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必看書籍
富爸爸,窮爸爸

- 作者:羅勃特‧T‧清崎 於1997年發行此書
- 書中描述著作者羅伯特・清崎出生在中產家庭,裡頭說著親生父親受過良好的教育,但每月卻要為繳帳單煩腦,這裡我們成為「窮爸爸」;相反他朋友的爸爸也就是「富爸爸」,並沒有什麼學歷,但生活卻十分富裕。
- 兩位爸爸有著強烈對比的不同觀念,窮爸爸認為好好讀書,進大公司找份好工作直到退休,享受退休福利。這大概就像台灣先入為主的傳統觀念一樣,也是我從小到大耳濡目染的。
而富爸爸則認為學習好財務知識比好學位更重要,他認為不應該要為錢而工作,而是 要為資產工作。並且試著去經營一家企業,利用企業專業人才,幫自己管理公司。就如作者在第一章所提,「富人不為錢工作」。
- 作者寫了以下這兩句話,而我認為這是建立理財觀念的開頭。
資產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裡的東西。
負債是,把錢從你口袋裡取走的東西。
也充分利用E.S.B.I圖形象限,來區分主動收入及被動收入的財務領域。(詳細可從本書P.81看起)以及說明了不同階級的金錢流向也就是所謂的現金流。
窮人付出時間與勞力才能獲得工資,我想大多數人都是這樣認為的。然而窮人賺取工資,進而享受,或買進負債!賺了錢 › 買進更好的房子、車子、手機,然後再賺更多的錢,再買更大的房,以及更好的車子,為了錢而工作再不斷的支出。就像滾輪上的倉鼠反覆循環。
而富人或許在初期也是利用時間與勞力賺錢,但不同於窮人,富人賺取工資,而先購買資產,懂得延遲享樂,而後運用資產下來的現金流,再購買負債。
或者富人運用起初的工資,建立自己的團隊,聘請比自己更優秀的人才,來幫自己管理經營系統。
- 總結分享
我想這世上絕大多數人都是為了錢而工作,當然我也並不例外。但差別其實在於獲取收入後的金錢流向。不是說非得要像富人一樣創業當老闆擁有自己的團隊。畢竟現在加盟間飲料店起碼也要百萬起。而是妥善的將收入放進資產裡,進而創造更大的財富效益,例如投資股市等,甚至買本書或安排進修課程提升自我能力都是好的資產。用錢生錢打造屬於自己現金流。
分享就到這裡,不知道大家對於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籍有什麼感想呢,喜歡我的內容也歡迎大家一同交流分享。
我是阿甘,謝謝閱讀。
#投資理財 #富爸爸窮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