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 欬論第三十八,心得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黃帝問曰:肺之令人欬,何也。
歧伯對曰:五藏六府,皆令人欬,非獨肺也。
  • 人體各個部位,像是五臟六腑,皆能直接或間接影響到肺臟,使人體咳嗽。不只問題出在肺臟。實際上,不只咳嗽,所有的病症都是如此。
帝曰:願聞其狀。歧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內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欬。
  • 舉例來說,外界的病毒或是細菌,從人體皮膚入侵,感染人體,而後人體出現咳嗽。
  • 或是吃了寒冷的飲食,而後人體出現咳嗽。都是例子


五藏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人與天地相參,故五藏各以治,時感於寒,則受病,微則為欬,甚者為泄為痛。
  • 人體受到環境影響。若是受寒,一開始輕症出現咳嗽症狀,進一步惡化就會腹瀉疼痛。
乘秋則肺先受邪,乘春則肝先受之,乘夏則心先受之,乘至陰則脾先受之,乘冬則腎先受之。帝曰:何以異之。歧伯曰:肺欬之狀,欬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心欬之狀,欬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痺。肝欬之狀,欬則兩脇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脾欬之狀,欬則右脇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欬劇。腎欬之狀,欬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欬涎。
帝曰:六府之欬柰何,安所受病。歧伯曰:五藏之久欬,乃移於六府,脾欬不已,則胃受之,胃欬之狀,欬而嘔,嘔甚則長蟲出。肝欬不已,則膽受之,膽欬之狀,欬嘔膽汁,肺欬不已,則大腸受之,大腸欬狀,欬而遺失。心欬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欬狀,欬而失氣,氣與欬俱失。腎欬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欬狀,欬而遺溺。
久欬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欬狀,欬而腹滿,不欲食飲,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
  • 如何知道咳嗽的病源在於哪個臟腑? 只要觀察咳嗽時,會牽引到哪些部位,即可推知。
帝曰:治之柰何。歧伯曰:治藏者,治其俞,治府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帝曰:善。
  • 咳嗽,治療臟,使用該經脈的俞穴;治療腑,使用該經脈的合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醫毉心路
0會員
243內容數
從麻瓜到稍微有點靈通,探討身心靈的健康議題。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少陽之為病」,少陽就是半表半裡的地方,也是水道循環、淋巴系統的所在,病邪會從太陽表證進入到半表半裡,代表人體的免疫力,也就是腸胃津液開始下降了,「口苦」,肝膽與半表半裡是牽連在一起的,病邪一進入到半表半裡,會讓膽受邪,膽汁本來應該進入十二指腸幫助消化,現在逆流進入血液中時,身體就會發黃,如果膽汁再
Thumbnail
「少陽之為病」,少陽就是半表半裡的地方,也是水道循環、淋巴系統的所在,病邪會從太陽表證進入到半表半裡,代表人體的免疫力,也就是腸胃津液開始下降了,「口苦」,肝膽與半表半裡是牽連在一起的,病邪一進入到半表半裡,會讓膽受邪,膽汁本來應該進入十二指腸幫助消化,現在逆流進入血液中時,身體就會發黃,如果膽汁再
Thumbnail
未病與初病    --《黃帝內經‧靈樞‧五味論》         現代人常被提醒:若胃腸不佳,例如有胃潰瘍等問題,宜少吃太甜、太酸、太油、辛辣、刺激(茶、咖啡等)的飲食;又例如:吃過多甜食,容易因脾濕引發咳嗽、濕疹、胃悶... 等狀況。在古時《黃帝內經 ‧ 靈樞 ‧ 五味論》,就提到飲食的味道,對
Thumbnail
未病與初病    --《黃帝內經‧靈樞‧五味論》         現代人常被提醒:若胃腸不佳,例如有胃潰瘍等問題,宜少吃太甜、太酸、太油、辛辣、刺激(茶、咖啡等)的飲食;又例如:吃過多甜食,容易因脾濕引發咳嗽、濕疹、胃悶... 等狀況。在古時《黃帝內經 ‧ 靈樞 ‧ 五味論》,就提到飲食的味道,對
Thumbnail
西醫認為人會生病可能是因為外來的細菌、病毒、寄生蟲,或遺傳、飲食習慣等所致,但中醫認為人會生病有以下原因──1.六氣轉化為六淫:風、寒、暑、濕、燥、火等六種自然界不同的氣候變化,被稱為「六氣」,只要六氣平衡消長,便能創造出適合生物生的環境,人也就不易生病。但氣候變化異常,六氣不及
Thumbnail
西醫認為人會生病可能是因為外來的細菌、病毒、寄生蟲,或遺傳、飲食習慣等所致,但中醫認為人會生病有以下原因──1.六氣轉化為六淫:風、寒、暑、濕、燥、火等六種自然界不同的氣候變化,被稱為「六氣」,只要六氣平衡消長,便能創造出適合生物生的環境,人也就不易生病。但氣候變化異常,六氣不及
Thumbnail
中醫學裡面有許多關於“預防醫學”的部分,例如,中醫聖經《黃帝內經》裡面就寫到:「秋傷於濕,冬必咳嗽」。         意思是說,秋季天氣特色是乾燥的,在內臟五行規律方面,主要相應的是“肺臟”。中醫對肺臟有一些傳神的描述,如:肺屬金,五行 “金” 的特色 ......
