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脫紅海競爭,讓對手變客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大家好,這是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文章

很開心能在方格子和大家見面。每一個人在創業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問題與瓶頸;同時,若能跳脫某些思維框架,我們往往能見到更廣闊的市場機會。我想透過今天的故事,跟各位聊一聊「不同維度的思維」,以及我個人非常喜愛的《孫子兵法》,它對現代商業竟然也有很有趣的啟發。


健身教練的創業難題

前陣子,我在健身房上教練課。教練是位充滿熱忱的年輕人,擁有多張專業證照,課程口碑也不錯。課程結束時,他突然問我:「老師,如果我想要創業,你覺得我該怎麼開始?開一間健身房好嗎?」

這個問題讓我有些感觸。因為我發現,許多健身教練在發展一段時間後,往往走的路都差不多——要嘛自己出來開工作室,要嘛合夥開健身房。但在台灣,健身房實在已經很多,教練也很多。若沒有獨特的經營模式或巨大資金,開店之後可能要面臨激烈的價格戰與行銷競爭,最後能不能真的脫穎而出,誰也說不準。

我當下跟這位教練說:「如果你只想著開健身房,那在這個維度裡,競爭是免不了的。你有沒有想過,能不能換個角度,從更高或者不一樣的層面去思考你的發展?」

他聽了之後,有些好奇地問:「更高的維度是什麼意思?要怎麼做?」


不要一直想著「攻城」:先談《謀攻篇》的「上兵伐謀」

《孫子兵法》裡有一篇叫「謀攻篇」,其中最有名的四個字便是「上兵伐謀」。孫子在這篇一開始就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下攻城」,也就是說最高明的作戰方式在於「謀略」。如果能透過智謀就解決問題,就不需要帶兵去正面衝突,更不用在城牆下硬碰硬地攻堅。

很多人開健身房,其實就是選擇了「攻城」:找個地點、募資裝潢、再把設備與教練都搬進去,然後跟同行一起在零售端廝殺。這種「攻城式」做法雖然很直接,但消耗也很大:你要承擔龐大的租金、設備、行銷費用,同時還要和一堆市場上的競爭者拚價格、拚環境、拚教學內容。

我對教練說:「如果你只是想開健身房,那跟目前的同行沒有本質上的差異。你有沒有想過,要不要『換一個戰場』?比如說,不只是在『售課程』這一端的競爭,而是跳到供應鏈的更上游?現在台灣的健身產業還缺什麼?國外有沒有更先進或更有潛力的器材、系統或訓練方法,可以引進到本土市場?」

這就是利用「上兵伐謀」的思維:不跟對手硬碰硬,而是升到一個更高層次的位置,讓原本的競爭對手都變成自己的客戶或合作夥伴。當你成了新器材或新課程系統的「代理商」或「總代理」,原先跟你在一線端競爭的健身房或教練,反而可能需要向你採購、或接受你的培訓。如此一來,你就不用再跟他們搶學員、搶地點,甚至能協助他們共同發展市場,達到雙贏。


具體做法:跳脫維度,讓紅海變藍海

他聽完之後有些遲疑:「可是代理商不是要很多錢嗎?而且我也不知道該怎麼找國外廠商。」

事實上,錢固然重要,但更關鍵的往往是你的「眼界」與「資訊」。如果你能花時間去觀察國外健身市場,參加一些大型運動產業展、或利用社群平台跟海外教練交流,可能就會發現現在歐美已經流行一種更先進的訓練器材或教學方案,但台灣還沒有。只要你能談下代理權,或者哪怕先拿到一小部分的經銷權,試著在本土市場做推廣,不僅成本可能沒想像中高,還有機會帶起一波新潮流。

一旦成功,你站在供應鏈更上游的位置,就把原本的「對手競爭」變成「我把產品賣給對手使用」。大家反而是合作關係,而不是你死我活。這就是「上兵伐謀」在商業上的具體應用:不戰而屈人之兵,不需要跟對手硬碰硬,反而藉由更高維度的角色達到共好。


