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2 每日讀書心得|《長期買進》:不配息指數型基金的理財智慧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 2025/05/22

📘 每日讀書心得|Y. Lynn 讀書日記

— 財富自由的起點 —

深讀《長期買進》的理財智慧


💡 今日重點:為什麼你應該選擇「不配息」的指數型基金?

書中以台灣市值型ETF「元大台灣50不配息連結基金」為例,

若每年的年化報酬率為 9%,投資人每持有 100 萬元

選擇不配息的基金,一年就能省下約 5,444 元的稅與健保補充費。


更關鍵的是,根據模擬試算:

📈 不配息基金(資金持續複利滾存):30 年年化報酬率可達 13.27%

📉 領息再投入的方式:年化報酬率僅 10.26%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距?

✅ 因為選擇不配息,就能避開平均 12% 的稅負

✅ 同時也免除 2.11% 的健保補充費

⛔ 有配息,投資人往往無法真正100%再投入,反而中斷了複利效應。


複利最怕被打斷,時間是最大資產!

💬 「最好的投資策略,不是精準預測,而是持之以恆。」

👉 追蹤|Y. Lynn 讀書日記

每天 1 分鐘,建立你的財商思維, 讓錢為你工作,而不是你為錢奔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托尼的理財筆記
8會員
37內容數
👋 嗨,我是 YU.LIN。每天寫一點點讀書心得,記錄那些關於自由、理財與思考的微小練習。 這裡沒有艱深理論,只有讓你馬上用的閱讀靈感與財商成長筆記。 歡迎一起打造富足、有選擇權的生活。 📘 #YU.LIN 讀書日記|每天一則財務自由的提醒。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領息是為了提供更好的現金流,投資=(時間+紀律)。投資=(配息+資本利得)】
Thumbnail
【領息是為了提供更好的現金流,投資=(時間+紀律)。投資=(配息+資本利得)】
Thumbnail
【領息是為了提供更好的現金流,投資=(時間+紀律)。投資=(配息+資本利得)】
Thumbnail
【領息是為了提供更好的現金流,投資=(時間+紀律)。投資=(配息+資本利得)】
Thumbnail
最近想花比較多時間來研究存股,所以就開始看一些存股的書籍。當然很多人會推崇指數型的投資更勝高股息,但對於想要心安的人來說,高股息存股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就來學習一些存股的相關知識吧。
Thumbnail
最近想花比較多時間來研究存股,所以就開始看一些存股的書籍。當然很多人會推崇指數型的投資更勝高股息,但對於想要心安的人來說,高股息存股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就來學習一些存股的相關知識吧。
Thumbnail
【領息是為了提供更好的現金流,投資=(時間+紀律)。投資=(配息+資本利得)】
Thumbnail
【領息是為了提供更好的現金流,投資=(時間+紀律)。投資=(配息+資本利得)】
Thumbnail
【領息是為了提供更好的現金流,投資=(時間+紀律)。投資=(配息+資本利得)】
Thumbnail
【領息是為了提供更好的現金流,投資=(時間+紀律)。投資=(配息+資本利得)】
Thumbnail
【領息是為了提供更好的現金流,投資=(時間+紀律)。投資=(配息+資本利得)】
Thumbnail
【領息是為了提供更好的現金流,投資=(時間+紀律)。投資=(配息+資本利得)】
Thumbnail
【領息是為了提供更好的現金流,投資=(時間+紀律)。投資=(配息+資本利得)】
Thumbnail
【領息是為了提供更好的現金流,投資=(時間+紀律)。投資=(配息+資本利得)】
Thumbnail
在這資訊碎片化的時代,用一篇完整的文章分享 提供簡單有效的財富規劃終極指南 1.找適合自己的資產規劃 2.持續買進 buy&hold 3.等待複利效應 看下篇之前,建議先去看上篇文章
Thumbnail
在這資訊碎片化的時代,用一篇完整的文章分享 提供簡單有效的財富規劃終極指南 1.找適合自己的資產規劃 2.持續買進 buy&hold 3.等待複利效應 看下篇之前,建議先去看上篇文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