年開始全面拆解。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伏龍芝」號的兩座砲塔連同火砲一起被用來重建塞凡堡的第30號海岸防禦砲台(Maksim Gor'kii I)。這些火砲一直在蘇聯海軍中服役至1997年。由於另外兩座砲塔仍留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該艦在俄羅斯有時會被開玩笑地稱為「世界上最長壽的戰艦」。


碧藍航線 波爾塔瓦 同人創作

碧藍航線 波爾塔瓦 同人創作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異世界冒險者 傑洛斯
8.4K會員
1.0K內容數
熱愛創作,喜歡閱讀,更愛奇奇怪怪的事物,收藏著來自各地的新奇物件,穿梭在各遊戲、小說、動漫、LARP領域,這裡提供我的生活發現、各類趣聞、資訊知識分享、歡迎各路冒險者一起交流,又或是可以一起旅行,將這個世界的新奇之處帶給大家。
2025/05/01
涼波號(IJN Suzunami)是日本帝國海軍的驅逐艦,她是夕雲級第10艘驅逐艦,由日本帝國海軍於1942年3月至1943年7月底在浦賀船塢建造。完工後被分配到第11魚雷戰隊做訓練,與旗艦龍田號及其姊妹艦一起參加在西部內海的訓練。
Thumbnail
2025/05/01
涼波號(IJN Suzunami)是日本帝國海軍的驅逐艦,她是夕雲級第10艘驅逐艦,由日本帝國海軍於1942年3月至1943年7月底在浦賀船塢建造。完工後被分配到第11魚雷戰隊做訓練,與旗艦龍田號及其姊妹艦一起參加在西部內海的訓練。
Thumbnail
2025/04/30
蘇維埃聯盟級戰艦(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編號23號海軍計劃)是蘇聯海軍於1930年代末至1940年代初建造的戰艦項目,屬於大型遠洋艦隊建設計劃的一部分。如果計劃順利執行,這些新戰艦將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威力最強的戰列艦,但該項目下建造的所有艦船均未完工。
Thumbnail
2025/04/30
蘇維埃聯盟級戰艦(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編號23號海軍計劃)是蘇聯海軍於1930年代末至1940年代初建造的戰艦項目,屬於大型遠洋艦隊建設計劃的一部分。如果計劃順利執行,這些新戰艦將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威力最強的戰列艦,但該項目下建造的所有艦船均未完工。
Thumbnail
2025/04/29
伏加爾號(SN Volga)是存在與圖紙計劃中的航母,原型來自於72號專案的航母設計,1920年,蘇聯就考慮過將多艘其他級別的船艦改裝成航空母艦的可能性,但這些計劃通常因缺乏資金或造船能力而受阻,在1930年代後半期,蘇聯開始製定建造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大型現代化艦隊的計畫。
Thumbnail
2025/04/29
伏加爾號(SN Volga)是存在與圖紙計劃中的航母,原型來自於72號專案的航母設計,1920年,蘇聯就考慮過將多艘其他級別的船艦改裝成航空母艦的可能性,但這些計劃通常因缺乏資金或造船能力而受阻,在1930年代後半期,蘇聯開始製定建造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大型現代化艦隊的計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甘古特號戰艦(SN Gangut,俄語:Гангут)是俄羅斯帝國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建造的甘古特級無畏艦的首艦,也是這一艦級最後一艘完工的艦船。本艦的名字來源於1714年俄羅斯戰勝瑞典海軍的甘古特會戰。該艦在1914至1915年的冬天建成,但直到1915年中期才做好戰鬥準備。
Thumbnail
甘古特號戰艦(SN Gangut,俄語:Гангут)是俄羅斯帝國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建造的甘古特級無畏艦的首艦,也是這一艦級最後一艘完工的艦船。本艦的名字來源於1714年俄羅斯戰勝瑞典海軍的甘古特會戰。該艦在1914至1915年的冬天建成,但直到1915年中期才做好戰鬥準備。
Thumbnail
