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連活著都要訂閱,你還相信幸福嗎?」
《黑鏡》第七季開幕篇〈凡夫俗女〉(Common People),是一則讓人看完久久不能呼吸的故事。它沒有華麗的科技想像,卻用最平凡的夫妻,最簡單的日常,講了一場令人心碎的愛情悲劇——當生存成為一種「商品」,愛,還剩下什麼?
▋ 最普通的幸福,最殘酷的失去
阿曼達和麥克,一對住在小鎮的普通夫妻,過著再平凡不過的生活。直到有一天,阿曼達在學校倒下,診斷出腦瘤,並迅速陷入昏迷。
絕望中,麥克聽聞一項名為「河心意識」的實驗技術:可以將妻子的意識數位化保存,讓她在虛擬空間中「活著」。這聽起來像奇蹟,但背後卻是無底深淵——雖然手術免費,但每月要支付300美元訂閱費才能維持阿曼達的「存在」。
為了支付這筆錢,工人出身的麥克,走上了販賣自己尊嚴的暗網直播。他在平台「笨笨網」中,被觀眾要求做出越來越羞辱自己的事,只為換取現金。從喝洗碗水到捕鼠夾夾舌頭,從被職場嘲笑到失去工作,麥克一步步在自我毀滅中,只為留住心愛之人的「聲音」。
但現實更殘酷。即使付出一切,他也無法給阿曼達「無限暢玩版」。她的意識因低配方案被廣告插播切割,失去真實感與自主性。
終於,在一次「限時高級方案」的清醒時光裡,阿曼達溫柔地說:「是時候了。」
麥克親手結束了這場荒謬的延續,抱著破碎的自己,走向生命最後的直播舞台。
▋ 當愛被資本接管,還剩下什麼?
《黑鏡》一貫地用科技外衣,剝開人性的殘酷真相。〈凡夫俗女〉談的不是未來的AI,也不是意識轉移的奇觀,而是赤裸裸的——生存的金額化、情感的商品化。
故事所指涉的,正是當代社會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現實:
- 醫療資源分級,救命也講「訂閱等級」。
- 外送、交通、網路、健康,全都用月費制層層剝削。
- 想要「活得像個人」,得不斷付費解鎖更多「功能」。
〈凡夫俗女〉極端地把這種「生存即消費」的現象推到極致:
妻子的生命,變成一個訂閱服務;丈夫的尊嚴,變成一個直播表演。
而更令人心碎的是,他們不是因為不愛對方,而是因為愛得太深,才被這套系統徹底摧毀。
▋ 現實對照:我們也在「笨笨網」裡
你以為自己跟麥克不同嗎?
但現實中,我們也在不停直播著自己的痛苦,只是換了包裝:
- 為了生活,被迫在社群上「努力表現」、「積極分享」。
- 為了家人,加班、熬夜、犧牲健康,只為多一點錢,多一點選擇。
- 甚至在消費中尋找存在感,深怕被「淘汰」。
當愛被迫變成一種付費的行為,當「陪伴」也需要靠金錢換取時間,我們是否早已是「河心意識」的實驗體,只是還未被告知?
▋ 情感高峰:愛,是無法被訂閱的
麥克在最後,依然選擇讓阿曼達「休息」,即使代價是失去她。他知道,眼前這個充滿廣告、被削弱的意識,不是他所愛的阿曼達。
這一幕沉重得讓人窒息。因為在這場看似冷酷的結束背後,藏著最深最真的愛——
愛,不是用來延續痛苦的;愛,是在該放手時,有勇氣告別。
▋ 凡人,也有不凡的愛
《黑鏡》的這一集,用最樸實的人物,最殘酷的現實,刺穿了資本主義社會下的愛情與生存。
阿曼達和麥克沒有做錯任何事。
他們只是想要過上「普通的幸福」——但在這個世界,最普通的幸福,卻成了最奢侈的渴望。
或許,所謂Common People,指的從來不是「平凡的人生」,而是——
在殘酷世界中,依然努力守護彼此的那一份愛。
就像麥克最後所做的決定一樣。
愛,不該需要訂閱。
愛,是唯一不該被商品化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