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達‧亨寧斯多特‧柯尼格斯馬克(Ida Henningsdotter Königsmarck)為瑞典貴族亨寧‧柯尼格斯馬克(Henning Königsmarck)之女。柯尼格斯馬克家族是一個移民自德意志勃蘭登堡的貴族家庭,並且與丹麥-瑞典-挪威國王波美拉尼亞的埃里克(Eric of Pomerania)有著很密切的關係。父親亨寧‧柯尼格斯馬克曾經擔任波美拉尼亞的埃里克的顧問與王室財務官,而他的兄長本特‧柯尼格斯馬克(Bengt Königsmarck)則出任卡爾馬總督。
伊達‧柯尼格斯馬克先後有過兩次婚姻,他的婚配對象都是移民至北歐的德意志貴族。伊達‧柯尼格斯馬克的第一段婚姻是嫁給拉塞博格城堡伯爵托馬斯‧馮‧維岑(Tomas Von Vitzen),他是東約特蘭的大地主,並擔任瑞典王室顧問。托馬斯‧馮‧維岑去世後,伊達‧柯尼格斯馬克改嫁給同為王室顧問的本特‧波格維施(Bengt Pogwisch)。當本特‧波格維施於1432年去世後,伊達‧柯尼格斯馬克在國王波美拉尼亞的埃里克恩准下,得以代表未成年的長子奧圖‧波格維施(Otto Pogwisch)繼承亡夫位於奧蘭群島的卡斯特霍爾姆城堡,成為該封邑的領主。
在伊達‧柯尼格斯馬克統治卡斯特霍爾姆城堡期間,瑞典王國正與丹麥王國、挪威王國共組卡爾馬聯盟,然而在波美拉尼亞的埃里克統治之下,政策過於向丹麥王國傾斜,從而損及瑞典王國的經濟與外交利益,使得瑞典貴族與礦工產生反對卡爾馬聯盟的想法。作為親王派的伊達‧柯尼格斯馬克與其所領有占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卡斯特霍爾姆城堡,在隨後的動亂之中,也就成為反對派攻擊的目標。1433年春季,瑞典王國開始出現反對聲浪,達拉納與韋斯特曼蘭的礦工、農民率先訴諸武力,以表達對國王的不滿,這場動亂最終在1434年擴大為席捲瑞典全國的大動亂,並一度讓瑞典王國幾乎脫離卡爾馬聯盟。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既是一名德意志裔的貴族,又是一名女性領主的伊達‧柯尼格斯馬克便成為起事者攻擊的對象。因此,起事者在瓊‧福爾肯波揚(Joan Folkenpojan)的率領下,於1433年對卡斯特霍爾姆城堡展開包圍,伊達‧柯尼格斯馬克於是親自組織防衛,以抵抗來犯的敵軍。

在伊達‧柯尼格斯馬克親自督戰下,起事者難以奪取這個要塞。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卡斯特霍爾姆城堡遲遲無法取得外援,在經過不知多久的堅守之後,伊達‧柯尼格斯馬克最終以其子奧圖‧波格維施的名義向起事者投降,以保全一家性命。經歷了這場動亂之後,伊達‧柯尼格斯馬克仍持續掌握這個封地,直到他在1450年代去世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