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高效學習並將知識轉化為個人觀點,成為一項至關重要的技能。傳統的線性閱讀往往耗時費力,而人工智能的出現,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可能性。本文將分享一種結合人工智慧的閱讀方法,透過重點萃取、AI協作和迭代精修,大幅提高學習效率,並激發寫作靈感,最終產出獨特的觀點。
傳統閱讀的第一步往往是從第一頁讀到最後一頁。但這種方法容易讓人迷失在細節中,尤其當面對不熟悉的領域時。我的方法是先瀏覽書籍目錄,快速掃描章節標題和副標題,找出與個人目標或興趣最相關的重點。
接著,將這些以個人理解簡要記錄的條列式重點筆記,丟給 AI 進行討論。
例如,我會問 AI:「你認為這些重點之間有什麼關聯?哪些觀點可能存在爭議?還有哪些相關的概念我應該了解?」與 AI 的初步對話,就像一場頭腦風暴,能有效活化大腦,為後續的深入閱讀做好準備。同時,AI 的回覆也提供了外部參考資料,擴大了我的思維邊界,避免陷入單一書籍的框架。這就好比在正式登山前,先查看地圖並了解天氣狀況,能有效降低風險。
有了初步的認識和方向,我回到書本,開始正式進入閱讀。但此時,我只會選擇先前感興趣的主題進行閱讀,採用跳讀的方式,不必拘泥於線性結構。因為已經過 AI 熱身,閱讀時更容易發現書中觀點與自己先前的想法是否契合,或是存在哪些差異。
這種比較和思辨的過程,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並激發更深入的思考。同時,我會不斷根據閱讀的理解,擴充或修正原先的重點筆記。這是一個迭代的過程,隨著閱讀的深入,筆記也會變得越來越豐富和精確。例如,如果書中提供了新的論證或證據,我就會將其添加到筆記中;如果我發現自己原先的理解有偏差,就會及時進行修正。
當所有感興趣的重點都讀完後,我會再次回到重點筆記,進行整體檢視。此時,我會將筆記視為一個獨立的文本,而不是單純的書籍摘要,並思考以下問題:
如果發現任何欠缺,我會回頭檢視書籍目錄,尋找可能包含相關答案的章節。這個反覆檢視筆記和書本的過程,能幫助我更深入地理解知識,並建立起完整的知識框架。
接下來,我會將這些整理後的筆記丟給 AI,請它從完整性的角度進行評論,並指出筆記中的亮點與缺失。我會要求 AI 扮演一個嚴謹的評論者,客觀地分析我的筆記,並提供具體的改進建議。例如,我可以問 AI:「你認為這份筆記的論述邏輯是否清晰?是否缺乏關鍵的論據支持?有哪些觀點可以進一步拓展或深化?」AI 的評論能幫助我發現自己思維的盲點,並精準定位需要改進的地方。這就像請一位專業的編輯審閱文章,能有效提高文章的品質。
在經過調整後,我會再次利用 AI,請它將我的筆記進行完整表述,生成一篇初稿。我會明確告知 AI 我希望的風格、語氣和目標讀者。AI 生成的初稿往往內容豐富,但可能缺乏個性和深度。因此,我會對其進行人工潤飾,加入自己的觀點和思考,使文章更具獨特性。這個過程其實就是由我們主導議題及論述邏輯,之後交派 AI 提供素材與文案。人類負責從整體上注入靈魂和情感。
透過這種整合 AI 的閱讀方法,我發現學習效率和寫作產出力都得到了顯著提升。AI 不僅是我的閱讀助手,更是我的思考夥伴,它能幫助我更快地抓住重點、發現盲點、拓展思維,並最終將知識轉化為個人觀點。在這個人工智能時代,我們需要擁抱新的工具和方法,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創造力。AI 協作的閱讀煉金術,或許能為您打開一扇通往知識和智慧的新大門。
這只是一個流程的示例,您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體驗,調整和補充細節。重要的是突出 AI 在每個階段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如何透過人機協作,最終實現學習效率和寫作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