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只是無聊點開,結果一口氣追完的迷你劇集。《混沌少年時》選擇了一條艱難卻誠實的路。它沒有誇張的戲劇橋段、也不強行提供正能量,而是冷靜、緊湊、幾近紀錄片式地挖掘一名 13 歲少年被控謀殺女同學背後的結構性真相。

圖片來源:Netflix
影集資訊卡
混沌少年時(Adolescence)由Netflix在2025推出的英國犯罪迷你影集,共4集,每集約50~60分鐘左右。
導演史蒂芬葛拉翰(Stephen Graham)、菲利普·巴蘭提尼(Philip Barantini)合作並用一鏡到底的長鏡頭訴說著這個殺人事件,而年僅13歲的歐文庫柏(Owen Cooper)第一次演戲就挑起大任,飾演故事的主人公傑米。劇情簡介
一位 13 歲少年傑米米勒,因涉嫌殺害女同學而遭到逮捕。故事從逮捕到關押在警察局接受審問,警方尋找犯案動機,直到最後這場謀殺事件有了結果。
影片來源:Netflix Taiwan
!!以下爲不專業心得感想,防雷!!\
單鏡頭敘事,壓抑的一口氣
這部劇集利用單一長鏡頭、無剪輯、無轉場訴說這件案件的繁瑣、多疑,讓觀眾深入其境帶入每一個人的視角,短短四集,約四個小時的時間,沒有呼吸的空間、沒有梳理案件的喘息時間,單純利用演員的表演將一段段故事串連,呈現出那逃也逃不出的深淵。

圖片來源:BBC News
其中,在第二集中,警方試圖到學校找尋傑米的犯案動機,傑米的朋友心虛逃跑從學校逃到市區小巷,他是從窗戶逃離學校被警方在後面追趕。當時我還在思考這一幕是怎麼拍攝出來一鏡到底的,畢竟學校的牆與窗是真實存在的,除非是攝影大哥有穿牆的能力。後面我去看了一些採訪才知道那是兩位攝影師互相配合,一個在內一個在外交換扛著攝影機完成。
甚至使用到無人機接駁拍攝俯瞰視角。只能說這部劇集對於攝影師的功力、體力跟靈敏度有很大的挑戰,當然正式拍攝前也是經過多方面的練習、溝通及討論才能完成如此困難的任務。
接下來,讓我們從每一集的角度來看看這個故事:
青春的年少與嚇壞的少年
第一集,一上來就是武裝逮捕,這麼大陣仗一般家庭哪裡能接受。一開始就嚇壞了這個睡夢中的男孩,他瘋狂否認解釋、瘋狂喊叫父親,卻也無法消除他必須被抓捕的事實。

圖片來源:Netflix
從第一集中可以看得出,主角傑米非常敬重父親,出事第一句就是喊父親,而到警局也是父親陪同。第一集從被逮捕到審問,父親始終相信警方抓錯人,認為警方無緣無顧的說自己的孩子犯罪。當他問了傑米是否殺害他同學後得到否認的答案,他便更加堅信自己兒子被誤會。
在他的堅決否認下,我都快相信他是無辜的了!直到律師的出現,他說出了「警方一定是掌握了證據,否則不會這麼大規模逮補。」這句話為接下來警方與傑米的審訊打開了大門也解釋了為什麼警方會如此大動干戈。
直到那可怕的監視器內容公開,結果已經清楚的不能再清楚。父親摀住了嘴巴而傑米只有不斷地流淚,面對警方詢問這麼做的原因,他無聲。
最後面對父親不發一語,傑米下意識不斷呼喊自己的父親,他怕父親失望,他怕父親拋棄,但是事情證據擺在眼前。雖然傑米否認那不是自己,身為父親卻不得不在在證據下低頭,那個擁抱到底包含了多少意思。
青少年文化及暴力

圖片來源:Netflix
第二集,是以辦案警察的視角展開。這集講了兩件重要的事情:一、女警忿忿不平的「日後,大家只會記得傑米,沒有人會記得她(受害者)。」間接批判社會以男性為主,女警不開心已經能確定兇手的情況下,為何還要來學校了解女孩子的身前。但在男警的眼中,必須理解兇手的犯罪動機,因為他也難以相信一個十幾歲的孩子犯下如此慘忍的事。
第二件事就是現代社會青少年間的那些糟糕的文化及思想,透過第二集慢慢發展在男警一籌莫展的時候,與傑米同校的自己兒子站出來與父親對話。網路的快速發展一些不太正確的觀念蔓延在青少年間,在懞懂又在意他人評價的年紀,必須了解所有現在流行。
犯案動機漸漸浮現,我認識了一個新的名詞「非自願單身」(Incel)屬於歐美的次文化。本來是指一群認為自己因外貌、社交能力或其他因素而無法獲得戀愛關係或性伴侶的男性,但在網路發酵後附上了敵意、厭女情節的激進意思。
當兒子和自己說明傑米可能的犯案動機,男警一開始不太相信但是因為看見傑米與他父親的樣子,他不由得擔心,害怕自己的兒子也會受影響而成爲第二個傑米,他堅持留下兒子耐心聆聽並了解。最後發現自己因為工作和兒子已經漸漸疏遠,他想更了解兒子而不是疏忽他的感受。
你喜歡我嗎?
第三集,簡直是這部劇的高潮!!傑米與心理師的對話,接近一小時的時間,剛開始還是輕鬆的家話日常到後面劍拔弩張的質問,真的非常精彩!
從第二集我們能發現傑米深受錯誤的文化影響,特別在意自身評價。也是因為這樣的情況下,傑米相信自己很醜才會備受這樣的對待,除此之外,「非自願單身」同時也影響著他對女性的看法。