「因勢而利導」:把握健身產業的市場需求

在《兵勢篇》中,孫子又提到「因勢而利導」。大意是說:用兵打仗,必須根據當下形勢來引導軍隊的配置與發展,最終才能達到「以少勝多」的效果。放到商業領域,也是同樣的道理:若你只是處在供應鏈末端(零售),往往「勢單力薄」。因為上游的器材供應商或代理商一旦調整價格、限制供貨,你馬上就被卡住;再加上教練市場供給過剩,價格很容易被壓低。

可是,如果你能「因勢而利導」:敏銳地觀察到「台灣健身房林立、教練眾多」,卻「引進國外器材或新興訓練模式的管道有限」,那麼你就找到了一股「勢」。這股「勢」可以幫助你轉到更具掌控力的位置:從「賣課程」變成「賣器材或方案」。只要抓準時機,和國外合作夥伴談妥條件,把好的產品或技術帶回台灣,你就能「利導」整個市場的需求。

我舉了個例子給教練聽:假設現在歐美出現了一套革命性的阻力訓練系統,能在更小的空間達到傳統大器材的效果,而且單價和維護成本也不算高。若你是第一個引進的人,你就擁有某種「話語權」。因為所有健身房和教練都想跟上潮流,也想提供更新穎的訓練方法來吸引學生,他們就會來找你。你不再是單純在地端跟人搶「學生學費」;你賣的是「行業升級」的機會。這種角色轉換,能讓你運用更少的資源,達到更大的影響力,也就是「因勢而利導」最理想的狀態。


孫子兵法給我們的啟示:跳脫慣性思維

教練聽到這裡,眼睛開始發亮。他明白到,自己這幾年來的專業背景與教練經驗,其實就可以是跟國外廠商洽談代理時的最大資產。因為他懂市場,也懂教練們最需要什麼器材,更知道客戶在台灣面臨的痛點,這就讓他在與國外廠商溝通時,比單純有錢的投資人更有說服力。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其實不斷在應用《孫子兵法》的思維——「謀攻篇」的核心是「不戰而屈人之兵」,讓你跳出原本最擁擠的戰場;「兵勢篇」則告訴你要掌握時勢,運用巧妙的布局,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現代商業競爭也一樣,若我們只局限在既定框架裡,可能就只能跟一堆同行一起拚宣傳、拚降價,陷入一片「紅海」。但是,如果我們能往上一層、或換一個面向,找到整個產業尚未被滿足的需求,同樣的努力或資源可能就能創造更大回報,甚至「與敵同樂」——把對手變成客戶。


適用於各行各業的「供應鏈往上游」策略

有人會說:「這聽起來很適合健身行業,可是我在別的領域也用得上嗎?」事實上,幾乎所有行業都可以活用這種「跳脫維度」的思維。核心概念就在於:觀察產業結構,找出『上游資源』或『關鍵技術』的機會。

  • 餐飲業:不只局限於開餐廳或加盟,試想能否掌握獨特食材或設備代理權,供應給其他餐廳。
  • 美容美髮:除了親自替顧客做服務,也能考慮引進國外專利的美容儀器、染劑或護髮產品,成為代理商。
  • 網路電商:在這大紅海的薄利時代,你不應該持續的與同性質的一群人搏鬥,而是應該跳脫思維,想辦法提供給這些人更好的產品讓他們幫你銷售,成為他們的供應商。
  • 補教產業:與其在補習班之間拚師資,何不考慮建立教學平台或教材代理,讓同行都成你的用戶?