Thumbnail
中醫學裡面有許多關於“預防醫學”的部分,例如,中醫聖經《黃帝內經》裡面就寫到:「秋傷於濕,冬必咳嗽」。         意思是說,秋季天氣特色是乾燥的,在內臟五行規律方面,主要相應的是“肺臟”。中醫對肺臟有一些傳神的描述,如:肺屬金,五行 “金” 的特色 ......
Thumbnail
秋三月,養生治則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寫到:「秋傷於濕,冬必咳嗽」,在四季的變化中有「秋收冬藏」的規律,雖然,秋氣主〝燥〞,但是夏末秋初正值雨季、颱風季節,若在秋氣主〝收〞的情況下,濕氣未得排除而收納於體內,冬季便容易產生咳嗽現象。此外,,體虛、氣滯的人也容易濕氣過重 ......
Thumbnail
秋三月,養生治則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寫到:「秋傷於濕,冬必咳嗽」,在四季的變化中有「秋收冬藏」的規律,雖然,秋氣主〝燥〞,但是夏末秋初正值雨季、颱風季節,若在秋氣主〝收〞的情況下,濕氣未得排除而收納於體內,冬季便容易產生咳嗽現象。此外,,體虛、氣滯的人也容易濕氣過重 ......
Thumbnail
五行&五臟,肺的母子、夫妻關係 “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 中醫「培土生金」的方法          在長夏與秋令之間,我們以肺臟為例,來認識一下中醫學“補母瀉子”的五行生剋關係。這一理論,廣泛地運用在中醫食補、食療、方藥、針灸等臨床治療當中。例如:中醫有「培土生金」、「金水相生」......
Thumbnail
五行&五臟,肺的母子、夫妻關係 “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 中醫「培土生金」的方法          在長夏與秋令之間,我們以肺臟為例,來認識一下中醫學“補母瀉子”的五行生剋關係。這一理論,廣泛地運用在中醫食補、食療、方藥、針灸等臨床治療當中。例如:中醫有「培土生金」、「金水相生」......
Thumbnail
夏季飲食的味道 4 "吃辛香,開肺竅" 夏日炎熱,皮膚毛細孔張開,中醫學以〝酸味斂汗養心〞,並以〝辛味養肺益心〞。 《黃帝內經》中提到:〝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臟為心〞、〝在味為苦〞、〝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鹹勝苦〞(《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夏季,相應五臟為〝心〞, 五味方面
Thumbnail
夏季飲食的味道 4 "吃辛香,開肺竅" 夏日炎熱,皮膚毛細孔張開,中醫學以〝酸味斂汗養心〞,並以〝辛味養肺益心〞。 《黃帝內經》中提到:〝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臟為心〞、〝在味為苦〞、〝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鹹勝苦〞(《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夏季,相應五臟為〝心〞, 五味方面
Thumbnail
有人心中鬱悶,老中醫可能會說它是「肝氣鬱結」,有人半夜起來上好幾次廁所,到了下午又精神萎靡,就會判斷它可能是「腎氣虛」… 我們看某個人很愛生氣,就會說這個人「脾氣」不好,說到這裡,要提一下.........
Thumbnail
有人心中鬱悶,老中醫可能會說它是「肝氣鬱結」,有人半夜起來上好幾次廁所,到了下午又精神萎靡,就會判斷它可能是「腎氣虛」… 我們看某個人很愛生氣,就會說這個人「脾氣」不好,說到這裡,要提一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