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問曰:肺之令人欬,何也。
歧伯對曰:五藏六府,皆令人欬,非獨肺也。
- 人體各個部位,像是五臟六腑,皆能直接或間接影響到肺臟,使人體咳嗽。不只問題出在肺臟。實際上,不只咳嗽,所有的病症都是如此。
帝曰:願聞其狀。歧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內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欬。
- 舉例來說,外界的病毒或是細菌,從人體皮膚入侵,感染人體,而後人體出現咳嗽。
- 或是吃了寒冷的飲食,而後人體出現咳嗽。都是例子
五藏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人與天地相參,故五藏各以治,時感於寒,則受病,微則為欬,甚者為泄為痛。
- 人體受到環境影響。若是受寒,一開始輕症出現咳嗽症狀,進一步惡化就會腹瀉疼痛。
乘秋則肺先受邪,乘春則肝先受之,乘夏則心先受之,乘至陰則脾先受之,乘冬則腎先受之。帝曰:何以異之。歧伯曰:肺欬之狀,欬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心欬之狀,欬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痺。肝欬之狀,欬則兩脇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脾欬之狀,欬則右脇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欬劇。腎欬之狀,欬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欬涎。
帝曰:六府之欬柰何,安所受病。歧伯曰:五藏之久欬,乃移於六府,脾欬不已,則胃受之,胃欬之狀,欬而嘔,嘔甚則長蟲出。肝欬不已,則膽受之,膽欬之狀,欬嘔膽汁,肺欬不已,則大腸受之,大腸欬狀,欬而遺失。心欬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欬狀,欬而失氣,氣與欬俱失。腎欬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欬狀,欬而遺溺。
久欬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欬狀,欬而腹滿,不欲食飲,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
- 如何知道咳嗽的病源在於哪個臟腑? 只要觀察咳嗽時,會牽引到哪些部位,即可推知。
帝曰:治之柰何。歧伯曰:治藏者,治其俞,治府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帝曰:善。
- 咳嗽,治療臟,使用該經脈的俞穴;治療腑,使用該經脈的合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