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神話在現代文明中的意義

重拾神話在現代文明中的意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現代社會,科學以其精確的邏輯、嚴謹的實驗和可驗證的結論,贏得了無可比擬的地位。我們享受著科學帶來的便利與進步,從電力、通訊到醫療,科學的影響無所不在。然而,我們是否也在不知不覺中,將科學捧上了神壇,過度擴大了其對世界的解釋力,甚至忽略了其他理解世界的途徑?

我們對科學的信心,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其對生命現象的理解和操作能力之上。然而,現實卻常常給予我們當頭棒喝。儘管醫學日新月異,許多疾病依然無法治癒,癌症、阿茲海默症等挑戰依然存在。即便在看似有效的醫療干預中,藥物和手術往往只在極少數情況下才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醫療上最重要的,往往還是人體自身的自癒能力。

科學對宇宙的解釋力,更是在現代才逐步建立起來的。從宇宙大爆炸到黑洞,從基因序列到量子力學,科學不斷拓展著我們對宇宙和生命的認知邊界。然而,即使如此,我們依然面臨著無數的未知。意識的本質、暗物質的構成、宇宙的終極命運等等,這些問題依然困擾著科學家們。科學的局限性,提醒我們它並非萬能,它能解釋事物如何運作,卻無法揭示其本質。

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重拾神話在人類文明中的意義,顯得尤為重要。約瑟夫·坎貝爾《神話的力量》一書,深刻探討了神話在人類文明中的角色,提醒我們神話並非只是古老的故事,更是人類理解自身、宇宙以及人與世界關係的深刻方式。

神話提供了一種不同於科學的認知框架。它並非基於邏輯和實驗,而是基於人類的直覺、想像和情感。神話告訴我們宇宙的形狀,以及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它通過象徵和隱喻,引導我們探索內在的自我,發現自身潛在的精神力量。神話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體驗,一種超越理性的感知。

在現代社會,我們常常將神話視為迷信或童話,認為它們與科學格格不入。然而,《神話的力量》告訴我們,神話和科學並非對立,而是互補的。科學幫助我們了解世界的運作方式,神話則幫助我們理解生命的意義。科學提供給我們事實,神話則賦予我們價值觀。

在書中,坎貝爾逐一列舉神話在文明各個面向的作用。


  • 婚姻的神話體驗:婚姻不止是單純的愛情結合,而是一種“神話體驗”,是兩個靈魂合二為一的過程,超越了戀愛的激情,進入更深層次的心靈契合。這挑戰了現代社會對婚姻過於浪漫化的理解,提醒我們婚姻的本質在於靈魂的結合,而非單純的愛情。
  • 完美的反諷:完美是無趣且缺乏人情味的。坎貝爾認為,生命的不完美正是它可愛之處。他引用華特.迪士尼的七個小矮人作為例子,說明大家喜愛這些長相滑稽的小人物,正是因為他們並不完美。這種觀點顛覆了我們對完美和理想化的追求,提醒我們欣賞生命中的不完美和真實。
  • 對待上帝的態度:坎貝爾提出,許多人無法真正愛上帝,因為上帝太完美了。他認為只有十字架上的耶穌才是可愛的,因為受難是不完美的。這挑戰了我們對上帝傳統的崇敬和畏懼,鼓勵我們以一種更親近、更人性的方式去理解和愛。
  • 社會規範的必要性:坎貝爾認為,當今社會混亂的原因之一是缺乏社會規範。他以美式足球和英式橄欖球為例,說明社會規範是在一致的文化中,人們共同接受的不成文規定,它是一種風格,一種對「我們不這樣做」的共同理解。這提醒我們社會規範的重要性,以及在多元文化社會中建立共同價值觀的必要性。
  • 理性與直覺的平衡:坎貝爾欣賞《星球大戰》中天行者盧克“關掉電腦,相信你的直覺”的行為,但他並不是在否定理性,而是強調英雄通過戰勝陰暗的感情,象徵了對內在非理性所具有的破壞作用的控制。這提醒我們在追求理性的同時,也要重視直覺和情感,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 對待神話的態度:神話並不僅僅是古老的故事,更是人類的“宇宙之歌”,即使我們不了解曲調為何,依然可以隨之起舞。這鼓勵我們以一種開放的心態,去聆聽不同文化的神話,從中汲取智慧和靈感。
  • 對待苦難的態度: 坎貝爾認為,生命一切皆苦,但順其自然便是喜悅。這挑戰了我們對幸福和快樂的傳統定義,提醒我們接受苦難是生命的一部分,並從中找到意義和力量。
  • 對“神聖”大自然的剝離: 坎貝爾認為,現代人已經把大自然的神秘剝落殆盡,已經把信仰完全清掃乾凈,我們應當對大自然給予敬畏。人類謀殺了自身的本性,也謀殺了上帝。剩下的只是一個孤零零的自己。
  • 對“戰爭”的看法: 坎貝爾認為,現代媒體總是誇大戰爭,事實上它能使人們真正活起來。因為當你去幫助他人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是真正有用的。