當然,成為供應商或代理商不是沒有挑戰,但它最大的特點是改變你的競爭對象。原本你要面對的是一群和你同質性極高的「相似角色」;現在你把角色轉換成整個市場的「資源提供者」,反而與這些相似角色產生互補關係。這種「上兵伐謀」的轉向,能減少彼此惡性競爭,也開闢新的獲利空間。

非常感謝你讀到這裡。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想進一步交流,歡迎幫我按下追蹤或訂閱。之後我也會陸續分享更多有關商業思維、產業觀察,以及如何活用兵法策略在各種行業的新案例。我相信,只要我們跳脫思維的慣性,就有機會在複雜的市場環境中,找到一條更具前瞻性的道路。期待未來有更多互動與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極簡商業課》為了讓你在60天內學會10項關鍵商業技能。在書中,作者提到當你一心成為良好的投資標的,就能吸引更多的投資。文章分享了將自己視為可獲利產品的轉變,及對於提升自己商業價值的想法。
Thumbnail
老規矩,先恭喜粉絲獲利: 標題典出孫子兵法: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 孫子兵法,真乃天下奇書,表面上說的是戰爭,內核卻是各種處事哲學與行事指引,許多知名成功人士,桌上都會放上一本,其價值可見一斑。 我在做股票的時候,有非常多的思維,其實也是出自孫子兵法。今天,就來分享
本文從雙贏思維出發,探討如何從單方面受益轉變為互利的好結果,並提出運用共創贏面的方法進行思考。
Thumbnail
本文探討在創業過程中,如何運用審時度勢的思維來達成自己的目標。論述了面對環境的狀況時,如何觀察輿論與風向,並在適當的時機與合適的人合作,做出正確的事情,達成自己想要的結果。同時也提及了避免走捷徑,堅守原則,並散播正確的價值觀,影響身邊的人。最後以赤壁之戰的故事做結尾,總結了審時度勢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本書對打算創業的人會很有幫助。不過我目前沒有要創業,所以只筆記我印象深刻的部分。
我原先在自己FB分享個人觀點,朋友都相繼提到作者是在內地有名的顧問,相形之下我的觀點似乎就有點關公面前耍大刀了。不過無妨,就書論書的分享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關於一堂線上課程《用經營公司的思維,經營你的人生》的分享和心得。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引導思考個人的「願景」和「優勢」,以及從經營公司的五個面向來重新整理生活。作者分享了為什麼決定購買這門課程,以及課程中讓他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和難以執行的部分。
階級文化不可破,但可以「解」,理解後,運用最高效率的方式去化解,將局勢轉為期待的走向。
Thumbnail
《極簡商業課》為了讓你在60天內學會10項關鍵商業技能。在書中,作者提到當你一心成為良好的投資標的,就能吸引更多的投資。文章分享了將自己視為可獲利產品的轉變,及對於提升自己商業價值的想法。
Thumbnail
老規矩,先恭喜粉絲獲利: 標題典出孫子兵法: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 孫子兵法,真乃天下奇書,表面上說的是戰爭,內核卻是各種處事哲學與行事指引,許多知名成功人士,桌上都會放上一本,其價值可見一斑。 我在做股票的時候,有非常多的思維,其實也是出自孫子兵法。今天,就來分享
本文從雙贏思維出發,探討如何從單方面受益轉變為互利的好結果,並提出運用共創贏面的方法進行思考。
Thumbnail
本文探討在創業過程中,如何運用審時度勢的思維來達成自己的目標。論述了面對環境的狀況時,如何觀察輿論與風向,並在適當的時機與合適的人合作,做出正確的事情,達成自己想要的結果。同時也提及了避免走捷徑,堅守原則,並散播正確的價值觀,影響身邊的人。最後以赤壁之戰的故事做結尾,總結了審時度勢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本書對打算創業的人會很有幫助。不過我目前沒有要創業,所以只筆記我印象深刻的部分。
我原先在自己FB分享個人觀點,朋友都相繼提到作者是在內地有名的顧問,相形之下我的觀點似乎就有點關公面前耍大刀了。不過無妨,就書論書的分享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關於一堂線上課程《用經營公司的思維,經營你的人生》的分享和心得。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引導思考個人的「願景」和「優勢」,以及從經營公司的五個面向來重新整理生活。作者分享了為什麼決定購買這門課程,以及課程中讓他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和難以執行的部分。
階級文化不可破,但可以「解」,理解後,運用最高效率的方式去化解,將局勢轉為期待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