阿爾漢格爾斯克號(SN Arkhangelsk,原皇家君主號)是皇家海軍的復仇級戰艦,排水量30,451噸,配備四座雙聯裝砲塔中的八門15英寸(381 毫米)火砲。她於1914年1月開始建造龍骨,並於1915年4月下水;該船於1916年5月完工,但未能及時投入使用以參加月底的日德蘭海戰。
Thumbnail
阿爾漢格爾斯克號(SN Arkhangelsk,原皇家君主號)是皇家海軍的復仇級戰艦,排水量30,451噸,配備四座雙聯裝砲塔中的八門15英寸(381 毫米)火砲。她於1914年1月開始建造龍骨,並於1915年4月下水;該船於1916年5月完工,但未能及時投入使用以參加月底的日德蘭海戰。
Thumbnail
塞瓦斯托波爾號(SN Sevastopol,俄語:Севастополь )是俄羅斯帝國海軍甘古特級戰艦中第一艘完工的艦船,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甘古特級戰艦是俄羅斯第一艘無畏艦,她的名字取自克里米亞戰爭期間的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
Thumbnail
塞瓦斯托波爾號(SN Sevastopol,俄語:Севастополь )是俄羅斯帝國海軍甘古特級戰艦中第一艘完工的艦船,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甘古特級戰艦是俄羅斯第一艘無畏艦,她的名字取自克里米亞戰爭期間的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
Thumbnail
龐培·馬格諾號(RN Pompeo Magno)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義大利皇家海軍的羅馬隊長級大型驅逐艦(巡洋艦),在義大利投降,船艦被納入德國海軍後在停戰期間被鑿沉。戰爭結束後,該船被打撈、重建、重新命名,並於1956年投入使用。
Thumbnail
龐培·馬格諾號(RN Pompeo Magno)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義大利皇家海軍的羅馬隊長級大型驅逐艦(巡洋艦),在義大利投降,船艦被納入德國海軍後在停戰期間被鑿沉。戰爭結束後,該船被打撈、重建、重新命名,並於1956年投入使用。
Thumbnail
加富爾伯爵號是1910年代為義大利皇家海軍 ( Regia Marina ) 建造的三艘加富爾伯爵級無畏戰艦的同名艦。她於1915年完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服役,但很少被使用,也沒有參與任何戰鬥。這艘船在1923年科孚島事件期間支援了行動,並在接下來的十年中大部分時間都處於備用狀態。
Thumbnail
加富爾伯爵號是1910年代為義大利皇家海軍 ( Regia Marina ) 建造的三艘加富爾伯爵級無畏戰艦的同名艦。她於1915年完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服役,但很少被使用,也沒有參與任何戰鬥。這艘船在1923年科孚島事件期間支援了行動,並在接下來的十年中大部分時間都處於備用狀態。
Thumbnail
呂措號(SMS Lützow)是德意志帝國海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建造的三艘德夫林格級大巡洋艦的2號艦,為紀念拿破崙戰爭期間的普魯士宿將路德維希·阿道夫·威廉·馮·呂措而命名。作為舊式防護巡洋艦奧古斯塔皇后號的替艦,呂措號於1913年11月29日開建,但直至1916年才完工。
Thumbnail
呂措號(SMS Lützow)是德意志帝國海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建造的三艘德夫林格級大巡洋艦的2號艦,為紀念拿破崙戰爭期間的普魯士宿將路德維希·阿道夫·威廉·馮·呂措而命名。作為舊式防護巡洋艦奧古斯塔皇后號的替艦,呂措號於1913年11月29日開建,但直至1916年才完工。
Thumbnail
布呂歇爾號重巡洋艦(德語:Blücher)是納粹德國海軍的一艘希佩爾將軍級重巡洋艦,也是二戰爆發初期德國最新的一艘船。在布呂歇爾號服役後僅6個月,她就在入侵挪威的威瑟入侵作戰第一天,於德勒巴克灣戰役中被其岸防要塞擊沉。
Thumbnail
布呂歇爾號重巡洋艦(德語:Blücher)是納粹德國海軍的一艘希佩爾將軍級重巡洋艦,也是二戰爆發初期德國最新的一艘船。在布呂歇爾號服役後僅6個月,她就在入侵挪威的威瑟入侵作戰第一天,於德勒巴克灣戰役中被其岸防要塞擊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