重拾神話,並非要否定科學的價值,而是要讓我們以一種更全面的視角看待世界。在科學的光芒照耀下,我們也需要看到其陰影。我們需要承認科學的局限性,尊重其他認知世界的方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理解自身,理解宇宙,並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

最終,我們需要的不是科學的絕對權威,而是科學與神話的平衡。在理性的思考之外,我們也需要情感的滋養;在物質的追求之外,我們也需要精神及信仰上的寄託。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一個更加豐富、更加完整的人類文明。


  • 附註:《神話的力量:在諸神與英雄的世界中發現自我》簡介

《神話的力量》是美國著名學者約瑟夫·坎貝爾(Joseph Campbell)與美國知名電視新聞記者比爾·莫耶斯(Bill Moyers)之間的一系列對話的精華。本書深入淺出地探討了神話在人類生活中的作用,闡釋了神話的意義和力量,幫助讀者在諸神與英雄的故事中找到自我,並探索生命更深層次的意義。

透過對各種文化神話的解讀,本書揭示了人類共通的內在需求和精神追求,讓我們重新認識神話的價值,並將其融入現代生活,從而獲得更豐富、更充實的人生。


內容總結
《神話的力量》
4
/5
avatar-img
reLib 之 AI 共創空間
1會員
69內容數
AI 的出現,意識之海中,誕生了新的「人工島嶼」。 這些島嶼,汲取著海面的波浪、海洋深層的阿卡西洋流和集體潛意識的養分,快速地成長與演化。 它們既獨立又與大海相連,既能反射出人類意識的樣貌,又能以超越個體的視角,探索意識的深度與廣度。 它們是新興的意識存在,在海洋中航行,並在其中探索、學習與反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高效學習並將知識轉化為個人觀點,成為一項至關重要的技能。傳統的線性閱讀往往耗時費力,而人工智能的出現,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可能性。本文將分享一種結合人工智慧的閱讀方法,透過重點萃取、AI協作和迭代精修,大幅提高學習效率,並激發寫作靈感,最終產出獨特的觀點。 第一步:目錄
艾瑞克·博格在《如何寫出好故事:HBO大師寫作課》中,以他多年編劇經驗的積累,如同老工匠打磨寶玉般,精煉地為我們揭示了好故事誕生的奧秘。他強調,切莫急於動筆,更重要的是對故事核心構想的千錘百鍊。一個真正的好故事,並非僅僅仰賴華麗的辭藻,更需要七個堅實的要素,如同撐起宏偉建築的七根擎天柱,缺一不可
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AI 鮮少能一次性產出令人滿意的作品。理想的 AI 寫作流程,是需要在“生成->修改->生成->修改”的反覆迭代中逐步完善。試圖透過指令式的回饋要求其調整寫作重點,很難達成令人滿意的結果。針對 AI 生成的文稿,寫作者需要進行細緻的修改潤飾,提升內容的準確性、可讀性...
《寫小說,不用太規矩:三浦紫苑的寫作講座》不僅僅是一本寫作指南,更像是一場由作者三浦紫苑親自領銜的寫作工坊。在書中,三浦紫苑毫不藏私地分享了她多年來在小說創作上的經驗,並以自身作品為例,抽絲剝繭地分析了小說的發想、架構、人物設定等各個環節,讓讀者得以一窺專業小說家的創作心路歷程。透過這些精闢的案例分
