冗長但必要的溝通
語言,是人類最佳的溝通工具.雖然肢體語言也可以算是一種,但畢竟能夠起的作用有限,因為奠基於過去的經驗,因此未必使用肢體就可以做複雜且有效的溝通.
一個剛出生的新生兒並不會說話,只能用表情和聲音來表達感受與需求,所以即便照顧者沒有語言障礙,但常常會問一句:他餓了嗎?她哪裡不舒服?開心很容易理解,難受卻有多種原因,就像頭痛一樣,沒有辦法被立即有效地診斷出,經驗的傳承也是由過去的照顧者來觀察並且歸納,並非因為父母與嬰兒因為血緣關係就可以心有靈犀.
身為一個有活動力且有慾望的人類,通常不會拒絕在社會團體之中為人“站臺”或是“挺身而出”,因為群體有群體運作的方式,數大就是美,人多勢眾,形勢因此可以比人強,所以擁有相同意見的人,或是至少不持反對意見的人,多少可以為人“站臺”來充人數.
然而,本來看似單純的簡單站臺,卻很可能衍生不同的狀況發生.就像是臨時演員一樣,本來只是充場面,但站臺就是一種立場表達,一種背書,臨時演員充場面,也是為了要討生活,或是看是否哪一天能被相中,因此鳳凰飛上枝頭.
比如總統選舉,若沒有政黨提名,就需要人民連署通過一定的門檻,因而可以參選.將自己的個人資料去做登記以成為其中一位連署人,進而可以累積達到一定人數,就是一種“另類站臺”,說明自己挺以及認同和支持那位欲參選人.
本來單純的一種相挺,卻因為這個世界的資訊安全處於危險的境地,因而可能讓自己陷入麻煩.比如經手人如果使用了大筆的個人資料,就會讓這些資訊落入到其他人、詐騙集團或是公司組織用來電話行銷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