圖片來源:Netflix
隨話題深入,傑米開始控制不住,他認為他沒錯!他不應該在這!這是他在劇集中第一次爆發,讓我們看到了那個內向、看似乖巧的男孩現出原形:他的情緒爆發,生氣、大吼、罵人、打翻自己愛喝的巧克力。
第一次爆發後,新的一輪攻防戰開始。這次明顯感覺到傑米的心情受影響而感到不耐煩。心理師開始繞著父親、女性的話題繞,當她發現傑米很排斥心理師將這問題引導到父親身上時,她機智的換了話題,想從中了解他是否有仇視女性等。
這段,傑米時不時問「這真的可以問嗎?」「是可以問這個問題的嗎?」顯示出他的不安,他害怕自己說出來就會被發現。這段在傑米的回答中也會發現很多「我不知道」的模糊回答,雖然可能只是為了擾亂心理師,但這裡我更偏向他心裡不承認但確實也不清楚自己真正的想法,他可能這麼想但又受同儕影響而改變自己的思想,導致他有很多事情不確定也不清楚。
心理師開始訴說自己對傑米的觀察,她的問題再次圍繞在女性身上,而第二輪爆發也是這時他說溜嘴「你這麼難搞是因為需要兩份報告,確認我知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

圖片來源:Netflix
一個十三歲的男孩居高臨下的看著你,用非常不友善的態度說著不合年紀的污辱性話語,是個人我都覺得可怕!!!
慢慢的隨著傑米訴說,可以推出他殺害自己女同學的動機。在被女同學拒絕又被羞辱成「非自願單身」加上本身對於控制情緒薄弱,惱羞成怒並犯下大錯。但傑米始終不承認,他不斷想從心理師身上得到認同他的答案:那個女生就是不好、是那個女生的問題、他霸凌我、我沒有碰她我可以但我沒有。
這場戲結束在「這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你喜歡我嗎?」「跟我爸說我沒事」
他們兩一來一回真的很精彩,加上是一鏡到底,很難想像,一個小孩能精準到每句話、動作、表情而且不NG。而且這場戲是情緒爆發點,他必須呈現生氣恢復又生氣這樣的情緒堆疊。從始至終,傑米都是認為自己並沒有錯,但也是因為這點體現出這孩子對於這個世界有多大的誤解。
哪一步錯了?
最後一集,圍繞在傑米被抓捕後要開庭的時期,他的家人受到多方惡意。但從中可以看出「父親」在這個家中是個什麼樣的角色。當我還在思考是否是因為父親的暴力導致這個悲劇的時候,這集有了答案。
父親是個說一就是一,說二就是二。這個家庭就是由父親主導,不允許女人有第二個意見,從父親與母親的對話中看出,他與傑米一樣,易怒不容許別人插足。雖然沒有暴力打罵妻兒,也確實在保護這個家,卻也影響著傑米,讓他從小認為,就應該是這樣,加上母親這個女性角色也是選擇性隱忍,選擇忽視。因此,崇拜父親、得到認可,成了傑米很大的生活重心。

圖片來源:Netflix
當傑米想認罪,他也想告知自己的父親,他想讓父親再次正視自己,卻只等來了父親的沈默。
而父親始終不明白傑米為什麼變成這樣,這中間有哪裡出錯了?是自己的行為影響到他嗎?母親開始檢討自己如果多關心兒子是不是就能讓事情不發生。
「我們不能把錯攬在自己身上。」「但是我們造就了他」誰懂,這兩句話有多絕望!!「你是好母親!」「你是好父親!」「但我們造就了他」當我看完這段,眼淚真的一直掉。
心得:不是誰是兇手而是兇手為什麼這麼做
整個影集都在探討傑米為何這麼做,其實兇手是誰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實,只是所有人都不懂,這個看似人畜無害的孩子會犯下這麼驚悚駭人的事件。
同儕間錯誤的思想導致三觀的錯誤、暗語文化導致家人難以發現孩子的思想扭曲、網路上不正確的資訊再不斷侵蝕我們,在這樣的時代下,又能怎麼去防範及避免?陽剛文化依舊在我們的社會中,這樣的文化是否真的會對孩子造成性格扭曲?
導演說過「如果你讓孩子在仇恨、孤立與缺乏引導中成長,你不可能指望他們做出成熟的選擇。」這不是一場偶發性犯罪,而是所有人都視而不見的警訊,最終累積成毀滅。
網路確實讓我們知道許多資訊,卻也暗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就像傑米的父母以為他在房間裡待著能學壞什麼?卻不知,學校、網路、家庭深深地影響著他的行為和思想。這部影集還有許多深刻的描寫,演員也是演繹的非常好,真的很推薦大家去看~