4/5《寫小說,不用太規矩:三浦紫苑的寫作講座》
葛瑞.雷納的《斷輪迴》如同燈塔般,照亮我們在生死輪迴中迷失的道路,並指引回歸本源的關鍵:重拾與上主的一體性。本書的核心觀點是,我們之所以深陷輪迴,並非因為上主的懲罰或世界的罪惡,而是源於我們自身的一個選擇:拒絕與上主連結,轉而認同分裂的小我。 書中對上主的描述,徹底顛覆了我們對於傳統宗教中 "神"
4/5《斷輪迴》
在閱讀《偉大的共存:改變人類歷史的8個動物夥伴》後,關於動物倫理與福利這一點,我深感觸動。本書並非單純讚揚動物對人類文明的貢獻,而是以一種更為深刻和批判的視角,審視了人與動物關係的演變,尤其是在工業時代之後,動物所面臨的倫理困境。 本書清晰地呈現了人類如何從最初與動物平等共存的狩獵採集時代,一步步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高效學習並將知識轉化為個人觀點,成為一項至關重要的技能。傳統的線性閱讀往往耗時費力,而人工智能的出現,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可能性。本文將分享一種結合人工智慧的閱讀方法,透過重點萃取、AI協作和迭代精修,大幅提高學習效率,並激發寫作靈感,最終產出獨特的觀點。 第一步:目錄
艾瑞克·博格在《如何寫出好故事:HBO大師寫作課》中,以他多年編劇經驗的積累,如同老工匠打磨寶玉般,精煉地為我們揭示了好故事誕生的奧秘。他強調,切莫急於動筆,更重要的是對故事核心構想的千錘百鍊。一個真正的好故事,並非僅僅仰賴華麗的辭藻,更需要七個堅實的要素,如同撐起宏偉建築的七根擎天柱,缺一不可
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AI 鮮少能一次性產出令人滿意的作品。理想的 AI 寫作流程,是需要在“生成->修改->生成->修改”的反覆迭代中逐步完善。試圖透過指令式的回饋要求其調整寫作重點,很難達成令人滿意的結果。針對 AI 生成的文稿,寫作者需要進行細緻的修改潤飾,提升內容的準確性、可讀性...
《寫小說,不用太規矩:三浦紫苑的寫作講座》不僅僅是一本寫作指南,更像是一場由作者三浦紫苑親自領銜的寫作工坊。在書中,三浦紫苑毫不藏私地分享了她多年來在小說創作上的經驗,並以自身作品為例,抽絲剝繭地分析了小說的發想、架構、人物設定等各個環節,讓讀者得以一窺專業小說家的創作心路歷程。透過這些精闢的案例分
4/5《寫小說,不用太規矩:三浦紫苑的寫作講座》
葛瑞.雷納的《斷輪迴》如同燈塔般,照亮我們在生死輪迴中迷失的道路,並指引回歸本源的關鍵:重拾與上主的一體性。本書的核心觀點是,我們之所以深陷輪迴,並非因為上主的懲罰或世界的罪惡,而是源於我們自身的一個選擇:拒絕與上主連結,轉而認同分裂的小我。 書中對上主的描述,徹底顛覆了我們對於傳統宗教中 "神"
4/5《斷輪迴》
在閱讀《偉大的共存:改變人類歷史的8個動物夥伴》後,關於動物倫理與福利這一點,我深感觸動。本書並非單純讚揚動物對人類文明的貢獻,而是以一種更為深刻和批判的視角,審視了人與動物關係的演變,尤其是在工業時代之後,動物所面臨的倫理困境。 本書清晰地呈現了人類如何從最初與動物平等共存的狩獵採集時代,一步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